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中,“头风”并非单纯指西医的某一类头痛,而是以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常因外感风邪或内伤情志、饮食、劳倦等因素诱发的一类病证,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注于头,若经络不通、气血逆乱、脑失所养,即可发为头风,其治疗强调辨证论治,结合内服方药、外治法及调护,整体调节机体状态。
头风的辨证论治
中医将头风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外感多因风邪为主,兼夹寒、热、湿;内伤则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相关,常见证型及治法如下表所示:
证型 | 病因病机 | 主症 | 治法 | 代表方剂 | 常用药物 |
---|---|---|---|---|---|
风寒头风 | 风寒外袭,寒凝血滞,经络痹阻 | 头痛连及项背,遇风加重,恶风畏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 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 川芎茶调散 | 川芎、荆芥、防风、白芷、羌活、薄荷、甘草 |
风热头风 | 风热上扰,清窍不利 | 头胀痛甚则如裂,发热或面红目赤,口渴欲饮,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 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 芎芷石膏汤或银翘散加减 | 菊花、薄荷、桑叶、石膏、黄芩、金银花、连翘、川芎 |
肝阳上亢 | 肝阳亢盛,气血上冲,上扰清窍 | 头胀痛或抽掣痛,头晕目眩,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 平肝潜阳,息风止痛 | 天麻钩藤饮 | 天麻、钩藤、石决明、夏枯草、黄芩、牛膝、杜仲、桑寄生 |
气血亏虚 | 气血不足,脑髓失养,清阳不升 | 头痛隐隐,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 益气养血,填精生髓 | 八珍汤或归脾汤 | 党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熟地、黄芪、酸枣仁、远志 |
痰浊中阻 |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清阳不升 | 头昏蒙痛,胸脘痞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 健脾化痰,降逆止痛 | 半夏白术天麻汤 | 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
瘀血阻络 | 瘀血内停,经络不畅,气血不通 |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有瘀斑,脉涩 | 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 通窍活血汤 | 川芎、赤芍、桃仁、红花、麝香(现多用人工)、老葱、黄酒、生姜 |
中医外治法
除内服方药外,中医外治法可直接作用于头部经络,缓解疼痛,常用方法包括:
针灸疗法
取穴以局部穴位与远端穴位结合,主穴:百会(巅顶)、风池(项部)、太阳(颞部)、合谷(手部,为止痛要穴),配穴:风寒加列缺、风门;风热加曲池、外关;肝阳上亢加太冲、太溪;气血亏虚加足三里、三阴交;痰浊中阻加丰隆、阴陵泉;瘀血阻络加血海、膈俞,操作:毫针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推拿按摩
手法以按、揉、拿、扫散为主:①按揉风池、太阳、百会穴各1-2分钟,以酸胀为度;②拿颈项部两侧肌肉,自上而下3-5遍;③扫散少阳胆经:五指微屈,以指端沿头部颞部胆经循行线从前向后快速扫散,操作30-50次;④头部五指拿法:五指分开,置于头部两侧,从前向后提拿,反复3-5遍,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
穴位贴敷
取川芎、白芷、吴茱萸各等份,研细末,用蜂蜜调成膏状,贴敷于太阳、风池穴,或涌泉穴(引火下行),每次4-6小时,每日1次,适用于风寒头风或肝阳上亢型头痛。
药浴疗法
用菊花、薄荷、桑叶、钩藤、川芎各10g,煎水取汁,先熏蒸头部,待温度适宜后洗头或泡足,每次20分钟,每日1次,具有疏风清热、平肝潜阳之效,适用于风热、肝阳上亢型头风。
调护与预防
头风的治疗需配合日常调护,以减少复发:
- 生活起居: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每日7-8小时),注意头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急性发作期宜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 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愤怒、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冥想、散步等方式调节情志。
- 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如辣椒、花椒)、生冷油腻(如肥肉、冰淇淋)、过甜过咸食物,戒烟限酒;根据证型选择食物:风寒者可适量生姜、葱白煮水;风热者宜食菊花、薄荷茶;肝阳上亢者宜食芹菜、绿豆、梨;气血亏虚者宜食山药、莲子、红枣、枸杞;痰浊者宜食薏米、陈皮粥。
- 运动锻炼:选择缓和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不疲劳为度,可增强体质,调节气血。
相关问答FAQs
Q1:头风和普通头痛有什么区别?
A:中医认为普通头痛多为短暂症状,多由外感风、寒、热之邪或短暂情志波动、饮食不节引起,病程短,经休息或简单治疗后易缓解;而头风病程较长(通常持续数周至数年),反复发作,常因内伤积损(如肝阳亢盛、气血亏虚)或外感反复诱发,发作时疼痛较重,常伴有头晕、乏力、心烦等全身症状,且易受气候变化、情绪劳累等因素影响,属于慢性、复发性头痛,需系统辨证治疗。
Q2:中医治疗头风一般需要多长时间见效?
A:见效时间因证型、病程长短及个体差异而异,外感头风(如风寒、风热)病程短,辨证准确后,服药3-5天多可缓解症状;内伤头风(如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病程较长,需调理脏腑功能,通常服药1-2周头痛发作频率和程度可改善,但需巩固治疗1-3个月以减少复发,若病情严重或兼夹多种证型,可能需延长治疗时间,建议坚持治疗,同时配合调护,避免自行停药,以免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