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以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为主要表现,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牙宣”“齿衄”“牙痈”等范畴,中医认为,牙周炎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亏虚、外邪侵袭密切相关,治疗强调整体调节、辨证论治,通过内服中药、外治法、针灸、食疗等多种手段,兼顾局部症状改善与全身状态调理,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
中医对牙周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认为,牙齿为“骨之余”,赖肾中精气以充养,而牙龈脉络于胃肠,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牙周炎的病位在牙龈,与胃、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标实为胃火上炎、风邪外侵、气血瘀滞;本虚为肾阴亏虚、气血不足,具体可分为以下证型:
- 胃火上炎证:过食辛辣肥甘,或情志不畅,致胃中积热,火热循经上攻牙龈,见牙龈红肿热痛、出血量多、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 肾阴亏虚证:先天不足或久病伤肾,肾阴亏虚,虚火上炎,致牙龈萎缩、牙根松动、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 气血不足证: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牙龈失于濡养,见牙龈色淡白、出血量少而缠绵难愈、牙齿松动、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 风邪外袭证:外感风热之邪,与内热相搏,循经上攻牙龈,见牙龈红肿疼痛、遇风加重、恶风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中医辨证论治与内服中药
中医治疗牙周炎的核心是“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方剂,调理脏腑功能,清除病邪。
(一)常见证型与代表方剂
证型 | 主症 | 治法 | 代表方剂与加减 |
---|---|---|---|
胃火上炎证 | 牙龈红肿热痛、出血量多、口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 |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 清胃散(黄连、升麻、生地、丹皮、当归)加减;若便秘甚加大黄,出血多加三七粉、侧柏叶 |
肾阴亏虚证 | 牙龈萎缩、牙根松动、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 滋阴降火、补肾固齿 | 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加减;若牙齿松动加骨碎补、续断 |
气血不足证 | 牙龈色淡白、刷牙时少量出血、牙齿松动、面色苍白、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 益气养血、固龈止血 | 归脾汤(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炙甘草)加减;若出血不止加阿胶、仙鹤草 |
风邪外袭证 | 牙龈红肿疼痛、遇风加重、恶风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 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 银翘散(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牛蒡子、竹叶、芦根、甘草)加减;若肿甚加蒲公英、野菊花 |
(二)中成药应用
对于轻中度牙周炎,可选用中成药辅助治疗,如:
- 胃火上炎证:牛黄上清胶囊、清胃黄连丸;
- 肾阴亏虚证: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 气血不足证:归脾丸、八珍颗粒。
中医外治法
外治法直接作用于患处,可快速缓解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常与内服药物联合使用。
(一)含漱法
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作用的中药煎汤含漱,每日3-5次,每次3-5分钟,常用方剂:
- 金银花、薄荷、甘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
- 蒲公英、黄芩、苦参:清热燥湿、消肿止痛;
- 五倍子、地榆、白及:收敛止血、固龈生肌。
(二)外敷法
将中药研磨为细末,用蜂蜜或香油调敷于患处,适用于牙龈红肿疼痛明显者,常用药物:
- 冰硼散: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取少许敷于牙龈红肿处;
- 桂林西瓜霜:清热解毒、消肿止血,喷于患处;
- 云南白药:化瘀止血、活血止痛,用牙膏调敷于牙龈。
(三)中药熏洗法
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如艾叶、花椒、透骨草)煎汤,先熏后洗牙龈,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牙龈萎缩。
针灸与推拿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脏腑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对牙周炎的远期疗效较好。
(一)针刺疗法
常用穴位:合谷(手阳明大肠经,远端取穴以清泻阳明经热)、颊车、下关、地仓(局部取穴以疏通牙龈经络)、足三里(调理脾胃,补益气血)、太溪(补肾阴),操作:常规消毒,用毫针针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二)艾灸疗法
适用于肾阴亏虚、气血不足型牙周炎,常选穴位: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操作: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1次,以局部温热为度,可温补脾肾、固齿。
(三)推拿按摩
每日用手指轻轻按摩牙龈(上下方向,每次3-5分钟),或按揉下关、颊车、合谷等穴位,每次5-10分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牙龈萎缩。
食疗调理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通过合理饮食调理脏腑功能,可辅助治疗牙周炎,不同证型可选择相应食疗方:
(一)胃火上炎证
- 绿豆粥:绿豆、粳米煮粥,加适量冰糖,清热泻火;
- 西瓜汁:新鲜西瓜绞汁饮用,清热生津、凉血解毒。
(二)肾阴亏虚证
- 枸杞山药粥:枸杞、山药、粳米煮粥,滋阴补肾;
- 黑芝麻核桃糊:黑芝麻、核桃、蜂蜜调服,补肾固齿、填精生髓。
(三)气血不足证
- 黄芪炖鸡汤:黄芪、鸡肉、红枣炖汤,益气养血;
- 红枣桂圆粥:红枣、桂圆、粳米煮粥,补益气血。
(四)通用食疗方
- 芹菜汁:新鲜芹菜绞汁饮用,清热凉血、止血;
- 莲藕排骨汤:莲藕、排骨炖汤,健脾养血、凉血止血。
中医治疗注意事项
- 中西医结合:中医治疗适用于轻中度牙周炎,对于重度牙周炎(如牙槽骨吸收明显、牙齿Ⅲ度松动),需先进行西医基础治疗(如洁治、刮治、牙周手术),再结合中医调理,以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 坚持治疗:中医治疗起效较慢,需坚持内服药物、外治法及饮食调理至少1-3个月,不可因症状缓解而中断治疗。
- 日常护理:即使接受中医治疗,仍需保持口腔卫生,正确刷牙(巴氏刷牙法)、使用牙线、定期洁牙(每6-12个月1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
- 体质调理:根据自身体质选择调理方案,如胃热体质者少食辛辣,阴虚体质者避免熬夜,气虚体质者注意劳逸结合。
相关问答FAQs
Q1:中医治疗牙周炎能根治吗?
A1:中医治疗牙周炎的“根治”需分情况看待,对于轻中度牙周炎,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如清胃泻火、滋阴补肾)结合日常护理,可有效控制症状、延缓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实现长期稳定;但对于重度牙周炎,由于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器质性损伤已形成,中医治疗可改善牙龈状态、增强牙周抵抗力,但难以完全逆转骨吸收,中医治疗更强调“控制病情、防止复发”,而非单纯“根治”,需配合口腔卫生维护和定期复查。
Q2:牙周炎患者日常如何配合中医调理?
A2:牙周炎患者日常调理需从饮食、口腔卫生、生活习惯三方面配合中医方案:①饮食:根据证型选择食物,如胃火者多食绿豆、苦瓜,肾虚者多食黑芝麻、枸杞,气血不足者多食红枣、鸡肉,避免辛辣、油腻、过烫食物;②口腔卫生:每日早晚刷牙(用软毛牙刷),饭后漱口(可选金银花水、淡盐水),使用牙线清除邻面菌斑,每年至少1次洁牙;③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阴虚者尤其需保证充足睡眠),调节情绪(焦虑、抑郁易加重胃火),适当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以调和气血),可配合牙龈按摩(用手指打圈按摩牙龈3-5分钟,每日2次)和艾灸(按揉足三里、三阴交,每穴10分钟,每日1次),以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