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类中草药是传统中医药学中用于治疗风湿痹症的重要药物,其历史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对“痹症”的记载,后世医家通过不断实践,形成了丰富的用药体系,这类草药多具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等功效,适用于关节疼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遇冷加重等风湿病症状,由于风湿病种类多样(如风寒湿痹、风湿热痹、肝肾亏虚等),用药需辨证施治,以下将按功效分类介绍常见风湿类中草药的形态特征、性味归经及主要功效,并说明图片获取与使用注意事项。
祛风散寒类中草药
此类药物主要用于风寒湿痹,症见关节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多辛温发散,能驱散风寒湿邪。
威灵仙
形态特征:多年生攀援藤本,根茎呈柱状,表面棕褐色,断面有黄白色筋脉点;茎枝具纵棱,疏生短柔毛;叶对生,羽状复叶,小叶3-7,卵形或披针形,边缘具锯齿;圆锥花序顶生,花白色或黄白色,花瓣5,雄蕊多数。
性味归经:辛、咸,温;归膀胱、肝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鲠。
羌活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棕褐色,环节明显,具密集细环纹;茎直立,有纵沟,带紫色;叶互生,2-3回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长卵形,边缘羽状浅裂;复伞形花序,花白色,花瓣5。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尤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
独活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表面灰褐色,具密集横纹;茎中空,有纵沟;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小叶3-5,边缘有尖锐重锯齿;复伞形花序,花白色或绿白色。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善治下半身风湿痹痛及风寒夹湿感冒。
祛风湿热类中草药
此类药物适用于风湿热痹,症见关节红肿热痛、遇热加重、得凉则舒,多辛苦寒凉,能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秦艽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土黄色,呈圆锥形,上粗下细,有扭曲纵纹;茎直立,单一或上部分枝,斜升;披针形叶,对生,全缘;花多朵集成轮伞花序,花冠筒状,蓝紫色或紫红色。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
防己(粉防己)
形态特征:多年生缠绕藤本,根圆柱形,表面灰黄色,具纵纹及横长的皮孔;茎圆柱形,有细纹,被柔毛;叶盾状,阔三角形,全缘,具掌状脉;花小,淡黄色,聚伞花序腋生。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膀胱、肺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善治风湿痹痛及水肿。
络石藤
形态特征:常绿攀援灌木,茎褐色,有气生根,嫩枝被柔毛;对生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聚伞花序腋生,花白色,高脚碟状,花冠裂片反折。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可用于风湿热痹、咽喉肿痛。
补肝肾强筋骨类中草药
此类药物多用于风湿日久、肝肾亏虚之痹症,症见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乏力,多甘温或甘平,能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桑寄生
形态特征:常绿寄生灌木,茎枝圆柱形,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具细纵纹,小枝有灰褐色星状毛;叶对生或近对生,革质,椭圆形或卵形,全缘;花两性,紫红色,簇生于叶腋;浆果椭圆形,黄褐色。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杜仲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粗糙,内表面紫褐色,折断有银白色橡胶丝;叶互生,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边缘有锯齿;花雌雄异株,无花被,雄花簇生,雌花单生;翅果扁平,椭圆形。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主要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
五加皮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茎蔓生或攀援,枝灰棕色,有扁平皮刺;掌状复叶互生,小叶5,中央叶较大,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腋生,花黄绿色;果球形,成熟时黑色。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可用于风湿痹痛、水肿尿少。
活血通络类中草药
此类药物适用于风湿痹症兼血瘀,症见关节刺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多辛苦或甘平,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鸡血藤
形态特征:木质藤本,老茎栓皮灰褐色,有裂纹,断面呈不规则的同心环状,韧皮部有红棕色分泌物(似鸡血);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7-15,卵形或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蝶形,紫红色。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善治风湿痹痛、月经不调。
忍冬藤
形态特征:半常绿缠绕藤本,茎中空,多分枝,幼枝密生柔毛,老枝红褐色;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全缘;花成对腋生,初开白色,后变黄色,筒状;浆果球形,黑色。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通络,可用于风湿热痹、咽喉肿痛。
常见风湿类中草药汇总表
名称 | 药用部位 | 性味归经 | 主要功效 |
---|---|---|---|
威灵仙 | 根及根茎 | 辛、咸,温;膀胱、肝经 |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
羌活 | 根及根茎 | 辛、苦,温;膀胱、肾经 |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
秦艽 | 根 | 辛、苦,微寒;胃、肝经 | 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 |
防己 | 根 | 苦、辛,寒;膀胱、肺经 | 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
桑寄生 | 茎枝 | 甘,平;肝、肾经 |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
杜仲 | 树皮 | 甘,温;肝、肾经 |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
鸡血藤 | 藤茎 | 苦、甘,温;肝、肾经 |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
图片获取与识别建议
由于中草药形态易受产地、生长环境等因素影响,准确识别需结合专业资料,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取图片:
- 专业图鉴书籍:如《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彩色图解中药学》等,收录高清原植物及药材图片,并附详细形态特征描述。
- 权威中医药网站: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网站,提供标准药材图片及鉴别知识。
- 正规中药识别APP:如“识花君”“形色”等,需注意其数据库专业性,建议结合多平台交叉验证。
- 实地观察:在中药房或植物园观察实物,注意根、茎、叶、花、果的形态特征,对比专业书籍确认。
使用注意事项
- 辨证用药:风湿病分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瘀血痹、肝肾亏虚等证型,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选药,如风寒湿痹忌用寒凉药(如秦艽过量),风湿热痹慎用温燥药(如羌活、独活)。
- 控制剂量:部分中草药(如雷公藤、马钱子)具有一定毒性,需严格遵医嘱炮制和使用,避免过量或长期服用导致肝肾损伤。
- 特殊人群禁忌:孕妇慎用活血通络药(如鸡血藤)、祛风药(如威灵仙);儿童、老人及体弱者需减量;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防己等。
-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若同时服用西药(如抗凝药、降压药),需告知医师,避免中草药影响西药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
相关问答FAQs
Q1:风湿类中草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A1: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风湿类中草药多需辨证使用,长期服用可能产生副作用(如温燥药伤阴、寒凉药伤脾胃),若病情需要长期调理,应在中医师指导下定期复诊,调整用药方案,并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Q2:如何辨别市面上的风湿类中草药真伪?
A2:可通过“看、闻、尝、试”初步辨别:看外形是否符合正品特征(如杜仲断面有银白色橡胶丝,鸡血藤断面有红棕色分泌物);闻气味(如威灵仙味淡,羌活有浓郁香气);尝味道(如防己味苦,桑寄生味微苦);部分药材有特殊反应(如秦艎水浸液显蓝色荧光),若无法辨别,建议选择正规药店或医疗机构购买,避免伪品(如以“川防己”冒充“粉防己”)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