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中草药的炮制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炮制是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传统技术,是连接 raw药材与临床应用的关键环节,其历史悠久,源于实践,旨在通过特定方法改变药材的性味、归经、毒性及功效,使其更适应病情需要,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炮制方法多样,需根据药材性质、临床需求灵活选择,核心目的可概括为“减毒增效、改变药性、便于制剂、矫味矫臭、去除杂质”五大方向。

各种中草药的炮制

中草药炮制的核心目的与意义

中草药多为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常含有杂质、毒性成分,或药性过偏,直接应用可能引发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炮制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优化药材品质:

  1. 降低毒性:如生半夏含辛辣性刺激成分,对口腔黏膜有强烈刺激性,经生姜、明矾等炮制后(姜半夏),毒性显著降低,可 safely 燥湿化痰。
  2. 增强疗效:酒炙黄连可借酒力提升黄连清上焦热的作用;蜜炙黄芪能增强补中益气之效,因蜂蜜可协同黄芪补脾之力。
  3. 改变药性:生地黄性寒凉血,经九蒸九晒制成熟地黄,药性转为温性,功专滋阴补血,主治血虚萎黄、腰膝酸软。
  4. 便于应用与储存:质地坚硬的药材(如龟甲、鳖甲)需砂烫醋淬后酥脆,便于粉碎煎煮;鲜药(如生姜)经炮制(干姜、炮姜)可延长保存期,且药效随炮制方法不同而变化。

常见炮制方法及应用实例

炮制方法可分为“净制、切制、加热炮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五大类,每类下细分多种具体工艺,需结合药材特性灵活运用。

(一)净制:去除杂质与非药用部位

净制是炮制的基础,目的是去除药材中的泥沙、杂质、霉变部分及非药用部位,确保药材纯净,如:

  • 根及根茎类:去除芦头(如人参、黄芪)、须根(如甘草);
  • 果实种子类:去除果核(如山楂去核)、种皮(如苦杏仁去皮尖);
  • 动物类:去除筋膜(如鹿茸茸皮)、残肉(如龟甲去筋肉)。

(二)切制:便于煎煮与制剂

净制后的药材需根据质地软硬、大小进行切制,便于煎煮时有效成分溶出,常见切制规格包括:

  • 薄片(如当归、白芍,厚1-2mm,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 厚片(如黄芪、葛根,厚3-4mm,适用于质地疏松药材);
  • (如薄荷、荆芥,长10-15mm,适用于全草类药材);
  • (如陈皮、桑白皮,宽2-3mm,适用于叶、皮类药材)。

(三)加热炮制:改变药性与功效

加热炮制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火候控制(文火、武火)及辅料添加,调节药材性能。

各种中草药的炮制

  1. 炒法:不加辅料的“清炒”(分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的“加辅料炒”(麸炒、土炒、蜜炒等)。

    • 炒黄:将药材炒至表面微黄,如炒决明子——缓和寒滑之性,增强健脾消食作用;
    • 炒焦:炒至表面焦褐色,如焦山楂——增强消食导滞之力,适用于食积腹胀;
    • 炒炭:炒至表面焦黑内部焦黄(存性),如荆芥炭——炒制后辛散之性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强,用于便血、崩漏;
    • 麸炒:用麦麸拌炒至表面黄色,如麸炒苍术——麸可缓和苍术燥烈之性,增强健脾和胃功效。
  2. 炙法:用液体辅料(酒、醋、蜜、盐等)与药材拌炒,辅料协同增效。

    • 酒炙:如酒当归——黄酒活血通络,增强当归活血调经作用;
    • 醋炙:如醋香附——醋引药入肝,增强疏肝解郁、调经止痛功效;
    • 蜜炙:如蜜甘草——蜂蜜补中缓急,协同甘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并能缓和其清热解毒之性。
  3. 煅法:将药材用武火直接或间接煅烧至红透或酥脆,适用于矿物、贝壳及质地坚硬的药材。

    • 直接煅:如煅石膏(石膏→煅石膏)——失去结晶水,辛散之性减弱,长于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 煅淬:如煅赭石(赭石→煅后醋淬)——醋淬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且醋引药入肝,增强平肝潜阳功效。

(四)水火共制:调和药性与质地

通过水与火的共同作用,改变药材性质,如蒸、煮、炖等。

  • 蒸制:如制首乌(何首乌→黑豆蒸制)——生首乌解毒截疟、润肠通便,蒸制后转为补肝肾、益精血,药性由凉转温;
  • 煮制:如制川乌(生川乌→甘草、银花煮制)——生川乌毒性剧烈,煮制后水解乌头碱,降低毒性,保留祛风湿、散寒止痛之效。

(五)其他制法:特殊需求处理

  • 发酵:如神曲(面粉、杏仁等发酵)——借助微生物产生消化酶,增强消食和胃作用;
  • 发芽:如麦芽(大麦发芽)——产生淀粉酶,增强消食健胃功效,尤其擅长消米面食积;
  • 制霜:如巴豆霜(巴豆→压榨去油成霜)——去除大部分油质,显著降低毒性,保留峻下冷积作用。

炮制对药效的影响机制

炮制并非简单的“加工”,而是基于中医药理论的“药性调控”,其核心机制包括:

各种中草药的炮制

  1. 化学成分转化:如生地黄含地黄苷,蒸制后转化为地黄素,性味由寒转温,功效由凉血转为滋阴;
  2. 毒性成分去除/降低:如生半夏含草酸钙针晶和凝集素,刺激黏膜,经炮制后成分破坏,毒性降低;
  3. 有效成分溶出率改变:如醋制延胡索,醋与延胡索素结合,提高煎出率,增强止痛效果。

常见中草药炮制方法与功效对比表

药材名称 生品功效 炮制方法 炮制品功效 变化原理
黄芩 清热泻火,燥湿解毒 酒炙 清上焦热,泻肺火 酒引药上行,增强清肺热作用
大黄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 酒炙 活血祛瘀,引药上行 酒增强活血作用,缓解泻下峻烈
何首乌 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黑豆蒸制 补肝肾,益精血 蒸制结合黑豆,转化成分,药性由凉转温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姜矾制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降低毒性 姜解毒矾化痰,去除刺激性成分
甘草 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蜜炙 补脾益气,润肺止咳 蜜协同补脾,缓和清热之性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有些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使用?
A1:部分中药含有毒性成分(如生附子含乌头碱)、刺激性物质(如生半夏的草酸钙针晶)或药性过偏(如生大黄泻下峻烈),直接应用可能引发中毒、呕吐等不良反应,炮制可通过水解、破坏毒性成分,或通过辅料协同调和药性,在保留疗效的同时确保用药安全,生附子必须经长时间煎煮(先煎1-2小时)或炮制(制附片)降低毒性后才能使用,否则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Q2:炮制过程中是否会损失中药的有效成分?
A2:炮制确实可能导致部分热敏性成分(如挥发油)损失,但这是“去芜存菁”的过程,通过炮制去除非药用部位和杂质,提高了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炮制可促进某些成分转化,生成新的活性物质,增强疗效,人参中的皂苷在蒸制后部分转化为稀有皂苷(如Rh2、Rg3),抗肿瘤活性反而增强,炮制并非简单的“成分损失”,而是通过优化成分结构,实现“减毒增效”的整体目标。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补肠胃的中草药有哪些?5味常见药材如何选、怎么吃才调理好?
« 上一篇 今天
藿香药材价格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