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经中草药配方大全,如何对症选用调经中草药方?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调经是中医妇科的重要调理方向,月经不调多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衡相关,常见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多量少、痛经、闭经、经色异常等问题,中草药通过辨证论治,从调理气血、疏肝理气、温经散寒、滋阴清热等角度入手,可有效改善月经状况,以下按功效分类介绍常用调经中草药及经典配方,并附适用症状参考。

调经中草药配方大全

活血化瘀类

适用于血瘀所致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血块、痛经、闭经等,常见于经行不畅或产后瘀血未净者。
代表草药

  • 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妇科要药”,适用于血虚血瘀之月经不调。
  • 川芎: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常配当归增强活血调经之力。
  • 丹参: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活血祛瘀、养血安神,适用于血瘀兼血虚者。
  • 益母草:性微寒,味苦辛,归肝膀胱经,活血调经、利尿消肿,尤善治月经量少、痛经,单用或配伍均可。
  • 桃仁:性平,味苦,归心肝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适用于瘀血阻滞之闭经、痛经。

经典方剂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活血化瘀、养血调经,适用于血瘀导致的月经量少、色暗有块、痛经;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温经活血、散寒止痛,适用于寒凝血瘀之痛经、月经后期。

养血调经类

适用于血虚所致月经量少、色淡、经期延后、头晕心悸、面色萎黄等,多见于久病体虚或失血过多者。
代表草药

  • 熟地黄:性微温,味甘,归肝肾经,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要药,常与当归、白芍配伍。
  •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养血调经、柔肝止痛,与熟地、当归合用增强补血效果。
  • 阿胶:性平,味甘,归肺肝肾经,补血止血、滋阴润燥,适用于血虚崩漏、月经过多。
  • 龙眼肉:性温,味甘,归心脾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适用于血虚心悸、失眠伴月经不调。

经典方剂四物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补血调经的基本方,适用于血虚兼轻微血瘀之月经不调;归脾汤(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补脾养血、益气摄血,适用于脾虚血亏之月经量多、色淡、神疲乏力。

疏肝理气类

适用于肝郁气滞所致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多少不定、经前乳房胀痛、烦躁易怒、痛经等,多与情绪不畅相关。
代表草药

调经中草药配方大全

  •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肝胆经,疏肝解郁、升阳举陷,为疏肝要药,常配香增强理气效果。
  • 香附:性平,味辛微苦,归肝三焦经,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被称为“气病之总司”,尤善治肝郁气滞之月经不调。
  • 郁金:性寒,味辛苦,归心肝胆经,活血行气、清心解郁,适用于气滞血瘀之痛经、经行不畅。
  • 佛手:性温,味辛苦酸,归肝脾胃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兼脾胃不和者。

经典方剂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煨姜),疏肝健脾、养血调经,适用于肝郁脾虚之月经不调、经前乳胀;柴胡疏肝散(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炙甘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痛经、月经先后不定期。

温经散寒类

适用于寒凝血瘀或寒凝胞宫所致月经后期、量少色暗、痛经、小腹冷痛、畏寒肢冷等,多与贪凉、受寒相关。
代表草药

  • 肉桂:性大热,味辛甘,归心肝脾肾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适用于虚寒性月经不调。
  •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归肝脾胃肾经,散寒止痛、降逆止呕,适用于寒凝肝经之痛经、呕吐清水。
  • 艾叶:性温,味苦辛,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尤善治虚寒性崩漏、痛经,常炒炭用。
  • 干姜:性热,味辛,归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适用于寒凝胞宫之小腹冷痛、月经后期。

经典方剂温经汤(吴茱萸、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温经散寒、养血祛瘀,适用于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月经后期、量少、痛经;艾附暖宫丸(艾叶、香附、当归、吴茱萸、续断、川芎、白芍、黄芪、地黄、肉桂),暖宫调经、理气养血,适用于虚寒性月经不调、痛经。

滋阴清热类

适用于阴虚血热所致月经先期、量少色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等,多见于阴虚体质或久病伤阴者。
代表草药

  • 生地黄:性寒,味甘苦,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适用于血热妄行之月经先期、量多。
  • 玄参:性微寒,味甘苦咸,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适用于热病伤阴、阴虚火旺之月经不调。
  • 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适用于热病伤阴、心烦失眠伴月经先期。
  • 地骨皮:性寒,味甘,归肺肾经,凉血除蒸、退热消疳,适用于阴虚血热之骨蒸潮热、月经先期。

经典方剂两地汤(生地、玄参、白芍、麦冬、阿胶、地骨皮),滋阴清热、凉血调经,适用于阴虚血热之月经先期、量少色红;清经散(牡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茯苓、黄柏),清热凉血、固冲调经,适用于血热妄行之月经先期、量多。

调经中草药配方大全

常用调经中草药简表

类别 草药名称 性味 归经 功效 适用症状
活血化瘀类 当归 甘辛,温 肝心脾经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血虚血瘀之月经量少、痛经
养血调经类 熟地黄 甘,微温 肝肾经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血虚月经量少、色淡、头晕心悸
疏肝理气类 柴胡 苦辛,微寒 肝胆经 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肝郁月经先后不定期、乳胀
温经散寒类 艾叶 苦辛,温 肝脾肾经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 虚寒痛经、月经后期、小腹冷痛
滋阴清热类 生地黄 甘苦,寒 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血热月经先期、量少色红

相关问答FAQs

Q1:月经不调如何选择中草药配方?
A:选择中草药配方需根据辨证结果,结合月经的周期、量、色、质及伴随症状综合判断,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痛经,多为血瘀,可选用桃红四物汤;月经量少、色淡、头晕心悸,多为血虚,可用四物汤;月经先后不定期、经前乳房胀痛、烦躁,多为肝郁,可选逍遥散;月经延后、小腹冷痛、畏寒,多为寒凝,可用温经汤;月经先期、量少色红、五心烦热,多为阴虚血热,可用两地汤,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避免自行误用。

Q2:调经中草药需要服用多久见效?
A:调经中草药的见效时间因人而异,与病情轻重、体质差异、用药准确性及生活习惯相关,一般而言,轻度月经不调(如单纯血虚、肝郁)连续服用1-2个月经周期(即2-3个月)可见明显改善;中度(如血瘀、寒凝)需2-3个周期;重度或病程较长者(如闭经、崩漏)可能需3-4个周期或更久,服药期间需注意规律作息、避免寒凉饮食、保持情绪稳定,同时定期复诊调整方剂,以达最佳疗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哪些中草药能行气?功效与应用方法有哪些?
« 上一篇 今天
药材楼的英文该如何准确翻译?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