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类药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夏季高温,暑邪当令,易耗气伤津,甚至挟湿,引发中暑、暑湿感冒等病症,中医防暑讲究“药食同源”,合理使用防暑类药材,可清热解暑、祛湿生津,帮助身体安然度夏,防暑类药材根据功效可分为清热解暑、祛暑化湿、祛暑解表、益气生津四类,各有其适用人群与症状。

防暑类药材

清热解暑类:针对暑热炽盛,症见高热、烦渴、汗出、舌红苔黄等,以寒凉之品清泻暑热,代表药材如金银花、连翘、石膏,可直折暑热,缓解热毒,其中金银花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常用于暑热感冒、疮肿;连翘善清心火,散上焦热毒,适合暑热烦闷、口舌生疮;石膏大寒,清泻肺胃实热,对暑热高热、汗出烦渴效佳。

祛暑化湿类:针对暑挟湿邪,症见胸闷、恶心、食欲不振、舌苔白腻等,以芳香化湿、醒脾和中之品化解暑湿,代表药材如藿香、佩兰、白扁豆,能芳香醒脾,化湿止呕,藿香化湿醒脾,和胃止呕,常用于暑湿呕吐、腹泻;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开胃,适合湿困脾胃、食欲不振;白扁豆健脾化湿,兼能消暑,用于暑湿泄泻、脾虚乏力。

祛暑解表类:针对夏季感受风寒暑湿,症见发热恶寒、头昏无汗、肢体酸痛等,以发汗解表、祛暑化湿之品发散表邪,代表药材如香薷、薄荷、荷叶,既能解表散寒,又能祛暑,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俗称“夏月麻黄”,适用于暑湿感冒、无汗;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适合暑热感冒、头昏头痛;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用于暑湿泄泻、头胀胸闷。

防暑类药材

益气生津类:针对暑热耗气伤津,症见气短乏力、口干舌燥、自汗等,以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之品补充气津,代表药材如西洋参、麦冬、石斛,能益气养阴,防暑伤津,西洋参益气养阴,清热生津,适合气阴两虚、暑热烦渴;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暑热伤津、口干咽燥;石斛滋阴清热,养胃生津,适合夏季津伤不足、食欲不振。

药材名称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金银花 甘寒,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煎汤10-15g或泡茶 脾胃虚寒者不宜久服
藿香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化湿醒脾,和胃止呕 煎汤5-10g或煮粥 阴虚血燥者慎用
香薷 辛微温,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 煎汤3-6g(久煎) 表虚有汗者忌用
西洋参 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 益气养阴,清热生津 含服3-6g或煎汤 中阳衰微、胃寒湿者忌用
西瓜翠衣 甘凉,归心、胃、膀胱经 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煎汤15-30g或凉拌 脾胃虚寒者少用

防暑类药材需根据体质和症状选择,暑热重者选清热解暑类,湿气重者选祛暑化湿类,表证明显者选祛暑解表类,气津两伤者选益气生津类,日常可泡茶、煮粥,但需适量,特殊人群(如孕妇、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确保安全。

FAQs

防暑类药材

  1. 问:哪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使用防暑类药材?
    答:夏季易中暑的人群需重点关注,包括户外工作者(建筑工人、快递员等)、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调节能力弱)、儿童(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完善)、体质虚弱者(气虚、阴虚体质)以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长期处于空调环境、运动后大汗淋漓者,也可能因气津耗散而需适当使用益气生津类药材(如西洋参、麦冬)。

  2. 问:防暑药材可以和日常饮食搭配吗?有哪些推荐搭配?
    答:可以,药食搭配是夏季防暑的良方,推荐搭配:①金银花+菊花+甘草泡茶,清热解毒,适合暑热烦渴;②藿香+大米煮藿香粥,化湿醒脾,适合暑湿困脾、食欲不振;③西瓜翠衣+绿豆+百合煮汤,清热解暑、生津利尿,适合夏季日常保健;④西洋参+石斛+麦冬泡水,益气养阴,适合熬夜后、气短乏力者,需注意,饮食搭配不宜过于寒凉,以免损伤脾胃阳气,脾胃虚寒者可加生姜或红枣调和。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的疾病
« 上一篇 今天
中草药止泻药图片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