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头晕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中医治疗头晕,需立足整体观念,通过辨证论直探究病因病机,调和脏腑气血阴阳,而非单纯缓解症状,头晕在中医中多属“眩晕”范畴,历代医家对其认识不断深化,如《黄帝内经》提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强调“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则认为“下虚上实致眩”,为后世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中医治疗头晕

头晕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头晕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核心病机为“清窍失养”或“清窍被扰”,涉及风、火、痰、瘀、虚五大病理因素,具体而言:

  • 肝阳上亢: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生风,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阳升动太过,上扰清窍,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等。
  • 痰湿中阻: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清窍,症见头晕头重、胸闷恶心、舌苔白腻等。
  • 气血亏虚: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或失血、久病耗伤气血,清窍失养,常见头晕乏力、心悸失眠、面色苍白。
  • 肾精不足:先天不足或年老肾亏,髓海空虚,不能上充于脑,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健忘遗精。
  • 瘀血阻络:外伤、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阻滞脑络,致头晕头痛、唇甲紫暗、舌有瘀斑。

辨证分型与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头晕强调“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制定个性化方案,以下为常见证型及对应治疗方法:

证型 主症 次症 舌脉 治法 代表方剂
肝阳上亢 头晕胀痛,面红目赤 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失眠多梦 舌红苔黄,脉弦数 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等)
痰湿中阻 头晕头重,胸闷恶心,呕吐痰涎 食少多寐,肢体困重 舌苔白腻,脉濡滑 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茯苓等)
气血亏虚 头晕目眩,动则加剧,心悸乏力 面色㿠白,神疲懒言,失眠健忘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益气养血,填精生髓 归脾汤(人参、黄芪、当归、龙眼肉等)
肾精不足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健忘遗精 畏寒肢冷,或五心烦热,盗汗 舌淡或红,少苔,脉沉细 滋补肝肾,填精益髓 左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等)
瘀血阻络 头痛如刺,头晕经久不愈 唇甲紫暗,舌有瘀斑,脉涩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 活血化瘀,通窍活络 通窍活血汤(川芎、赤芍、桃仁、麝香等)

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除中药内服外,中医还结合多种外治法及非药物疗法,综合调理头晕:

中医治疗头晕

针灸治疗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对头晕疗效显著,常用穴位包括:

  • 百会:位于头顶正中,平肝潜阳、升阳举陷,主治各种头晕。
  • 风池:项部枕骨下,疏风清热、平肝熄风,缓解肝阳上亢或外感风邪所致头晕。
  • 内关:腕横纹上,宁心安神、和胃降逆,减轻头晕伴随的恶心、心悸。
  • 足三里:小腿外侧,健脾和胃、升清降浊,改善痰湿中阻或气血亏虚型头晕。
    操作方法:百会可平刺0.5-0.8寸,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足三里直刺1-2寸,均采用提插捻转手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推拿按摩

推拿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适用于各型头晕的辅助治疗:

  • 头部推拿:用指腹按揉百会、风池、太阳穴各1-2分钟,拿捏颈项两侧肌肉,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脑部供血。
  • 腹部推拿:摩腹5-10分钟,按揉中脘、气海、足三里,健脾和胃,促进痰湿运化。
  • 耳穴按压:取肾、肝、脾、神门、皮质下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分钟,调节脏腑功能。

中药外治

  • 穴位贴敷:取吴茱萸、研细末,用醋调成糊状,贴敷于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引火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型头晕,每晚1次,晨起取下。
  • 药枕疗法:用菊花、决明子、夏枯草、薄荷等装入枕芯,清肝明目、平肝潜阳,适用于肝阳上亢或高血压引起的头晕,长期使用可巩固疗效。

调护与预防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头晕的调护对康复至关重要:

中医治疗头晕

  • 起居有常:避免熬夜过度,保证充足睡眠,尤其避免凌晨1-3点(肝经当令)和5-7点(肺经当令)熬夜,以防耗伤阴血。
  • 饮食调理:根据证型选择饮食,肝阳上亢者宜食芹菜、菊花、绿豆等清肝泻火之品;痰湿中阻者宜食薏米、山药、陈皮等健脾祛湿之品;气血亏虚者宜食红枣、桂圆、瘦肉等益气养血之品;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以免助热生痰。
  • 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恼怒、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练书法、太极拳等方式舒缓压力,尤其肝阳上亢者需重视情志调节。
  • 适度运动:选择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轻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跳跃),以免耗气伤血。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中医治疗头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见效?
答:中医治疗头晕的见效时间因证型、病程及个体差异而异,实证(如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起效较快,通常3-5剂中药或1-2次针灸后可缓解症状;虚证(如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因需调补脏腑,疗程较长,一般需2-4周才能显效,部分慢性患者需坚持1-3个月,若治疗1周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加重趋势,需及时调整辨证方案,排除器质性病变(如颈椎病、脑血管疾病)。

问题2:所有类型的头晕都适合中医治疗吗?
答:中医对功能性头晕(如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部分器质性头晕(如高血压、颈椎病、梅尼埃病等)有较好疗效,尤其擅长改善头晕伴随的头痛、恶心、乏力等症状,但需注意,若头晕由严重器质性病变引起(如脑肿瘤、脑出血、急性脑梗死等),需立即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先处理原发病,以免延误病情,中医治疗前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CT、MRI、血压监测等),明确诊断后再辨证论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肠炎
« 上一篇 今天
辽宁丹东药材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