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岷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麓、甘肃南部,境内高寒阴湿、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地产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中国当归之乡”的美誉,这里出产的药材因品质优良、药效显著而享誉全国,是甘肃重要的道地药材产区之一,也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岷县地产药材种类繁多,其中以当归、黄芪、党参、红芪、柴胡、秦艽等最为著名,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历经数百年传承,形成了独特的种植加工技艺,当归作为“岷归”的核心品种,更是这里的“金字招牌”——其归头肥大、质地柔韧、香气浓郁,富含挥发油、阿魏酸等成分,被誉为“妇科圣药”,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黄芪和党参则是岷县另一大优势品类,黄芪根条顺直、粉性足、味甘甜,补气效果显著;党参根头大、支根少、味浓甜,既是传统中药材,也是日常煲汤的滋补佳品,岷县柴胡因根条粗壮、皂苷含量高,秦艽因色泽鲜艳、龙胆苦苷丰富,均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这些药材的品质,离不开岷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境内海拔2200—3000米,年平均气温5.2℃,无霜期短,光照充足,土壤以黑垆土、山地褐土为主,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加上纯净的空气和水源,为药材有效成分的积累提供了理想环境,当地农民世代传承的“倒茬轮作”“有机种植”经验,进一步确保了药材的道地性和安全性,近年来,岷县还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建立GAP(良好农业规范)基地,从选种、育苗到采收、加工全程规范,推动药材产业向绿色化、标准化转型。
产业发展方面,岷县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体系,全县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年产量超过10万吨,其中当归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加工环节不仅有传统的初加工(切片、炮制),还引进了现代化中药提取设备,开发当归黄芪颗粒、党参含片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市场体系上,岷县建有西北地区规模较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吸引全国各地的药商前来采购,成为全国中药材价格形成的重要参考地之一。
岷县地产药材不仅是当地经济的“摇钱树”,更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据统计,全县约80%的农户参与药材种植,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许多乡镇通过发展药材产业实现了整乡脱贫,随着中医药产业的振兴和道地药材品牌的持续发力,岷县有望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道地药材生产、加工和集散中心,让“千年药乡”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相关问答FAQs
Q1:岷县当归与其他产地的当归相比,核心优势是什么?
A:岷县当归的核心优势在于“道地性”和“品质独特性”,岷县高寒阴湿的气候和富含矿物质的土壤,使当归中的挥发油、阿魏酸等有效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区;当地独特的“归头栽培”技术和传统加工工艺(如阴干、硫熏控制),使当归归头肥大、表皮黄褐、断面黄白、油润饱满,香气浓郁持久,药效更佳;“岷归”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严格的品质标准和溯源体系,确保了药材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因此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药中之上品”的声誉。
Q2:岷县药材产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未来如何突破?
A:岷县药材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一是市场波动风险较大,中药材价格受气候、供需等因素影响,易出现“药贱伤农”现象;二是深加工能力不足,多数产品仍以原料销售为主,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低;三是品牌影响力虽大,但标准化程度有待提升,部分小农户种植仍存在不规范问题,未来突破方向:一是延伸产业链,加大中药饮片、提取物、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开发,提高附加值;二是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标准化种植,建立稳定的质量追溯体系;三是拓展“药材+文旅”融合,依托“千年药乡”文化发展中药材观光、康养旅游,提升品牌综合竞争力;四是加强市场预警和产销对接,通过电商平台、期货交易等稳定价格,保障药农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