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葛花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花蕾,夏季花未全开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后入药,其性味甘、平,归脾、胃经,是传统中医常用的解酒毒、醒脾和胃之品,临床多用于治疗酒醉烦渴、头痛呕吐、胸膈烦热等症,现代研究还发现其具有抗氧化、降血糖、保护心血管等多种药理活性,应用价值日益受到关注。
生葛花的基源与性状
生葛花的基源植物野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生于山坡、草丛、路旁,甘葛藤则多栽培于广西、广东、湖南等地,采收时需选取未开放的花蕾,呈扁平的椭圆形或类圆形,长约0.5-1.5cm,直径0.3-0.8cm,表面黄白色、浅棕色或淡紫色,基部具花萼,5齿裂,花萼筒钟状,表面有纵纹;花瓣5片,旗瓣近圆形,翼瓣椭圆形,龙骨瓣较翼瓣小,质轻,气微,味微甘,以花蕾完整、色黄白、无杂质者为佳。
野葛与甘葛藤的花蕾性状略有差异:野葛花蕾较小,表面颜色较浅,花萼裂片较尖;甘葛藤花蕾较大,表面颜色偏深,花萼裂片较钝,临床应用时两者功效相近,可通用。
生葛花的化学成分
生葛花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黄酮类、皂苷类、挥发油、多糖及氨基酸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解酒、抗氧化等作用。
(一)黄酮类
目前已从生葛花中分离出多种黄酮类成分,如葛根素(puerarin)、大豆苷(daidzin)、染料木苷(genistin)、葛根素-7-木糖苷(puerarin-7-xyloside)等,其中葛根素含量较高,是解酒作用的核心成分之一,可通过促进乙醇代谢、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发挥护肝作用。
(二)皂苷类
含葛根皂苷(pueroside)A、B、C等,三萜皂苷类成分具有降血脂、抗炎等活性,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有关。
(三)挥发油
生葛花挥发油中已鉴定出60余种化合物,主要包括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等,具有芳香气味,其抗菌、抗炎作用可能对缓解酒后胃肠不适有一定帮助。
(四)其他成分
还含有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氨基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可补充酒后体力消耗)及微量元素(如锌、铁等)。
生葛花的功效与主治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生葛花“解酒毒,醒脾和胃,止渴”,其功效主要围绕“解酒”和“调理脾胃”展开,具体如下:
(一)解酒毒,醒神止渴
酒毒为湿热之邪,易伤脾胃,致气机升降失常,生葛花甘平入脾胃经,能清湿热、解酒毒,促进乙醇代谢,减轻酒精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缓解酒后头痛、头晕、口干等症状。《本草纲目》记载:“葛花,消酒积,葛花解酒汤中用之,盖酒毒发热而烦,心神烦躁,此甘寒能解热烦也。”现代研究证实,其含有的黄酮类成分可激活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加速乙醇转化为乙酸排出,降低血中乙醇及乙醛浓度,从而缩短醉酒时间。
(二)和胃止呕,缓解酒伤
酒入胃肠易致胃气上逆,出现恶心、呕吐、脘腹胀满等症,生葛花能醒脾和胃,调理气机,缓解酒后胃肠功能紊乱。《药品化义》言:“葛花,清香开散,醒脾除湿,治胃热吐逆,酒毒呕吐。”临床常配伍砂仁、陈皮等理气和胃药,增强止呕效果。
(三)清肺热,生津止渴
生葛花性平偏凉,能清肺经热邪,治肺热咳嗽、口干舌燥,对酒后津伤口渴有良好缓解作用,可单用煎汤,或配伍天花粉、麦冬等养阴生津药。
(四)现代拓展功效
除传统功效外,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葛花还具有:
- 抗氧化作用:黄酮类成分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酒精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肝细胞;
- 降血糖作用:多糖和皂苷类成分可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
- 保护心血管:葛根素等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小板聚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 调节血脂:皂苷类成分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改善酒精性脂肪肝。
生葛花的临床应用
(一)单方应用
- 解酒:生葛花10-15g,煎汤代茶饮,酒后服用可缓解头痛、呕吐;或研末冲服,每次3-5g。
- 酒后烦渴:生葛花15g,天花粉10g,麦冬10g,煎服,可生津止渴。
(二)复方配伍
- 配伍枳椇子:生葛花15g,枳椇子15g,水煎服,用于酒醉头痛、烦热,两者协同增强解酒毒、清湿热之效。
- 配伍砂仁、陈皮:生葛花12g,砂仁6g(后下),陈皮6g,生姜3片,煎服,适用于酒后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共奏和胃止呕、理气健脾之功。
- 配伍菊花、决明子:生葛花10g,菊花10g,决明子15g,泡水代茶,用于酒后头晕目赤、肝火上炎,有清肝明目之效。
(三)食疗应用
- 葛花粥:生葛花10g,大米50g,白糖适量,先煎葛花取汁,再入大米煮粥,加白糖调味,适用于酒后体虚、食欲不振。
- 葛花解酒汤:生葛花15g,枳椇子15g,山楂10g,冰糖30g,煎汤去渣,代茶频饮,适合日常饮酒者预防醉酒及护肝。
生葛花主要临床配伍及功效表
配伍药材 | 功效 | 主治病症 |
---|---|---|
枳椇子 | 解酒毒,清热利湿 | 酒醉头痛、烦渴、小便短赤 |
砂仁、陈皮 | 和胃止呕,理气健脾 | 酒后恶心呕吐、脘腹胀满 |
菊花、决明子 | 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 酒后头晕目赤、肝火旺盛 |
天花粉、麦冬 | 养阴生津,清热润燥 | 酒后津伤口渴、肺热燥咳 |
生葛花的使用注意
-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慎用,生葛花性平偏凉,易致腹泻;孕妇、哺乳期妇女尚缺乏安全性研究,应避免使用;对葛花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冲服,每次3-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不宜长期大剂量服用,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中药“十八反”禁忌);服用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 特殊人群: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加重代谢负担;酒后若出现昏迷、呼吸抑制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不可单纯依赖生葛花。
生葛花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近年来,生葛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不断深入,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黄酮类成分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解酒作用,如调节ADH和ALDH活性、抑制乙醇吸收、减轻氧化损伤等,在降血糖、降血脂、抗炎、神经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为其拓展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聚焦于:① 生葛花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作用机制阐明,尤其是黄酮类单体化合物的构效关系;② 开发以生葛花为核心的新型解酒制剂(如颗粒剂、含片等),提高生物利用度;③ 结合现代临床需求,探索其在酒精性肝病、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中的辅助治疗作用,为传统中药的现代化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关问答FAQs
Q1:生葛花和熟葛花的功效有什么区别?
A:生葛花与熟葛花(炒葛花)的主要区别在于药性偏颇和应用侧重,生葛花未经炮制,性平偏凉,功偏解酒毒、清湿热、醒脾和胃,主要用于酒醉烦渴、头痛呕吐、胸膈烦热等症,擅长解酒而不燥烈;熟葛花是取净葛花用文火炒制而成,药性转为甘温,减弱了清热之力,增强了健脾和胃、升阳止泻之效,多用于脾虚泄泻、食少倦怠、久泻脱肛等症,因酒毒多属湿热,故解酒仍以生葛花为佳。
Q2:喝醉酒后立即喝生葛花水效果最好吗??
A:酒后立即服用生葛花水有助于加速乙醇代谢,缓解醉酒症状,但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① 服用时间:酒后30分钟内服用效果最佳,此时乙醇尚未完全吸收,可提前促进分解;② 剂量:一般10-15g为宜,剂量不足效果有限,过量可能引起胃肠不适;③ 配合措施:服用生葛花水时可适量补充温水,促进代谢,同时避免再饮酒;④ 个体差异:不同人体内ADH和ALDH活性不同,解酒效果存在差异,需注意,生葛花仅能缓解醉酒症状,不能完全消除酒精危害,若醉酒严重(如昏迷、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不可依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