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旬阳,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腹地,汉江横贯全境,形成了独特的“太极城”地理格局,这里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有机质,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旬阳自古便是秦巴药乡的核心区域,境内有药用植物资源1200余种,其中道地药材30余种,天麻、杜仲、黄姜、金银花、五味子等享誉全国,形成了“一县多品、一村一品”的药材产业格局,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旬阳药材的生态优势与资源禀赋
旬阳的地形以中山、低山为主,海拔在200-2600米之间,汉江、旬河两大水系滋养着这片土地,造就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生态基底,气候上,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夏季凉爽湿润,冬季温和少寒,特别喜阴、喜湿的药用植物如天麻、黄精等能在此良好生长;而土壤以黄棕壤、山地褐土为主,pH值5.5-7.0,富含腐殖质和矿物质,为药材积累有效成分提供了天然“营养库”。
旬阳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工业污染少,为中药材的“绿色、有机”种植提供了保障,当地政府依托生态优势,建立了多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GAP),推动药材种植从“散户散种”向“标准化、规模化”转型,确保了药材的品质和产量。
旬阳道地药材品种及特色
旬阳药材种类繁多,既有传统道地品种,也有新兴特色药材,以下为代表性品种及其价值:
(一)天麻:定风止眩的“圣药”
旬阳天麻主产于海拔800-1500米的林下,与蜜环菌共生,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块茎肥厚,质地坚实,断面半透明,天麻素含量达0.3%以上(高于药典标准0.2%),具有平肝息风、祛风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癫痫等症,旬阳天麻种植历史超30年,现有种植基地5万余亩,年产量达3000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5%,产品远销广东、浙江及东南亚地区。
(二)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的“黄金树”
旬阳是中国杜仲之乡,种植面积达10万亩,百年以上的杜古树逾万株,杜仲以树皮入药,含有杜仲胶、绿原酸、桃叶珊瑚苷等成分,具有降血压、补肝肾、安胎等作用,当地创新“林下套种”模式,在杜仲林下种植黄精、白芨等矮秆药材,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形成了“乔-灌-草”复合生态系统,杜仲皮年产量超5000吨,综合产值超2亿元。
(三)黄姜:合成激素的“原料库”
黄姜,又名盾叶薯蓣,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其根茎中的薯蓣皂素含量高达1.5%-2.0%,居全国之首,旬阳是全国最大的黄姜种植和加工基地,种植面积8万亩,年加工黄姜原料12万吨,生产的薯蓣皂素占全国产量的40%,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当地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了从种植到提取的完整产业链,带动2万余农户增收。
(四)金银花:清热解毒的“天然抗生素”
旬阳金银花主栽品种为“灰毡毛忍冬”,花蕾肥厚,绿原酸含量达4.5%以上,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依托退耕还林工程,旬阳金银花种植面积达6万亩,年产干花1500吨,开发有金银花茶、金银花含片、金银花露等20余种产品,年产值1.2亿元,成为山区群众“致富花”。
(五)五味子:收敛固涩的“红色宝石”
五味子是传统滋补类药材,其果实含五味子素、维生素C等,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作用,旬阳五味子多为野生抚育,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鲜果8000吨,果皮紫红、粒大肉厚,市场售价达60-80元/公斤,是当地林下经济的“明星产品”。
表:旬阳主要道地药材一览表
| 药材名称 | 科属 | 药用部位 | 主要功效 | 生长环境特点 | 产业现状 |
|----------|------|----------|----------|--------------|----------|
| 天麻 | 兰科天麻属 | 块茎 | 平肝息风、祛风止痛 | 林下腐殖土,与蜜环菌共生 | 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量3000吨 |
| 杜仲 | 杜仲科杜仲属 | 树皮 | 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 | 海拔600-1500米,向阳山坡 | 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值2亿元 |
| 黄姜 | 薯蓣科薯蓣属 | 根茎 | 合成甾体激素,抗炎 | 海拔500-1200米,疏松沙壤土 | 种植面积8万亩,占全国产量40% |
| 金银花 | 忍冬科忍冬属 | 花蕾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阳坡、半阳坡,耐旱耐瘠薄 | 种植面积6万亩,年产干花1500吨 |
| 五味子 | 木兰科五味子属 | 果实 |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 | 山坡林缘、灌丛中,喜湿润 | 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值8000万元 |
旬阳药材产业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旬阳立足资源优势,推动药材产业向“全链条、高附加值”转型,形成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一体化发展格局。
在种植端,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确保药材质量,如旬阳天麻研究所培育的“旬阳红1号”天麻品种,产量提高20%,天麻素含量提升0.1个百分点,带动农户亩均增收3000元。
在加工端,引进康惠制药、陕南制药等龙头企业,开发中药饮片、提取物、中成药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旬阳已有中药加工企业28家,年加工能力超5万吨,产品涵盖天麻颗粒、杜仲胶囊、金银花露等10余个剂型,加工转化率达70%。
在销售端,依托“互联网+中药材”,搭建电商平台,拓展线上渠道;同时举办“中国·旬阳药材节”,参加全国药交会,提升“旬阳药材”品牌影响力,旬阳药材已进入北京同仁堂、广州白云山等知名药企供应链,并通过跨境电商出口欧美、日韩。
旬阳还推动“药旅融合”,打造太极城天麻小镇、杜康文化产业园等景区,让游客体验药材种植、采摘、炮制过程,带动了餐饮、民宿等产业发展,实现了“药材变旅游、旅游促药材”的良性循环。
旬阳药材产业的未来展望
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复兴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旬阳药材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旬阳将重点推进“三个提升”:一是提升科技含量,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开展良种培育、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研究;二是提升品牌价值,打造“旬阳天麻”“旬阳杜仲”等区域公共品牌,推动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保护;三是提升生态效益,推广“林下种植-生态养殖-药材加工”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旬阳药材已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更让“秦巴药乡”的美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正以药材为媒,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相关问答FAQs
问:旬阳药材中,哪种药材的种植历史最悠久,有何独特之处?
答:旬阳杜仲的种植历史最为悠久,可追溯至汉代,当地现存百年以上的杜仲古树逾万株,其中树龄最长的达600余年,旬阳杜仲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皮厚、质实、有效成分含量高”,杜仲胶含量达8%-10%,绿原酸含量达3.5%以上,且采用传统“环剥再生”技术,确保树木可持续利用,实现了“取皮不毁树”的生态种植模式。
问:普通消费者如何辨别旬阳道地药材的真伪?
答:辨别旬阳道地药材可从“看、闻、摸”三方面入手:以天麻为例,真旬阳天麻呈长椭圆形,表面有环纹和多轮点状痕(俗称“芝麻点”),断面明亮,半透明,嚼之有黏牙感;伪品天麻多不规则,断面灰白,无黏性,杜仲则以皮厚、断面有细密银白色胶丝、味微苦为佳;金银花以花蕾肥大、色绿白、气清香者为上,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药店或带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识的渠道购买,并索要溯源凭证以确保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