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中,“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运行通畅与否直接影响脏腑功能,若气机郁滞、运行不畅,则会出现胸闷胁痛、脘腹胀满、嗳气呃逆、月经不调等“气滞”病症,行气中草药通过疏通气机、调和脏腑功能,可有效缓解此类症状,临床应用广泛,以下将详细介绍常见行气中草药的分类、功效与应用。
疏肝理气药
适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胀痛、情绪抑郁、月经不调等。
-
柴胡
性微寒,味苦、辛,归肝、胆经,功效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肝郁气滞的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寒热往来;亦可用于气虚下陷的脱肛、子宫脱垂,常用量3-10g,醋制可增强疏肝止痛作用,注意:真阴亏损、肝阳上亢者慎用。 -
香附
性平,味辛、微苦,归肝、脾、三焦经,功效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被称为“气病之总司”,主治肝郁气滞的胁痛、痛经、乳房胀痛,以及脾胃气滞的脘腹胀痛,常用量6-12g,醋制可增强止痛功效,注意:阴虚血热者不宜单用。 -
佛手
性温,味辛、苦、酸,归肝、脾、肺、胃经,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主治肝郁气滞的胸闷胁痛、肝胃不和的脘腹胀痛、咳嗽痰多,常用量3-10g,煎服或泡水代茶,注意:阴虚有火、无气滞者慎用。
理气健脾药
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
陈皮
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以及湿阻中焦的胸闷、恶心呕吐,亦可用于痰湿壅肺的咳嗽痰多,常用量3-10g,理气宜用陈皮,燥痰宜用老皮,注意:阴虚燥咳、吐血者慎用。 -
木香
性温,味辛、苦,归脾、胃、大肠、胆经,功效行气止痛,健脾和胃,主治脾胃气滞的脘腹胀痛、食积不化,大肠气滞的泻痢里急后重,以及肝胆气滞的胁痛,常用量3-6g,生用行气力强,煨用实肠止泻,注意:阴虚津液不足者慎用。 -
砂仁
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功效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主治湿阻中焦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脾胃虚寒的呕吐泄泻,以及妊娠气滞胎动不安,常用量3-6g,后下,注意:阴虚有热者慎用。
行气止痛药
适用于气滞疼痛较甚者,如胸痹、腹痛等。
-
枳实
性寒,味苦、辛、酸,归脾、胃、大肠、心经,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主治胃肠气滞的脘腹胀满、便秘,以及痰热结胸的胸痹心痛,常用量3-10g,炒用可缓和药性,注意:孕妇慎用,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使用。 -
薤白
性温,味辛、苦,归肺、胃、大肠经,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主治痰气互结的胸痹心痛、脘腹痞满,以及泻痢里急后重,常用量5-10g,煎服或捣汁,注意:气虚无滞者慎用。
破气消积药
适用于气滞兼有食积、瘀血等实邪者,药性较峻猛。
- 青皮
性温,味苦、辛,归肝、胆、胃经,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主治肝郁气滞的胁痛、乳痈,以及食积气滞的脘腹胀痛、癥瘕积聚,常用量3-10g,醋制可增强疏肝止痛作用,注意:气虚者慎用,孕妇忌用。
常用行气中草药简表
药名 | 性味 | 归经 | 功效 | 主治 | 常用量(g) |
---|---|---|---|---|---|
柴胡 | 苦、辛,微寒 | 肝、胆 | 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 肝郁胁痛、月经不调、气虚下陷 | 3-10 |
香附 | 辛、微苦,平 | 肝、脾、三焦 |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 肝郁胁痛、痛经、脘腹胀痛 | 6-12 |
佛手 | 辛、苦、酸,温 | 肝、脾、肺、胃 |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 肝郁胸闷、脘腹胀痛、咳嗽痰多 | 3-10 |
陈皮 | 辛、苦,温 | 脾、肺 |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脾胃气滞脘胀、湿阻中焦胸闷 | 3-10 |
木香 | 辛、苦,温 | 脾、胃、大肠、胆 | 行气止痛,健脾和胃 | 脾胃气滞脘胀、泻痢里急后重 | 3-6 |
砂仁 | 辛,温 | 脾、胃、肾 |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 | 湿阻脘胀、脾胃虚寒泄泻、胎动不安 | 3-6 |
枳实 | 苦、辛、酸,寒 | 脾、胃、大肠、心 |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 胃肠气滞腹胀、便秘、胸痹心痛 | 3-10 |
薤白 | 辛、苦,温 | 肺、胃、大肠 |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 胸痹心痛、脘腹痞满、泻痢 | 5-10 |
青皮 | 苦、辛,温 | 肝、胆、胃 |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 肝郁胁痛、食积腹胀、癥瘕积聚 | 3-10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哪些人适合使用行气中草药?
解答:行气中草药主要适用于存在“气滞”症状的人群,常见表现包括:①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情绪抑郁、善太息、月经不调或痛经;②脾胃气滞: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嗳气呃逆、恶心呕吐;③肺气壅滞:咳嗽气喘、胸闷不畅;④大肠气滞:腹痛腹胀、便秘或里急后重,长期压力大、情绪不畅或饮食不规律导致的气机不畅者,也可在医师指导下酌情使用。
问题2:使用行气中草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解答:使用行气中草药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辨证用药:不同类型的气滞需选用不同药物,如肝郁气滞选柴胡、香附,脾胃气滞选陈皮、木香,避免药不对症;②药性配伍:行气药多辛香温燥,易耗气伤阴,阴虚火旺(如口干咽燥、潮热盗汗)者慎用,或配伍养阴药如沙参、麦冬;③用量控制:破气药(如枳实、青皮)药性峻猛,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孕妇、体虚者禁用或慎用;④饮食配合:服药期间宜饮食清淡,避免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气滞;⑤遵医嘱:中草药使用需结合个人体质和病情,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