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三尖杉图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是三尖杉科三尖杉属常绿乔木,又名藏杉、桃儿七,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因其叶片独特、药用价值高而备受关注,作为传统中草药,三尖杉的枝、叶、种子均可入药,现代研究更发现其含有多种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活性,要准确识别三尖杉,需结合其植株形态、叶片特征及花果结构,以下从植物学特性、药用价值、生长环境等方面展开介绍,并附上关键识别要点对照表,帮助读者通过图片快速辨识。

中草药三尖杉图片

三尖杉为常绿乔木,高可达10-20米,树皮红褐色,老时呈片状剥落,小枝对生或轮生,绿色,有明显纵棱,叶片条形,长4-6厘米,宽3-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深绿色,中脉隆起,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在横切面上可见下方树脂道2个,雌雄异株,雄球花6-12朵聚成头状,生于小枝顶端;雌球花通常2-3个生于小枝顶端,胚珠1枚,直立,种子核果状,椭圆状卵形或球形,长2-3厘米,假种皮成熟时紫色或紫红色,种皮坚硬,这些特征是图片识别的核心,尤其是叶片的白色气孔带和种子的假种皮颜色,与其他易混淆植物(如榧树)有明显区别。

部位 形态特征 图片识别要点
叶片 条形,长4-6厘米,宽3-5毫米,深绿色 叶片背面两条明显白色带状气孔带,中脉隆起
枝条 小枝对生/轮生,绿色,有纵棱 枝条呈绿色且有明显棱线,老枝红褐色片状剥落
种子 假种皮成熟时紫红色,种皮坚硬 种子外层有肉质紫红色假种皮,剥开后露出灰褐色种核

三尖杉的药用部位主要为枝、叶和种子,传统中医认为其性平、味苦、涩,有抗癌、散结、祛风除湿之效,主治淋巴瘤、白血病、风湿痹痛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为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如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可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用于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需注意,三尖杉全株有毒,尤其是种子和嫩叶,过量服用可引起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中毒反应,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采集服用。

三尖杉为阴性树种,喜凉爽湿润气候,耐阴耐寒,适宜生长在海拔800-3000米的山地针阔混交林、林缘或灌木丛中,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山地黄壤或棕壤为佳,多分布在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秦岭及长江中下游山区,在自然状态下,三尖杉生长缓慢,更新能力较弱,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资源需合理开发利用。

中草药三尖杉图片

由于三尖杉与榧树(Torreya grandis)外形相似,可通过以下几点区分:一是叶片气孔带,三尖杉叶片背面有两条明显白色气孔带,榧树气孔带不明显或呈淡黄色;二是种子假种皮,三尖杉假种皮成熟时为紫红色,榧树为肉质假种皮呈深紫色或紫黑色;三是枝条排列,三尖杉小枝对生或轮生,榧树小枝近对生或互生,三尖杉的叶片质地较硬,排列成两列,而榧树叶片质地较软,呈螺旋状排列。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三尖杉图片中如何区分幼苗和成年植株?
解答:三尖杉幼苗与成年植株的主要区别在于植株高度和叶片特征,幼苗通常高不足1米,茎细弱,叶片较短(2-4厘米),气孔带不明显,枝条多呈单生;成年植株高可达10米以上,茎粗壮,叶片长度4-6厘米,背面白色气孔带清晰,枝条对生或轮生明显,成年植株在花期(4-5月)可见雄球花头状花序,雌球花单生或2-3个聚生,而幼苗一般不开花。

中草药三尖杉图片

问题2:采集三尖杉药材时如何避免中毒?
解答:采集三尖杉药材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严格区分药用部位,枝、叶毒性较低,种子和嫩叶毒性较强,优先采集枝叶;二是避免采集嫩芽和种子,减少毒性成分摄入;三是采集后需晾干或阴干,不可暴晒,以免有效成分流失;四是使用时严格控制剂量,常规用量为枝叶9-15克,种子需炮制后使用,用量不超过3克;五是体弱者、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用药期间若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播种荆芥
« 上一篇 09-11
老中医治疗痛经效果如何?有哪些独特调理方法?
下一篇 » 09-1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