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便秘在中医学中属于“便秘”范畴,认为其发生与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先天不足或病后体虚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涉及脾、胃、肝、肾等脏腑失调,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结合内服中药、外治法及饮食调护,整体调节儿童体质,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
病因病机
儿童便秘的核心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司,主要病因包括:
- 饮食积滞:过食肥甘厚味、生冷瓜果或乳食不节,损伤脾胃,食积化热,热灼津液,肠燥便秘,常见于人工喂养或饮食无规律儿童;
- 肝郁气滞:环境改变、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大肠传导受阻,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常伴腹胀、嗳气;
- 脾虚失运:先天禀赋不足或病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津液不布,肠失濡润,表现为大便干结不硬、排便无力;
- 津亏肠燥:热病后耗伤津液,或饮水不足,肠道失于濡润,大便干结如羊粪,伴口干、皮肤干燥。
辨证论治与内服中药
中医治疗儿童便秘需根据证型辨证用药,常用治法及方剂如下:
证型 | 主症 | 治法 | 代表方 |
---|---|---|---|
食积便秘 | 脘腹胀满,口臭,纳差,大便干结有酸臭味,舌苔厚腻 | 消食导滞,清热通便 | 保和丸加减(山楂、神曲、莱菔子、连翘等) |
肝郁气滞 | 腹胀痛,嗳气频作,情绪急躁,便后腹胀缓解,舌红苔薄白 | 疏肝理气,润肠通便 | 六磨汤加减(木香、乌药、沉香、槟榔等) |
脾虚便秘 | 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干结不硬,排便乏力,舌淡苔白 | 健脾益气,润肠通便 | 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火麻仁等) |
津亏肠燥 | 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如羊粪,小便短黄,舌红少津 | 滋阴润肠,增液行舟 | 增液汤加减(玄参、麦冬、生地、火麻仁等) |
用药注意:儿童用药需“轻灵为贵”,剂量宜小,多选用甘淡平和之品,避免攻伐太过,如食积便秘可短期加用枳实、厚朴行气消积,脾虚便秘可加用蜂蜜、白芝麻润肠,津亏便秘可加用梨汁、荸荠汁生津润燥。
外治法
对于不愿服药或症状较轻的儿童,外治法安全有效,常用方法包括:
- 小儿推拿:通过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能,常用手法:清大肠(从虎口推向指尖,100-300次)、退六腑(从肘尖推向腕横纹,100-200次)、运内八卦(顺时针100次)、揉脐(3-5分钟)、摩腹(顺时针5分钟)、按揉足三里(1-3分钟),每日1次,7日为1疗程。
- 穴位贴敷:将大黄、芒硝、枳实等研末,用蜂蜜或凡士林调成糊状,贴于神阙穴(肚脐)、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每次2-4小时,每日1次,适用于食积、热秘儿童。
饮食调护
中医强调“药食同源”,饮食调护是治疗儿童便秘的基础:
- 食积便秘:可食山楂粥、白萝卜汤,忌巧克力、油炸食品;
- 脾虚便秘:可食山药粥、莲子粥,宜少食多餐,忌生冷瓜果;
- 津亏便秘:可食梨汁、蜂蜜芝麻糊,每日饮水1000-1500ml,多吃绿叶蔬菜。
同时需培养定时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蹲,适当增加运动以促进肠蠕动。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儿童便秘用中医治疗需要多久见效?
解答:疗效因人而异,轻者(如偶发食积便秘)通过饮食调护和1-2次推拿即可缓解;中度便秘(如脾虚、气滞型)规范内服中药配合外治法,一般3-5天排便频率改善,1-2周可恢复规律;顽固性便秘(如先天禀赋不足或长期依赖开塞露)需2-4个月调理,同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若用药3天无改善或出现腹痛、呕吐等,需及时就医。
问题2:小儿推拿治疗便秘每天做多久?需要注意什么?
解答:小儿推拿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即可,时间过长易导致儿童疲劳,操作时需注意:①饭后1小时进行,避免饱腹时推拿引起呕吐;②手法轻柔,以儿童感觉舒适为度,可配合介质(如滑石粉)减少皮肤摩擦;③皮肤破损、发热或患皮肤病时暂停操作;④长期便秘需坚持调理,同时结合饮食调整,不可因症状缓解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