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牙皂为豆科植物皂荚树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不育果实,因其形似弯曲的猪牙而得名,又名小皂角、眉皂、牙皂等,作为传统中药材,其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具有开窍豁痰、散结消肿、润燥通便之效,临床常用于中风痰闭、癫痫痰盛、喉痹肿痛、痈肿未溃、大便燥结等症。
来源与性状
猪牙皂系豆科植物皂荚树的干燥不育果实,多于秋季果实成熟但未开裂时采摘,晒干或烘干,药材呈圆柱形,略扁而弯曲,长5-11cm,直径0.7-1.5cm,表面紫棕色或紫黑色,光滑或稍有不规则的皱纹,顶端有鸟喙状花柱残基,基部有果柄残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棕色,中间有疏松的髓,或呈空洞状,无籽粒(因系不育果实),气微,有刺激性,味先甜后辣,嚼之黏滑,其性状鉴别要点可概括如下表:
鉴别项 | 特征描述 |
---|---|
形状 | 圆柱形,略扁弯曲,似猪牙 |
表面 | 紫棕/紫黑色,光滑,有皱纹,顶端有鸟喙状花柱残基 |
质地 | 硬而脆,易折断 |
断面 | 黄棕色,中央有疏松髓或空洞,无籽粒 |
气味 | 气微,味先甜后辣,嚼之黏滑 |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猪牙皂性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肝经,其性走窜,善于开窍通关、祛痰散结,同时能润燥通便,具体功效主治如下:
- 开窍豁痰:用于中风、痰迷心窍所致的牙关紧闭、神昏不语,或癫痫痰盛、口吐涎沫等症,常配伍麝香、冰片等以增强开窍醒神之效,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稀涎散”。
- 散结消肿:用于痈肿初起、喉痹肿痛,单用研末外敷或煎汤含漱,可促其消散;若治疮疡肿毒未溃,可配伍雄黄、枯矾等研末外敷,以拔毒消肿。
- 润燥通便:用于大肠燥结所致的便秘,尤其适用于体实者,单用研末吞服或配伍火麻仁、杏仁等以润肠通便。
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猪牙皂主要含三萜皂苷(如皂荚苷)、鞣质、蜡醇、廿九烷等成分,具有显著的祛痰、抗菌、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其皂苷成分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痰液分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外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临床除传统应用外,现代还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皮肤感染等,如用猪牙皂煎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多黏稠者,可明显缓解症状。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猪牙皂内服煎汤,用量1-3g,宜久煎以减毒;研末吞服,每次0.6-1g,不可过量,外用适量,研末吹鼻、调敷或煎汤熏洗,使用时需注意:
- 毒性控制:本品有小毒,内服过量可引起呕吐、腹泻、腹痛甚至溶血,故需严格掌握剂量,孕妇、体弱者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内服时若出现中毒反应,可立即口服冷稀粥、牛奶或蛋清,并就医对症处理。
- 炮制减毒:临床常用生品或炒制品(麸炒后可降低刺激性,缓和药性),生品偏于开窍散结,炒品多用于化痰止咳。
相关问答FAQs
Q1:猪牙皂和皂荚(成熟果实)有何区别?
A:猪牙皂与皂荚同出一源,但存在显著差异:①来源不同,猪牙皂为皂荚树的干燥不育果实,皂荚为成熟果实;②性状不同,猪牙皂弯曲似猪牙、无籽粒,皂荚呈长条形、扁平、含有多数种子;③功效侧重不同,猪牙皂偏于开窍豁痰、散结消肿,皂荚偏于祛痰开窍、杀虫止痒,通便力较强,临床需根据病情选择,若需开窍散结多用猪牙皂,若需通杀虫则可选皂荚。
Q2:猪牙皂外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A:猪牙皂外用虽相对安全,但仍需注意:①避免接触眼睛及黏膜,以免引起刺激;②皮肤破损处慎用,以防灼伤或过敏;③外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小时,若出现红肿、瘙痒等不适,应立即停用并清洗;④孕妇及皮肤敏感者应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长期大面积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