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藤药材有何药用功效?使用时需注意哪些禁忌?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紫金藤,又名过山龙、钻骨龙、青藤根等,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的干燥藤茎,是我国传统中药中常用的祛风湿、通经络药材,其应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本草纲目》《名医别录》等古代医药典籍,紫金藤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生于山地、林缘、灌木丛中,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后入药,性味辛、苦,平,归肝、膀胱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利尿消肿等功效,临床常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痛、跌打损伤、水肿等症的治疗。

药材紫金藤

形态特征

紫金藤为木质缠绕藤本,植株长度可达数米,其形态特征如下表所示:

部位 特征描述
藤茎 圆柱形,弯曲,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细纵纹及突起的皮孔,质硬,断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中心有髓
叶片 纸质,互生,卵状三角形或宽卵形,长3-8cm,宽2-6cm,基部近圆形或心形,先端钝尖或微凹,全缘,掌状脉3-5条,叶背脉上被短毛
单性,雌雄异株,聚伞花序腋生,花黄绿色,花瓣6,雄花雄蕊6枚,雌花子房上位
果实 核果近球形,熟时红色,直径约6-8mm,内含1枚种子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紫金藤性辛、苦,平,归肝、膀胱经,其辛能行散,苦能燥湿,平而偏凉,故兼具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利尿消肿、解毒止痛之效,中医理论认为,风湿痹痛多因风寒湿邪侵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紫金藤能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缓解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跌打损伤者,瘀血阻滞经络,紫金藤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水肿、小便不利则与膀胱气化功能失调相关,其能利水渗湿,促进水液代谢,现代临床还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外用可治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与使用禁忌

紫金藤的用法多样,内服可煎汤(10-30g)、浸酒(用50度白酒浸泡7天,每次10-20ml),或入丸散;外用可适量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需注意,紫金藤有小毒,过量服用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故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孕妇、阴虚火旺者(表现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等)及脾胃虚寒者(表现为腹痛、腹泻、畏寒等)禁用;不宜与含生物碱成分的西药(如阿托品、地高辛)同服,以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药材紫金藤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紫金藤主要含木防己碱、木兰花碱、黄酮类(如木犀草素)、有机酸及挥发油等成分,木防己碱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缓解关节肿胀;黄酮类成分可抗氧化、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挥发油中的桉油精等成分有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研究发现紫金藤提取物可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问答FAQs

Q1:紫金藤与鸡血藤都可用于通络止痛,两者有何区别?
A:紫金藤与鸡血藤均能通经活络,但功效侧重不同,紫金藤性平偏凉,以祛风除湿、利尿消肿见长,主治风湿痹痛、水肿、小便不利等,兼能解毒,适用于湿热痹证或伴有水肿者;鸡血藤性温,味甘、苦,归肝、肾经,长于补血活血、舒筋活络,主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风湿痹痛兼血虚者,尤其适合气血两虚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屈伸不利,鸡血藤有“补血之药”之称,而紫金藤更侧重祛湿利水,临床需根据辨证结果选用。

Q2:长期服用紫金藤需要注意什么?
A:长期服用紫金藤需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因其含生物碱成分,可能对肝肾有一定影响,建议服药1-2个月后检查肝肾功能;二是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常规剂量内服安全性较高,但过量易致中毒,症状包括头晕、乏力、胃肠道反应等,需立即停药并就医;三是饮食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脾胃负担;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减量使用,确保用药安全。

药材紫金藤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嗅觉效果怎样?不同嗅觉减退如何辨证施治?
« 上一篇 今天
哪些中草药能止血生肌?功效、用法及临床应用有哪些?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