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片,又名龙脑、梅片、艾片,为传统开窍醒神要药,始载于《新修本草》,历代本草多有记载,全国中草药汇将其列为开窍药类,因其“通诸窍,散郁火”之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本文从来源、性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现代研究等方面系统阐述,以全面呈现其药用价值。
来源与性状
冰片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冰片与合成冰片,全国中草药汇对两者均有收载。
- 天然冰片:包括龙脑香冰片与艾纳香冰片,龙脑香冰片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Dryobalanops aromatica Gaertn.的树脂加工品,呈半透明块状、片状或颗粒状,类白色或淡灰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辛凉,嚼之则慢慢溶化;艾纳香冰片为菊科植物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 DC.的叶提取的结晶,呈半透明片状,类白色或淡黄色,气清香,味辛凉。
- 合成冰片:以樟脑、松节油等为原料经化学合成,呈无色透明或半透明的片状结晶,有类似龙脑的香气,味辛凉,但气稍弱。
下表为不同来源冰片的性状对比:
| 类型 | 来源 | 性状特征 | 主要成分 |
|----------------|-------------------------|---------------------------------------|-----------------------|
| 龙脑香冰片 | 龙脑香树脂 | 半透明块状,类白色,气浓辛凉 | 右旋龙脑 |
| 艾纳香冰片 | 艾纳香叶 | 半透明片状,淡黄色,气清香 | 左旋龙脑、龙脑 |
| 合成冰片 | 樟松等化学合成 | 无色透明片状,气辛凉较淡 | 消旋龙脑、异龙脑 |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全国中草药载冰片“性微寒,味辛、苦”,归心、脾、肺经,具开窍醒神、清热止痛、防腐生肌之效,其“芳香走窜,能透骨通经”,为“凉开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重要组成。
开窍醒神
冰片辛香走窜,性寒清热,善“通诸窍”,适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等闭证,如《温病条辨》安宫牛黄丸,配麝香、牛黄治高热神昏、惊厥抽搐;现代临床用于中风昏迷、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可促进苏醒。
清热止痛
- 目赤肿痛:冰片“点目去赤痛”,常与炉甘石、硼砂配伍(如冰硼散),治风热目赤、目赤肿痛;或制成滴眼液,用于角膜炎、结膜炎。
- 咽喉肿痛:配西瓜霜、黄连等,吹喉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如冰硼散)。
- 疮疡肿毒:外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常与金银花、连翘内服,配乳香、没药外敷,治疮疡红肿热痛。
防腐生肌
冰片“防腐生肌,去腐定痛”,外用治溃后不敛、烫伤、冻疮,如《外科正宗》生肌散,配珍珠、炉甘石,促进伤口愈合;现代用于烧伤创面,减少渗出、预防感染。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 用法:内服多入丸散剂,每次0.15-0.3g,不宜入煎剂(因挥发易失效);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或吹喉,亦可制成滴眼剂、软膏。
- 使用注意:
- 孕妇慎用,气血虚者忌服,避免耗气伤阴。
- 外用不宜大面积长期使用,可能引起皮肤刺激或过敏(接触性皮炎)。
- 龙脑香冰片价格昂贵,合成冰片虽广泛使用,但部分古籍认为其“力稍逊”,临床需根据病情选择。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 成分:天然冰片主要含龙脑(borneol),合成冰片含龙脑、异龙脑(isoborneol)。
- 药理:
- 抗炎镇痛: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如PGE₂),减轻肿胀、疼痛;
- 抗菌抗病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抗流感病毒、疱疹病毒;
- 改善微循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药物透皮吸收(如外用止痛膏中冰片作为透皮促进剂);
- 神经保护: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临床应用拓展
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速效救心丸含冰片,缓解胸痛)、神经性头痛(冰片配川芎,增强止痛)、口腔溃疡(冰硼散外用)等,疗效确切。
相关问答FAQs
Q1:冰片和樟脑功效相似,如何区分?
A:冰片与樟脑均具开窍、止痛、防腐之效,但冰片性寒,偏于清热开窍,适用于热闭神昏(如高热惊厥),且气味清香,外用刺激性较小;樟脑性热,偏于温散止痛,适用于寒湿痹痛(如关节冷痛),气味浓烈,外用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婴幼儿慎用),冰片可入丸散内服,樟脑多外用,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过量可致中毒)。
Q2:冰片外用出现过敏怎么办?
A:冰片外用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表现为局部红肿、瘙痒、丘疹,甚至水疱,若出现过敏,应立即停用,用温水清洗残留药物,避免搔抓;症状较轻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严重者需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或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过敏体质者使用前可做皮肤斑贴试验,或先小面积试用无反应后再扩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