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菁药材的药用功效、用法用量及使用禁忌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蔓菁,又名芜菁、诸葛菜、大头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蔓菁(Brassica rapa L.)的根或全草,是我国传统药食同源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早在《诗经》《尔雅》中已有记载,其肉质根可作蔬菜,叶可饲畜,全草亦可入药,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在《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多部古籍中均有相关药用记载,本文将从植物来源、药材性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应用、用法用量、现代研究等方面详细介绍蔓菁作为药材的特性与应用。

蔓菁 药材

植物来源与形态特征

蔓菁为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00厘米,全体无毛或基生有刺毛;根肉质,球形、扁圆形或长圆形,直径5-10厘米,外皮白色、浅黄或红色,常有辛辣味;茎直立,有分枝,基生叶莲座状,叶片大头羽状深裂,顶裂片宽卵形或长倒卵形,边缘有不整齐齿或缺刻,侧裂片4-6对,向下渐小;茎生叶长圆形或宽披针形,基部抱茎,无柄;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瓣鲜黄色,倒披针形,长1-1.5厘米;长角果圆柱形,长3-5厘米,肉质,不开裂,或有1-2粒种子时横裂;种子球形,浅褐色,有细网纹,花期3-4月,果期5-6月,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华北、西北地区为主。

药材采集与炮制

采集

药用部位主要为根部(秋季采挖)或全草(夏季开花时采收),根部:于秋季霜降前后,植株叶片枯黄时挖取,洗净泥土,去除地上部分,鲜用或切片晒干;全草:夏季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传统经验以根肥大、色白、质坚实者为佳。

炮制

生用: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称为“蔓菁片”;鲜用:将新鲜根部洗净,捣烂取汁或直接捣敷外用,亦有蜜炙法,取蔓菁片用炼蜜拌炒,增强润肺止咳之效,但临床较少用。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性味归经

根据《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等记载,蔓菁性平,味苦、辛;归肝、肺、胃经。

蔓菁 药材

功效主治

  • 清热解毒:用于治疗热毒疮疡、咽喉肿痛、丹毒等,蔓菁性寒,能清解热毒,可单用捣外敷,或配伍蒲公英、金银花等内服。
  • 消积下气:适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大便秘结等,其辛行苦降,能消食导滞、行气除胀,常配山楂、麦芽、莱菔子等消食药同用。
  • 利尿除湿: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水肿等,可单用煎服,或配伍茵陈、泽泻、车前子等增强利湿退黄之效。
  • 明目:治疗肝热目赤肿痛、夜盲症、眼目昏花等,传统用蔓菁子(种子)与枸杞、菊花等配伍,或以蔓菁叶捣汁点眼,捣烂外敷可治疗乳腺炎、烫伤、皮肤湿疹等。

配伍应用

蔓菁在临床应用中常根据不同症状配伍其他药物,以增强疗效:

  • 配山楂、麦芽:用于食积腹胀、消化不良,山楂消肉食积滞,麦芽消米面食积,蔓菁行气消积,三药合用消食导滞力更强。
  • 配茵陈、栀子:用于湿热黄疸,茵陈利湿退黄为君药,栀子清热利湿,蔓菁辅助增强解毒利湿之效。
  • 配菊花、决明子:用于肝热目赤、眼目昏花,菊花清肝明目,决明子清肝润肠,蔓菁清热明目,共奏清肝明目之功。
  • 配蒲公英、金银花:用于热毒疮疡,蒲公英、金银花清热解毒,蔓菁外用消肿散结,内服外用结合可促进疮疡愈合。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蔓菁子(种子)入药,煎汤用量3-6g,或研末吞服。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寒者慎服:蔓菁性平偏凉,过量食用易致腹泻,脾胃虚寒(如腹痛、便溏)者应减少用量或配伍温中药物(如干姜、白术)。
  • 不宜与寒凉药物过量同用:如与黄连、黄芩等大剂量同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
  • 孕妇慎用:蔓菁有活血下气之效,孕妇应遵医嘱使用,以免动胎气。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现代研究表明,蔓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

  • 硫代葡萄糖苷:其水解产物异硫氰酸酯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作用,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
  • 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等,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 维生素C:含量较高(每100g鲜根约20-30mg),可增强免疫力,促进胶原蛋白合成。
  • 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钾、钙等矿物质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

药理作用

  • 抗菌抗炎:蔓菁提取物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减轻炎症反应,如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
  • 抗氧化:黄酮类和维生素C可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延缓衰老,降低慢性病风险。
  • 降血糖:动物实验显示,蔓菁多糖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
  • 保肝利胆:蔓菁水提物对化学性肝损伤(如四氯化碳诱导)有保护作用,可降低ALT、AST活性,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

药材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

成分类别 主要成分 作用特点
硫代葡萄糖苷 芥子苷、葡萄糖芸薹素 水解后抗菌、抗炎、促进消化
黄酮类 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 抗氧化、保护血管、抗炎
维生素类 维生素C、维生素B族 增强免疫、促进代谢
膳食纤维 纤维素、半纤维素 促进肠道蠕动、调节血糖

相关问答FAQs

Q1:蔓菁和萝卜都是十字花科植物,功效有何区别?
A:蔓菁与萝卜虽同属十字花科,但功效侧重不同,蔓菁性平偏凉,长于清热解毒、消积下气,对热毒疮疡、食积腹胀、湿热黄疸效果较好,且外用可消肿;萝卜性凉,长于消食化痰、下气宽中、利尿解毒,更适用于食积腹胀、咳嗽痰多、咽喉肿痛,其“下气”作用较蔓菁更强,但清热解毒之力稍弱,蔓菁肉质根更紧实,适合腌制或炖煮,萝卜水分多,常生食或煲汤。

蔓菁 药材

Q2:蔓菁适合哪些人群食用?哪些人群应慎用?
A:适合人群:①消化不良、食积腹胀者,可促进胃肠蠕动;②湿热体质者,如面垢油光、口苦口黏、小便短黄,蔓菁清热利湿有助于改善;③肝热目赤、眼目昏花者,传统用蔓菁或蔓菁子明目;④需要补充维生素或膳食纤维者,蔓菁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慎用人群:①脾胃虚寒者,易出现腹泻、腹痛,应减少食用量;②孕妇,蔓菁有活血下气之效,需遵医嘱;③痛风急性期患者,蔓菁含一定嘌呤,急性期应避免大量食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如何开展中草药批发业务?选品、渠道、资质及盈利方法详解
« 上一篇 09-11
各种中草药图片和用途
下一篇 » 09-1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