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中医治疗有哪些方法?效果真的好吗?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烫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损伤,中医学对烫伤的治疗历史悠久,强调“内外同治、整体调理”,认为烫伤的本质是热毒(火毒)侵袭人体,损伤皮肤肌肉,阻滞气血运行,轻则伤及皮毛,重则内侵脏腑,耗伤津液,中医治疗烫伤不仅注重局部创面的修复,更重视通过内服药物调理全身气血、清热解毒,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疤痕形成,体现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学术思想。

烫伤的中医治疗

烫伤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烫伤的致病因素为“热毒”或“火毒”,多由高温液体、蒸汽、火焰等直接作用于人体,导致局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热毒蕴结肌肤,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三度:一度(轻烫伤)伤及皮毛,表现为皮肤潮红、灼痛、无水疱,相当于西医的一度烫伤;二度(中度烫伤)伤及肌肉,表现为红肿、水疱、疼痛剧烈,相当于浅二度、深二度烫伤;三度(重度烫伤)伤及筋骨,表现为皮肤焦黑、坏死、感觉迟钝,相当于三度烫伤,若热毒炽盛,内侵脏腑,可见发热、口渴、尿黄、便秘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导致阴液耗竭、阳气外脱,危及生命。

中医治疗烫伤的原则

中医治疗烫伤遵循“早期清热解毒、凉血止痛;中期活血化瘀、祛腐生肌;后期益气养阴、生肌敛疮”的原则,早期以祛邪为主,控制热毒扩散,缓解疼痛;中期以祛腐生肌为主,促进坏死组织脱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后期以扶正为主,调理气血,加速创面愈合,减少疤痕形成,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变化,结合内服药物调理全身,如热毒炽盛者宜清热解毒,津液亏耗者宜养阴生津,气血亏虚者宜益气养血。

中医内治法

内治法适用于烫伤面积较大、伴有全身症状或创面迁延不愈者,需根据不同证型辨证论治。

热毒炽盛证(早期)

多见于烫伤后1-3天,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水疱大且饱满、创面渗液多,伴有发热、口干、口苦、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减,常用药物:黄连9g、黄芩12g、黄柏9g、栀子12g、生地黄15g、赤芍12g、金银花15g、连翘12g、甘草6g,若发热甚者,加石膏30g、知母12g;口渴甚者,加天花粉15g、麦冬12g。

热伤营血证(中期)

多见于烫伤后4-14天,创面红肿渐消,但仍有渗液、疼痛,可见肉芽组织生长,伴有低热、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清营凉血、活血止痛,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常用药物:水牛角30g(先煎)、生地黄15g、赤芍12g、牡丹皮12g、紫草15g、玄参12g、麦冬12g、金银花15g、当归9g,若渗液多者,加茯苓15g、泽泻12g;疼痛甚者,延胡索12g、乳香9g。

烫伤的中医治疗

气血亏虚证(后期)

多见于烫伤15天以上,创面未愈,肉芽淡红或苍白,生长缓慢,伴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纳差、舌淡苔白、脉细弱,治以益气养血、生肌敛疮,方用八珍汤加减,常用药物: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当归12g、川芎9g、白芍12g、熟地黄15g、黄芪20g、陈皮9g、甘草6g,若创面久不愈合者,加白及12g、阿胶9g(烊化);食欲差者,焦山楂12g、炒麦芽15g。

中医外治法

外治法是治疗烫伤的核心,根据创面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型,直接作用于患处,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促进愈合。

早期创面处理(1-3天)

创面有水疱时,常规消毒后,用无菌针在水疱低位抽吸渗液,保留疱皮保护创面;若水疱已破或创面有渗液,可用清热解毒、收湿敛疮的中药外敷,常用方剂及用法如下:

  • 虎杖地榆散:虎杖30g、地榆30g、大黄20g、黄芩20g、冰片5g(研末),共研细末,用麻油或茶水调成糊状,均匀涂于创面,每日1-2次,适用于红肿热痛明显者。
  • 烫伤膏Ⅰ号:组成:黄柏30g、紫草30g、地榆30g、冰片10g,研末后加入凡士林调成20%软膏,涂于无菌纱布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轻度烫伤。

中期创面处理(4-14天)

创面开始修复,坏死组织逐渐脱落,肉芽组织生长,宜用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的中药,常用方剂:

  • 紫草油膏:紫草30g、当归20g、地榆20g、白芷15g,用麻油浸泡24小时后,文火炸枯去渣,加入蜂蜡调膏,涂于纱布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渗液较多、肉芽鲜红者。
  • 生肌散:组成:炉甘石30g、血竭15g、乳香10g、没药10g、冰片5g,研末后撒于创面,外用无菌纱布包扎,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适用于腐肉脱落、新肉未长者。

后期创面处理(15天以上)

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缓慢,或伴有疤痕增生,宜用敛疮生肌、促进愈合的中药,常用方剂:

烫伤的中医治疗

  • 珍珠散:组成:珍珠15g、炉甘石30g、龙骨20g、赤石脂20g、冰片5g,研末后撒于创面,外用纱布包扎,隔日1次,适用于久不愈合的慢性创面。
  • 疤痕止痒膏:组成:五倍子30g、丹参30g、当归20g、冰片10g,研末后用蜂蜜调膏,外涂疤痕处,每日2次,适用于疤痕增生、瘙痒者。

不同阶段外治法用药参考表

阶段 治法 代表方剂 主要药物 用法
早期(1-3天) 清热解毒、凉血止痛 虎杖地榆散 虎杖、地榆、大黄、黄芩、冰片 麻油调敷,每日1-2次
中期(4-14天) 活血化瘀、祛腐生肌 紫草油膏 紫草、当归、地榆、白芷 涂纱布覆盖,每日1次
后期(15天以上) 敛疮生肌、促进愈合 珍珠散 珍珠、炉甘石、龙骨、赤石脂 撒创面,隔日1次

调护与预防

  1. 饮食调护:烫伤后饮食宜清淡,多食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汤、西瓜、梨等清热生津之品,忌辛辣、鱼腥、发物(如辣椒、羊肉、海鲜),以免助热生毒;后期气血亏虚者,可食山药、大枣、瘦肉、鸡蛋等益气养血之品。
  2. 创面护理: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压迫;换药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若创面出现红肿、渗液增多、发热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
  3. 预防调摄: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高温环境,尤其儿童、老人及行动不便者,需加强看护;厨房、浴室等易发生烫伤的场所,应做好防护措施,如安装防烫装置、放置防烫垫等。

相关问答FAQs

问:中医治疗烫伤相比西医有哪些优势?
答:中医治疗烫伤的优势在于“内外同治、整体调理”,早期通过内服清热解毒药物控制全身炎症反应,外用中药直接作用于创面,减轻疼痛、减少渗出;中期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坏死组织脱落,加速肉芽生长,减少疤痕形成;后期益气养阴调理体质,促进创面完全愈合,中药外用多为天然药物,刺激性小,副作用低,尤其适合慢性创面、疤痕体质者及对西药过敏的患者。

问:烫伤后立即用牙膏、酱油涂抹正确吗?
答:不正确,牙膏中含有薄荷、氟化物等刺激性成分,涂抹后可能导致创面温度进一步降低,但会刺激皮肤,加重损伤,且牙膏中的成分易堵塞毛孔,影响创面愈合;酱油含盐分较高,且含微生物,涂抹后易引发创面感染,还可能影响医生对烫伤深度的判断,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法是:立即用流动的冷水(15-20℃)冲洗创面15-20分钟,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热力损伤,然后用干净纱布覆盖,避免污染,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处理。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关节疼痛
« 上一篇 昨天
药材黑麻子是什么?有何功效与使用禁忌?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