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床中医治疗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小儿尿床,医学上称为“遗尿”,是指5岁以上小儿睡中不自觉排尿,醒后方觉的病症,中医认为,小儿遗尿多与肾、膀胱、脾三脏功能失调相关,核心病机为膀胱失约、肾气不固,临床需根据患儿体质、症状辨证论治,结合内服药物、外治法及生活调护,多能取得较好效果。

小儿尿床中医治疗

从中医病因病机看,小儿生理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肾主水司开合,膀胱气化有赖于肾阳温煦;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升清,能统摄水液;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调护失当,致肾阳亏虚,膀胱气化无力,则不能固摄尿液;或脾肺气虚,中气下陷,膀胱失于约束;或肝经湿热蕴结,疏泄失常,迫水妄行,均可发为遗尿,情志失调、习惯不良(如睡前多饮、过度疲劳)等也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临床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核心,需根据症状表现分为不同证型,针对性施治,常见证型及治法如下表所示:

证型 主要症状 治法 代表方剂 常用药物
肾气不足证 睡中遗尿,尿量多,尿色清,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温补肾气,固涩小便 菟丝子散加减 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肉桂、附子、桑螵蛸、益智仁、山药
脾肺气虚证 睡中遗尿,尿频清长,神疲懒言,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弱 健脾益气,升阳固摄 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陈皮、当归、益智仁、乌药
肝经湿热证 睡中遗尿,尿黄臊臭,性情急躁,夜寐不安,或伴有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清肝泻热,利湿止遗 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甘草

除内服中药外,中医外治法在小儿遗尿治疗中应用广泛,可辅助增强疗效,减少服药不便,针灸治疗常选取关元、中极、三阴交、肾俞、膀胱俞、足三里等穴位,其中关元、中极为膀胱募穴,可调理膀胱气化;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健脾益肾;肾俞、膀胱俞补肾固本;足三里健脾益气,操作时以补法为主,肝经湿热证可配合平补平泻,每周治疗2-3次,每次20-30分钟,推拿疗法则通过揉丹田(3-5分钟)、按揉肾俞(1-2分钟)、推三关(100-300次)、捏脊(5-7遍)等手法,健脾补肾、固涩小便,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外治法中,敷脐法简便易行,取五倍子10g、丁香3g、肉桂5g,共研细末,用米醋调糊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晚1次,晨起取下,连续使用1-2周,可通过药物渗透温肾固涩。

小儿尿床中医治疗

生活调护对小儿遗尿的康复至关重要,家长需帮助患儿建立规律作息,睡前2小时控制饮水,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利尿食物(如西瓜、冬瓜);睡前提醒排尿,逐渐培养夜间自主排尿意识;避免过度疲劳,白天可适当安排憋尿训练,延长排尿间隔;同时给予心理支持,切勿责骂、嘲笑患儿,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治愈信心,饮食上可常食健脾益肾之品,如山药粥、芡实瘦肉汤、核桃芝麻糊等,辅助调理体质。

相关问答FAQs:

问:小儿尿床用中医治疗一般需要多久才能见效?
答:中医治疗小儿尿床的见效时间与患儿病程长短、证型复杂程度、配合度及生活调护是否得当密切相关,一般而言,肾气不足、脾肺气虚等虚证患儿,若能坚持规范服药及调护,多数在治疗1-2周后可见尿床次数减少,1-3个月可逐渐治愈;肝经湿热证若湿热偏重,可能需2-4周控制症状,之后需巩固治疗以防复发,若治疗3个月无明显改善,需重新辨证或排除器质性病变(如隐性脊柱裂、尿路感染等)。

小儿尿床中医治疗

问:中医治疗小儿尿床会有副作用吗?家长需要注意什么?
答:中医治疗小儿尿床强调辨证论治,只要用药准确、剂量适宜,通常副作用较小,但部分药物如温阳药(附子、肉桂)过量可能引起口干、便秘,清热药(龙胆草、黄芩)久服可能损伤脾胃,需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用药后反应,若出现皮疹、腹泻等不适,及时停药并就诊;同时避免自行给患儿服用偏方或保健品,以免影响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治疗期间需密切配合生活调护,定期复诊,医师可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案,确保安全有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止咳平喘宣肺药
« 上一篇 前天
黄珠子是何种药材?功效如何?有何使用禁忌?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