药材柏子仁图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成熟种仁,别名柏实、柏子、侧柏仁等,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心悸失眠、肠燥便秘等症,了解柏子仁的形态特征对于药材鉴别、采购及临床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结合柏子仁的图片特征对其性状进行详细描述。

药材柏子仁图片

柏子仁的图片中,其整体呈长卵形或长椭圆形,形似“小蚕豆”,但更为细长,顶端略尖,基部钝圆,边缘一侧常有一条明显的种脊,药材长度多在4-7毫米之间,宽度约2-3毫米,整体大小均匀饱满,颗粒感较强,颜色方面,新鲜或优质的柏子仁呈黄白色或浅黄棕色,表面带有淡淡的油脂光泽,存放时间较久者可能略带暗黄色,但无霉斑或杂质。

从表面特征观察,柏子仁图片中可见其种皮较薄,质地脆,轻捏易破碎,放大后可见表面密布细密的网状纹理,网眼不规则,深浅不一,这是种皮细胞排列形成的典型特征,也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种仁的顶端有一类圆形的种脐,直径约0.5毫米,颜色较深,呈黄褐色或深棕色,周围略凹陷,是种子与果柄连接的痕迹。

断面特征是柏子仁图片中的关键识别点:横断面呈乳白色或浅黄色,角质样,油性十足,用手指搓捻时会有明显的油脂黏附感,留下油痕;纵断面则可见明显的胚乳与胚的结构,胚乳占大部分,质地细腻,胚呈小芽状,位于种仁的一端,颜色略深,柏子仁具有独特的香气,类似松木的清香,微带油脂味,味甘淡,嚼之有油腻感,微有苦味后回甘。

药材柏子仁图片

采收加工对柏子仁的性状影响较大:秋季成熟时采收侧柏的成熟球果,晒干后搓揉,除去种壳(即柏壳)和杂质,取种仁即可,图片中若柏子仁残留少量种壳,可见种壳呈红褐色或深褐色,质地坚硬,表面有光泽,与种仁的黄白色形成明显对比,此类药材品质较次,优质柏子仁应无种壳、无霉变、无虫蛀,干燥度适宜,用手抓握时有“沙沙”声,松手后能自然散开。

为更直观展示柏子仁的图片特征,以下通过表格对比其关键部位的具体描述及识别要点:

特征部位 具体描述 图片识别要点
整体形状 长卵形或长椭圆形,顶端尖、基部钝圆 类似细长的小蚕豆,边缘一侧有种脊
颜色 黄白色或浅黄棕色,表面有油脂光泽 优质品颜色均匀,无暗斑;劣质品可能发暗或带霉点
表面纹理 密布细密网状纹,网眼不规则 放大后可见网状结构,是种皮典型特征
种脐 顶端圆形,黄褐色或深棕色,略凹陷 种脐明显且周围无破损,为真品标志
断面 乳白色或浅黄色,角质样,油性足 横断面油润,搓捻有油痕,无粉末感
气味 具松木清香,微带油脂味,味甘淡淡苦 无酸败、霉变等异味,嚼之有油感

需注意的是,市场上偶见以松子仁、核桃仁等伪充柏子仁的情况,可通过图片特征区分:松子仁呈卵圆形,颗粒较大(长度约1-1.5厘米),种壳坚硬,种仁表面有光泽,无网状纹;核桃仁则呈脑状,不规则碎块,油脂味更浓,无柏子仁的典型种脐和网状纹理,柏子仁的图片特征中,网状纹理、种脐位置及油性断面是鉴别真伪的核心依据。

药材柏子仁图片

相关问答FAQs

Q1:柏子仁图片中如何区分优质品和劣质品?
A:优质柏子仁图片中应呈现黄白色或浅黄棕色,颗粒饱满均匀,表面有油脂光泽,网状纹理清晰,种脐明显,断面油润;劣质品可能颜色暗淡、干瘪无油,或带有霉斑、虫蛀痕迹,甚至残留种壳(种壳呈红褐色,质地坚硬),优质品无异味,嚼之有油感,劣质品可能有酸败味或苦味过重。

Q2:柏子仁的图片特征中,网状纹理和种脐的作用是什么?
A:网状纹理是柏子仁种皮细胞的典型排列特征,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伪品(如松子仁)通常无此网状纹,种脐是种子与果柄连接的痕迹,柏子仁的种脐位于顶端,呈圆形、深褐色且略凹陷,若图片中种脐缺失、模糊或位置异常,可能为伪品或加工不当的劣质品,两者结合可有效确保柏子仁的药材质量。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贼及麻有何功效与使用禁忌?
« 上一篇 09-08
哮喘的中医治疗方
下一篇 » 09-0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