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黄风图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黄风,又名“黄风根”“黄风草”,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应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常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等症,黄风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等地,以根入药,其药材性状独特,质量优劣可通过外观特征初步判断,掌握黄风的图片识别要点对药材鉴别、临床应用及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中草药黄风图片

黄风植物形态特征(附表)

黄风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30-80cm,根圆柱形,长20-50cm,直径0.5-1.5cm,表面棕黄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形成环纹明显,茎单生,二歧分枝,基部被有纤维状的叶鞘,叶互生,叶柄基部鞘状抱茎,叶片卵状三角形或阔卵形,长2-7cm,宽1-4cm,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条形至披针形,全缘,两面无毛或叶脉上有毛,复伞形花序顶生,伞梗5-9条,不等长,无总苞片或有1-2片;小总苞片4-5片,披针形;花瓣5,白色,先端内折;双悬果卵形,幼果有疣状突起,成熟时光滑,以下为黄风植物各部位形态特征简表:

部位 形态特征描述
圆柱形,长20-50cm,直径0.5-1.5cm,表面棕黄色/灰棕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质松脆,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具环纹。
单生,高30-80cm,二歧分枝,基部具纤维状叶鞘,茎表面有细纵棱,无毛或疏被柔毛。
互生,叶鞘抱茎;叶片卵状三角形/阔卵形,长2-7cm,宽1-4cm,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条形至披针形,全缘,无毛或叶脉有毛。
复伞形花序顶生,伞梗5-9条;无总苞片或1-2片;小总苞片4-5片,披针形;花瓣5,白色,先端内折。
果实 双悬果卵形,幼果有疣状突起,成熟时光滑,果棱5条,合生面略凹陷。

黄风药材性状与图片识别要点

黄风作为药用部位,其商品药材以条粗壮、皮细、断面“菊花心”明显、香气浓郁者为佳,在图片识别中,需重点关注以下特征:

  1. 根的形状与颜色:药材多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偶有分枝,根头部有密集的环纹(俗称“蚯蚓头”),是防风的典型特征,图片中可见根头部膨大,环纹紧密,下端渐细;表面颜色为浅灰棕色或棕黄色,纵皱纹明显,横向皮孔点状散在,部分药材可见细小的支根痕。
  2. 断面特征:折断面不平坦,呈“菊花心”状,即皮部浅棕色,裂隙明显,木部淡黄色,形成层环色深,呈棕黄色,图片中可清晰看到放射状纹理(“菊花心”),这是鉴别黄风真伪的重要依据,伪品(如川防风、竹节防风)断面多呈“车轮纹”或无“菊花心”。
  3. 气味与质地:气特异,味微甘,图片中若描述质地,则需体现“体轻、质松脆”的特点,易折断,断面纤维性较弱。
  4. 常见混淆品对比:市场上黄风易与“水防风”(短裂藁本)混淆,水防风根表面颜色较深,断面“菊花心”不明显,气香浓郁带苦味;与“竹节防风”(竹节前胡)区别在于竹节防风根有密集的横环纹(竹节状),质地坚硬,掌握这些差异,可通过图片对比快速鉴别。

黄风的药用价值与现代研究

黄风性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其核心功效为“祛风”,既能发散风寒,又能胜湿止痛,还能止痉,故有“风药中之润剂”之称,中医临床常用于:

中草药黄风图片

  • 外感表证:风寒感冒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者,配伍荆芥、羌活等(如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配伍薄荷、牛蒡子,疏风散热。
  • 风湿痹痛:风寒湿痹导致的关节酸痛、四肢拘挛,配伍独活、桑寄生等(如独活寄生汤)。
  • 风疹瘙痒:风邪所致的皮肤瘙痒、瘾疹,配伍荆芥、蝉蜕等祛风止痒。
  • 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配伍天麻、天南星等(如玉真散)。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风主要含色原酮类(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香豆素类(欧前内酯)、多糖、挥发油等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抗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升麻素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是其抗炎、镇痛的主要活性成分,多糖类成分则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黄风提取物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抑制作用,为其治疗外感疾病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相关问答FAQs

Q1:黄风与“北防风”“西防风”有何区别?哪种品质更优?
A1:黄风是防风的统称,根据产地不同,有“北防风”(主产于东北、河北)、“西防风”(主产于甘肃、陕西)之分,北防风根条粗壮,“蚯蚓头”明显,断面“菊花心”清晰,香气浓郁,质量最优;西防风根条较细,表面颜色较深,质地略硬,香气稍弱,但药效亦佳,四川产的“川防风”(短裂藁本)为伪品,根头部无“蚯蚓头”,断面无“菊花心”,气香带苦,不可与黄风混用,选购时建议选择北防风,其有效成分含量高,品质更优。

Q2:黄风在应用时有哪些禁忌?普通人可以长期服用吗?
A2:黄风性微温,阴虚火旺、血虚生风者慎用,表现为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潮热盗汗、头晕目眩等症状时不宜服用;热病伤津、表虚多汗者(如自汗、盗汗)需配伍敛汗药使用,单用可能加重耗气伤津,普通人不建议长期服用,因其辛温香燥,长期使用易耗伤阴液,可能导致口干、便秘、心烦等不良反应,若需长期服用(如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配伍滋阴药(如麦冬、沙参),并定期调整用药方案。

中草药黄风图片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国中草药市场的发展现状、面临挑战与未来趋势如何?
« 上一篇 今天
牛促消化中草药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