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嘴药材,又名续断、接骨草、和尚头等,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C. Y. Cheng et T. M. Ai的干燥根,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之一,其名称“老鼠嘴”源于药材根部的形态特征:根头部膨大,常有数个显著的茎基残留,表面粗糙,形似老鼠的嘴巴,故得此名,该药材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湖北、四川、湖南、云南等地,尤以湖北恩施、四川峨眉山等地所产者品质为佳,秋季采挖,除去根头、须根,烘半干后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再烘干或晒干入药。
从植物形态来看,川续断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米以上,主根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纵沟及横向皮孔,断面不平整,皮部绿褐色,木部黄褐色,呈放射状排列,茎直立,中空,有6-8条棱,被白色柔毛,叶对生,基生叶有长柄,叶片羽状深裂,裂片3-5对,边缘有粗锯齿;茎生叶叶柄渐短,叶片裂片较少,头状花序球形,总苞片数轮,花冠白色或淡黄色,瘦果椭圆形,长约3毫米,淡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1月,其生长环境多为山坡草地、灌丛或林缘,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怕积水。
老鼠嘴药材性味苦、辛,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的功效,在中医临床应用中,主要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筋伤骨折,以及崩漏、胎动不安等症,如《神农本草经》记载续断“主伤寒,补不足,金创痈伤,折跌,续筋骨”,《本草纲目》亦言其“续筋骨,及金疮,痈疡,折跌,胎产诸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续断含续断皂苷、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等成分,具有促进骨折愈合、抗骨质疏松、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可能与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增加骨密度、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有关;抗骨质疏松作用则与调节骨代谢相关因子、改善钙吸收等功能相关。
在用法用量上,老鼠嘴药材内服常用量为9-15g,可煎汤、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敷或捣敷,使用时需注意,该药材性温,故湿热痹痛、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孕妇慎用,因其有活血作用,可能引起胎动不安;续断不宜与雷丸、仙茅同用,以免影响药效。
为更清晰展示老鼠嘴药材的关键信息,可整理如下表格:
项目 | 内容描述 |
---|---|
别名 | 续断、接骨草、和尚头、老鼠嘴、川断、六汗、山萝卜 |
来源 | 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 |
性味归经 | 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
功效 | 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 |
主治 | 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筋伤骨折;崩漏、胎漏、胎动不安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或捣敷 |
使用禁忌 | 湿热痹痛、阴虚火旺者忌用;孕妇慎用;不宜与雷丸、仙茅同用 |
主要化学成分 | 续断皂苷、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环烯醚萜苷等 |
现代药理作用 | 促进骨折愈合、抗骨质疏松、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 |
相关问答FAQs:
问:老鼠嘴药材和续断是同一种药材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老鼠嘴药材就是续断的别名之一,两者为同一种药材。“老鼠嘴”是因其根头部形似老鼠嘴而得名的地方俗称,而“续断”是其正式药名,两者在来源、性味、功效、主治等方面完全相同,只是名称不同,在中药材市场中,部分地区或药农习惯以“老鼠嘴”称呼,而药典和正规处方中多使用“续断”一名,购买和使用时需注意名称对应,避免混淆。
问:服用老鼠嘴药材(续断)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服用续断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辨证用药,其性温,适用于肝肾不足、寒湿痹痛等证,若属湿热痹痛(关节红肿热痛、口渴尿黄)或阴虚火旺(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者不宜服用;二是孕妇慎用,因续断有活血、通络作用,可能增加流产风险;三是注意配伍禁忌,不宜与雷丸(含蛋白酶,可破坏皂苷成分)、仙茅(药性燥烈,同用可能加重燥热)同用;四是用量适中,常规内服量为9-15g,过量可能引起恶心、腹泻等不适;五是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尤其与其他药物同服时,避免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