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为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的干燥根茎,是临床常用的养阴润燥类中药,因其肉质根茎肥润如玉,断面有光泽,故得“玉竹”之名,其药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女萎”,列为上品,后世本草多有论述,如《名医别录》言其“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本草纲目》释其名“玉竹”,谓其“根如黄精而差小,黄白色,性平味甘,柔润可食”,现代研究表明,玉竹含有多糖、黄酮、皂苷、生物碱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等功效,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
药材来源与性状鉴别
玉竹主产于我国河北、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地,野生或栽培,以秋季采挖者质佳,采挖后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烘干,药材呈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长4-18cm,直径0.5-1.4cm,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半透明,具细纵皱纹及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点状须根痕,偶有圆盘状根茎残留,质柔润或稍硬,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黄白色或浅棕色,维管束点状散列,气微,味甘,嚼之发黏。
以条长、肥壮、色黄白、半透明、质柔润者为佳;条短、瘦小、色深、干硬者次之,部分地区习用“玉竹片”,为横切或纵切片,呈圆形或长椭圆形,片面同上色,质较硬,断面角质样,亦以片大、色黄白、半透明者为优。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玉竹性甘,平;归肺、胃经,其核心功效为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兼具滋阴润肺、益胃生津、养心安神之效,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玉竹药性平和,滋润而不滋腻,补而不滞,适用于多种阴虚证候:
- 肺胃阴虚证:治燥热咳嗽,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咽干喉痛,常配沙参、麦冬、桑叶等,如《温病条辨》之“沙参麦冬汤”;治胃阴不足,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常配石斛、麦冬、山药等,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之“玉竹石膏汤”。
- 热病伤津证:治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津液已伤,心烦口渴,虚烦不眠,常配天花粉、知母、竹叶等,如《温病条辨》之“竹叶石膏汤”加减。
- 消渴证:治阴虚内热型消渴(相当于现代糖尿病),口渴多饮、多尿、消瘦,常配生地、天花粉、葛根等,如《千金要方》之“玉竹黄连丸”。
- 心阴不足证:治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常配柏子仁、酸枣仁、丹参等,养心安神。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现代化学与药理学研究揭示了玉竹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主要化学成分
- 多糖类:玉竹多糖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由葡萄糖、阿拉伯糖、鼠李糖等单糖组成,含量可达10%-15%,具有免疫调节、降血糖、抗氧化等作用。
- 黄酮类:含牡荆素、槲皮素、山奈酚等黄酮及其苷类,具有清除自由基、抗炎、保护心血管等活性。
- 皂苷类:如黄精皂苷(polygatosides)、玉竹皂苷等,具有抗心肌缺血、降血脂、调节免疫等作用。
- 生物碱与挥发油:含少量吲哚类生物碱及挥发油(如糠醛、苯甲醛等),具有止咳平喘、抑菌等作用。
- 其他:含淀粉、黏液质、微量元素(锌、锰、硒等)及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C等),共同发挥营养和调节作用。
(二)主要药理作用
- 调节免疫:玉竹多糖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
- 降血糖与改善糖代谢:玉竹多糖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糖异生等多途径降低血糖,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 心血管保护:黄酮类成分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皂苷类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抗动脉粥样硬化。
- 抗氧化与抗衰老:玉竹提取物能有效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等活性氧,抑制脂质过氧化,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延缓衰老。
- 呼吸系统保护:玉竹煎剂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少痰液分泌,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有一定疗效。
- 神经保护:玉竹多糖和黄酮类成分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减少β-淀粉样蛋白沉积,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对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有潜在防治作用。
临床应用与配伍经验
玉竹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代谢性疾病,也可作为养生保健药膳原料。
(一)常见临床应用
- 慢性支气管炎:玉竹15g,沙参12g,麦冬10g,桑白皮9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肺阴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症见干咳少痰、咽干口燥。
- 糖尿病:玉竹15g,天花粉12g,生地黄12g,葛根10g,黄连6g,水煎服,适用于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可辅助降低血糖,改善口渴、多饮症状。
- 慢性萎缩性胃炎:玉竹12g,石斛10g,白芍10g,太子参15g,佛手6g,水煎服,适用于胃阴不足型胃炎,症见胃脘隐痛、口干纳差。
- 冠心病心绞痛:玉竹15g,丹参15g,赤芍10g,川芎9g,红花6g,水煎服,适用于心血瘀阻兼阴虚型冠心病,可缓解胸闷、心悸,改善心电图。
(二)配伍经验
- 配沙参、麦冬:增强养阴润肺之力,适用于燥咳、干咳无痰(沙参麦冬汤)。
- 配石膏、知母:清热生津,适用于热病烦渴、胃热津伤(玉竹石膏汤)。
- 配黄芪、太子参:益气养阴,适用于气阴两虚型心悸、乏力(生脉散加减)。
- 配枸杞、女贞子:滋补肝肾,适用于肝肾阴虚型头晕、腰膝酸软。
使用注意与禁忌
玉竹虽性平和,但仍需注意辨证使用,避免不良反应:
- 体质禁忌:脾虚便溏、痰湿内盛者慎用,因其滋腻碍脾,易加重腹胀、腹泻。
-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 用量用法:煎汤内服,常用量9-15g;鲜品用量加倍,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 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糖尿病患者若需长期服用,需监测血糖,避免因药性滋腻影响脾胃功能。
玉竹与传统养阴药对比
为更直观理解玉竹的特点,将其与常见养阴药对比如下:
药物 | 性味 | 归经 | 功效侧重 | 适用证候特点 |
---|---|---|---|---|
玉竹 | 甘,平 | 肺、胃 |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性平不腻 | 肺胃阴虚,燥咳,烦渴,消渴 |
沙参 | 甘,微寒 | 肺、胃 | 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 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少 |
麦冬 | 甘,微苦,微寒 | 心、肺、胃 |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除烦 | 肺燥干咳,心烦失眠,津伤口渴 |
石斛 | 甘,微寒 | 胃、肾 | 养阴清热,益胃生津,滋肾明目 | 胃阴不足,热病伤津,目暗不明 |
生地黄 | 甘,苦,寒 | 心、肝、肾 | 养阴清热,凉血止血,生津 | 热病伤阴,舌绛烦渴,血热出血 |
可见,玉竹以“润燥不腻、生津和胃”为特色,尤其适用于肺胃阴虚之轻症,或需长期调理者。
相关问答(FAQs)
问:玉竹和黄精在外形和功效上有什么区别?
答:玉竹与黄精同科同属,外形相似,但区别明显:①外形:玉竹根茎细长,环节明显,断面半透明,味甘发黏;黄精根茎肥厚,呈结节状,断面角质样,味甜而带黏性。②功效:玉竹以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为主,偏于清润肺胃;黄精以补气养阴、健脾润肺为主,偏于滋补,兼具补脾、润肺、益肾之功,补而不燥,简单说,玉竹“润燥”,黄精“补气”,阴虚燥咳选玉竹,气阴两虚选黄精。
问:玉竹可以长期服用吗?有没有副作用?
答:玉竹性平,药效温和,短期服用(1-2周)一般无明显副作用;若需长期服用(超过1个月),需注意:①辨证体质:仅适用于阴虚体质,脾虚便溏者长期服用易加重腹泻;②控制用量:常规用量(9-15g/日)较安全,过量(>30g/日)可能导致腹胀、食欲不振;③监测指标: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需定期监测血糖,避免影响血糖控制;④配伍调整:长期服用可配少量陈皮、砂仁等理气药,防止滋腻碍胃,长期服用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体质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