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因外力撞击、跌倒等因素导致,中医认为骨折早期气血瘀滞、肿胀疼痛,中期瘀血渐去、骨痂未生,后期肝肾亏虚、筋骨不强,治疗需分期辨证,辅以中草药内服外用,促进愈合,以下从分期论治、常用中草药、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说明,并附实用偏方参考。
骨折分期与中草药治疗原则
骨折愈合分为三期,不同阶段病机不同,治法各异:
- 早期(1-2周):气滞血瘀,肿胀疼痛剧烈,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佐以理气。
- 中期(2-4周):瘀血渐消,骨痂始生,治以接骨续筋、促进骨痂形成,佐以健脾。
- 后期(4周以上):肝肾亏虚,筋骨不强,治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佐以益气养血。
各阶段中草药偏方详解
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此期以消除局部瘀血、缓解肿胀为主,常用内服方剂结合外敷,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内服偏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 组成:桃仁15g、红花10g、当归12g、川芎10g、赤芍15g、生地黄20g、三七粉6g(冲服)、枳壳10g、甘草6g。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连用7-10天。
-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适用于骨折早期局部青紫、肿胀刺痛者。
- 加减:若肿胀明显,加茯苓15g、泽泻15g利水渗湿;疼痛剧烈,加延胡索10g、乳香5g(制)加强止痛。
外敷偏方:栀子大黄散
- 组成:栀子30g、大黄20g、蒲公英30g、芙蓉叶30g、冰片5g(后下)。
- 用法:将前四味药烘干研细末,加冰片混匀,用蜂蜜或蛋清调成糊状,敷于患处(避开骨折端),每日换药1次,连用3-5天。
- 功效:清热凉血、消肿散瘀,适用于早期局部红肿热痛明显者。
中期:接骨续筋、促进骨痂
此期瘀肿渐消,重点促进骨痂生长,常用虫类药物破瘀生新,配合补益药滋养筋骨。
内服偏方:接骨丹
- 组成:自然铜15g(煅)、骨碎补20g、土鳖虫10g、乳香5g(制)、没药5g(制)、当归15g、黄芪20g、续断15g、杜仲15g。
- 用法:自然铜先煎30分钟,再加入余药煎煮,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连用14-21天。
- 功效:接骨续筋、益气养血,适用于中期骨痂形成缓慢、局部隐痛者。
- 注意:自然铜含铜元素,需煅后使用,避免过量;脾胃虚弱者加白术10g、陈皮6g健脾。
外敷偏方:接骨续筋膏
- 组成:透骨草30g、伸筋草30g、骨碎补30g、自然20g(煅)、红花15g、川乌10g(制)、草乌10g(制)。
- 用法:诸药研粗末,用黄酒或醋调匀,纱布包裹后热敷患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温度以皮肤耐受为宜,连用10-15天。
- 功效:舒筋活络、接骨续筋,适用于中期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者。
后期: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此期骨痂已基本形成,重点调理肝肾、强壮筋骨,恢复肢体功能,预防骨质疏松。
内服偏方:六味地黄丸加味
- 组成:熟地黄20g、山茱萸15g、山药20g、泽泻10g、茯苓15g、牡丹皮10g、牛膝15g、杜仲15g、龟甲胶10g(烊化)、鹿角胶10g(烊化)。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连用21-30天。
- 功效:滋补肝肾、强筋壮骨,适用于后期腰膝酸软、肢体乏力者。
- 加减:若气血亏虚,加党参15g、黄芪20g益气;若兼有风湿,加独活10g、桑寄生15g祛风湿。
外洗偏方:舒筋活络洗方
- 组成:伸筋草30g、透骨草30g、桑寄生30g、牛膝20g、红花15g、艾叶20g、桂枝15g。
- 用法:诸药煎水取汁,先熏后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水温40℃左右,连用14天。
- 功效:舒筋活络、通利关节,适用于后期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者。
常用中草药功效解析
药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 | 应用要点 |
---|---|---|---|
自然铜 | 辛平,归肝经 | 散瘀、接骨、止痛 | 骨折中期,煅后增强接骨效果 |
骨碎补 | 苦温,归肝、肾经 | 补肾强骨、续伤止痛 | 各期骨折,尤善促进骨痂形成 |
土鳖虫 | 咸寒,归肝经 |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 早期瘀血重、中期骨痂迟缓者 |
当归 | 甘辛温,归肝、心经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各期,尤适用于血虚兼瘀者 |
续断 | 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 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 | 中后期,促进筋骨愈合 |
使用中草药偏方的注意事项
- 先复位、后用药:骨折需先通过西医手法复位或手术固定,中草药仅作为辅助治疗,不可替代正规医疗。
- 辨证施治:体质不同(如气虚、血虚、湿热)需调整方剂,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盲目套用。
- 注意禁忌:孕妇禁用破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土鳖虫);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外敷药(如川乌、草乌);过敏体质者需做皮肤过敏试验。
- 饮食配合: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戒烟酒,可适当补充钙、磷(如牛奶、豆制品)及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 观察反应:用药后若出现皮疹、恶心、腹痛等不适,立即停药并就医;外敷药若局部红肿加剧,提示过敏,需及时处理。
骨折不同阶段中草药偏方及用法表
阶段 | 方剂名称 | 主要组成 | 用法与功效 |
---|---|---|---|
早期 | 桃红四物汤加减 |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三七粉 | 水煎内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用于肿胀刺痛者 |
早期 | 栀子大黄散 | 栀子、大黄、蒲公英、芙蓉叶、冰片 | 蜜调外敷,清热凉血、消肿散瘀,适用于红肿热痛者 |
中期 | 接骨丹 | 自然铜(煅)、骨碎补、土鳖虫、乳香(制)、没药(制)、当归、黄芪、续断 | 水煎内服,接骨续筋、益气养血,适用于骨痂形成缓慢者 |
中期 | 接骨续筋膏 | 透骨草、伸筋草、骨碎补、自然铜(煅)、红花、川乌(制)、草乌(制) | 醋调热敷,舒筋活络、接骨续筋,适用于关节僵硬者 |
后期 | 六味地黄丸加味 |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牛膝、杜仲、龟甲胶、鹿角胶 | 水煎内服,滋补肝肾、强筋壮骨,适用于腰膝酸软者 |
后期 | 舒筋活络洗方 | 伸筋草、透骨草、桑寄生、牛膝、红花、艾叶、桂枝 | 熏洗患处,舒筋活络、通利关节,适用于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者 |
相关问答FAQs
Q1:中草药治疗骨折可以完全替代西医治疗吗?
A:不可以,骨折治疗的核心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中草药仅是辅助手段,可促进瘀肿消退、骨痂形成和功能恢复,但无法替代手法复位、手术固定等西医治疗,若骨折严重(如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必须优先选择西医处理,再结合中草药调理,以免延误病情。
Q2:使用中草药治骨折偏方时,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A:骨折患者用药期间需避免“发物”和刺激性食物,如羊肉、海鲜(虾、蟹)、辣椒、生冷(冰饮、生冷瓜果)等,以免加重瘀肿或影响药效,建议多食用富含钙、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同时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帮助钙吸收,加速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