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脱发与“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密切相关,其发生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及气血盛衰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强调辨证论治,通过调理脏腑、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根本上改善脱发问题。
脱发的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将脱发称为“发落”“发蛀”,核心病机为“精血亏虚,经脉瘀阻”,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 血虚不荣发: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或失血过多,导致血虚不能上荣于发,头发干枯脱落;
- 肾精亏虚:“肾藏精,其华在发”,肾精不足则头发失养,出现渐进性稀疏、白发早生;
- 血热风燥:过食辛辣肥甘,或情志化火,血热生风,风热上攻头皮,头发干枯易脱;
- 湿热蕴脾:脾失健运,湿热内生,上蒸头皮,导致头发油腻、瘙痒、脱落;
- 肝郁血瘀: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发根失养,或情志不遂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头发脱落。
常见证型及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脱发需根据辨证结果,采用“内服+外治”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具体证型、症状及治法如下表:
证型 | 主要症状 | 治法 | 代表方剂 |
---|---|---|---|
血虚风燥证 | 头发干枯、细软,脱落渐缓,伴面色苍白、头晕心悸、舌淡苔白 | 养血祛风,生发荣发 | 神应养真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等) |
肝肾不足证 | 头发稀疏、白发增多,伴腰膝酸软、耳鸣、遗精、舌红少苔 | 滋补肝肾,填精益髓 | 七宝美髯丹(何首乌、枸杞、菟丝子等) |
湿热蕴脾证 | 头发油腻、头皮瘙痒,有头屑,口苦黏腻,舌红苔黄腻 |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等) |
肝郁血瘀证 | 头发突发性脱落,伴情绪抑郁、胸胁胀痛、舌暗有瘀斑 | 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 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柴胡、当归、桃仁等) |
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一)中药内治
除上述代表方剂外,临床常根据症状加减用药:如血虚者加阿胶、制首乌;肾虚者加女贞子、墨旱莲;血热者加生地、赤芍;湿热者加茯苓、泽泻;肝郁者加香附、郁金,中成药如养血生发胶囊(养血祛风)、斑秃丸(滋补肝肾)等也可根据辨证选用。
(二)外治法
- 中药外洗:取侧柏叶、苦参、透骨草各30g,煎水洗头,每日1次,适用于血热、湿热型脱发,可清洁头皮、消炎止痒;
- 药液外搽:用鲜生姜切片蘸酒精擦拭脱发区,或用首乌酊(何首乌、补骨脂浸泡)外搽,每日2-3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 针灸治疗:针刺百会、头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或配合艾灸温通经络;
- 梅花针叩刺:用梅花针轻叩脱发区皮肤,以微渗血为度,每周1-2次,疏通局部气血,刺激毛囊生长。
(三)生活调护
- 饮食调理:血虚者多食黑芝麻、红枣、桂圆;肾虚者多食核桃、枸杞、黑豆;湿热者多食薏米、绿豆,忌辛辣油腻;
- 情志调节:避免焦虑、抑郁,可通过听音乐、运动等方式疏肝解郁;
-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23点前入睡),因“夜卧血归于肝”,利于肝血生发;
- 头皮护理:避免频繁烫染,使用温和洗发水,洗头时水温不宜过高,轻柔按摩头皮。
相关问答FAQs
Q1:中医治疗脱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见效?
A:中医治疗脱发见效时间因人而异,与脱发类型、病程长短及体质相关,一般而言,脂溢性脱发(湿热、血热型)治疗2-3个月可见头发减少脱落,3-6个月可见新发长出;斑秃(肝郁、血瘀型)若早期治疗,1-3个月可能可见毳毛生长,完全恢复需6-12个月,需坚持治疗,同时配合生活调护,避免中断。
Q2:脱发患者可以同时使用中药和西药治疗吗?
A:可以,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中医辨证为血虚型脱发,可内服养血中药,同时配合西药米诺地尔外搽,协同促进生发;或肝肾不足型脱发,用中药滋补肝肾,配合非那雄胺抑制双氢睾酮(适用于雄激素性脱发),需注意避免药物冲突,如含甘草的中药可能与西药降压药相互作用,因此需中医师和西医师共同评估后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