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石上隅图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石上隅,在民间草药体系中常指代附生于岩石或树干上的蕨类植物,尤以水龙骨科石韦属(Pyrrosia)物种为主,如庐山石韦、石韦或有柄石韦等,其名称多源于生长环境——“石”指岩石基质,“上隅”形容生长于石壁缝隙、角落等阴湿处,是典型的“石生中药”代表,以下从植物学特征、生长环境、药用价值、图片识别要点及现代研究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并辅以表格归纳关键信息,最后附常见问题解答。

中草药石上隅图片

植物学形态特征与生长环境

石上隅(石韦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根茎粗短,横走或直立,密被披针形鳞片,叶一型或二型(营养叶与孢子叶形态相似或不同),革质或纸质,叶片通常呈披针形、狭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耳状偏斜,全缘;叶面深绿色或黄绿色,光滑偶有细小凹点,叶背密被灰棕色、红棕色或星状毛,触感粗糙;叶柄长5-15厘米,半圆柱形,棕褐色,被星状毛,孢子囊群圆形或椭圆形,散生于叶背主脉与侧脉之间,无盖或少盖,成熟时孢子囊群呈棕褐色。

其生长环境偏好温暖湿润、半阴通风的生境,多附生于海拔100-1800米的林下树干、岩石表面或石缝中,耐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土或岩壁苔藓层为佳,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广泛分布,如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浙江等地,尤以庐山、井冈山等山地资源丰富。

为便于区分常见石韦属物种,以下为三种代表性原植物形态特征对比表:

植物名称 叶片形状 叶面特征 叶背毛被 叶柄长度 孢子囊群分布
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 披针形,长20-30cm 深绿色,光滑无毛 密被灰棕色星状毛,厚而绒毛状 5-10cm,棕褐色 满布叶背,无盖
石韦(P. lingua) 狭披针形,长10-20cm 黄绿色,有细小凹点 密被灰白色星状毛,薄而柔软 3-8cm,深褐色 沿侧脉散生,无盖
有柄石韦(P. petiolosa) 卵状披针形,长5-15cm 深绿色,偶有少量毛 疏被红棕色星状毛,易脱落 10-15cm,密被鳞片 集中于叶片上半部,无盖

图片识别关键特征

石上隅(石韦)的图片识别需结合“叶、背、境”三大核心要素,具体可从以下细节判断:

  1. 叶片形态:典型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叶片革质较厚,叶缘平整无锯齿,叶基常呈不对称的耳状偏斜(如石韦),这是区别于其他蕨类的重要特征。
  2. 叶背毛被:叶背密被星状毛是关键标识——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绒毛感,颜色呈灰棕、红棕或灰白色,庐山石韦毛被厚实,石韦则相对稀疏。
  3. 生长环境:图片背景若为岩石表面、石壁缝隙或树干基部,附生有苔藓或腐殖土,则高度符合石上隅的生境特点;若生长于土壤或草地,则需排除。
  4. 孢子囊群:成熟叶片上可见棕褐色圆形或椭圆形孢子囊群,散布于叶脉之间,无囊盖(部分种类有少量盖),放大观察可见囊群呈星点状密集分布。

需注意,市面流通的“石上隅”图片可能混淆伪品,如海金沙(叶为掌状复叶,孢子囊穗生于叶缘)或普通鳞毛蕨(叶背有鳞片而非星状毛),可通过叶背毛被类型和叶片形状区分。

中草药石上隅图片

药用价值与应用

石上隅(石韦)作为传统中药,其药用部位为干燥叶,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具有利尿通淋、清热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治疗淋证、水肿、血热出血及肺热咳嗽的常用药。

传统应用:

  • 热淋、石淋:用于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常与车前子、滑石、木通配伍,如《金匮要略》中的“石韦散”。
  • 血热出血:对尿血、崩漏、吐血等症,可与小蓟、蒲黄、白茅根同用,以增强凉血止血之功。
  • 肺热咳嗽:治肺热咳喘、痰中带血,可配伍枇杷叶、瓜蒌、黄芩,清肺化痰止咳。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化学分析表明,石韦含黄酮类(如芒果苷、异芒果苷)、皂苷类、多糖、挥发油及微量元素等成分,药理作用广泛:

  • 利尿作用:其提取物可增加尿量及钠、钾排出,对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有缓解作用;
  • 抗炎抗菌:芒果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
  • 降糖降压:异芒果苷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多糖成分可调节血压,辅助治疗糖尿病、高血压;
  • 免疫调节:多糖可激活巨噬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辅助疗效。

临床应用与注意: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慢性肾炎、支气管炎、高血压等疾病,可单用(15-30g煎服)或配伍复方,但需注意:石韦性寒,脾胃虚寒者(如便溏、食欲不振)慎用;孕妇及过敏体质者应咨询医师;长期用药需监测肝肾功能。

采集加工与资源保护

石上隅全年可采,以夏秋二季(孢子成熟期)质量最佳,此时叶片肥厚,有效成分含量高,采集时需连根茎挖起,剪去枯叶,洗净泥沙,晒干或阴干(忌暴晒,以免挥发油损失);炮制时除去杂质,切段或喷淋清水稍润切丝,干燥即可。

由于野生资源过度采挖,部分地区石韦已面临减少风险,目前已有产区开始人工栽培:选择林下或阴坡地,以腐殖土或砂质壤土为基质,春季分株繁殖,保持湿度60%-70,2-3年即可采收,建议优先选用人工种植品,保护野生资源。

中草药石上隅图片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石上隅和石韦是同一种中草药吗?如何区分?
解答:在民间草药中,“石上隅”通常为石韦(Pyrrosia spp.)的地方别名,两者为同一种植物,学名均为石韦属物种。“石上隅”更侧重描述其生长环境(岩石缝隙),而“石韦”为通用名,若需区分不同物种,可参考叶片形状(如庐山石韦叶片更宽大)、叶背毛被(庐山石韦毛被厚密)及叶柄长度(有柄石韦叶柄较长),具体可参考前文表格。

问题2:石上隅(石韦)的图片如何识别真伪?有没有简易的鉴别方法?
解答:鉴别石上隅图片真伪可从三点入手:一是看叶背毛被——真品叶背密布星状毛,呈灰棕或红棕色,触感粗糙(图片中可见绒毛质感),伪品(如海金沙、蕨菜)叶背多光滑或有鳞片;二是看叶片基部——真品叶基常不对称耳状偏斜,伪品多为对称楔形;三是看生长环境——真品多附生于岩石或树干,背景可见苔藓或石缝,伪品多生长于土壤或草地,简易鉴别法:取少量叶背毛在放大镜下观察,若呈星芒状分支即为石韦属植物,真伪可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十二指肠效果如何?有哪些独特优势?
« 上一篇 昨天
中医治疗不孕症的效果、方法及优势如何?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