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米为豆科植物槐树(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蕾,夏季花蕾未开放时采收,除去花梗及杂质,干燥而成,其性微寒,味苦,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凉血、止血、降压之功效,常用于便血、痔血、崩漏、高血压等症,槐米的药用价值较高,现代研究表明其富含芦丁、槲皮素等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保护血管等多种作用,作为常用中药材,槐米的性状特征、品质鉴别及图片识别对临床应用和采购尤为重要,以下从来源、性状、图片特征、采收加工、炮制方法、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真伪鉴别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附相关问答。
槐米的来源与植物形态
槐米来源于豆科植物槐树,其为落叶乔木,高10-25米,树皮灰褐色,具纵裂纹,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5枚,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7.5厘米,宽1.2-3厘米,先端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白色,密平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花萼钟状,5浅裂;花冠蝶形,白色或淡黄色,旗瓣近圆形,翼瓣龙骨瓣;雄蕊10枚,二体;子房圆柱形,花柱弯曲,荚果串珠状,肉质,不开裂,黄绿色或黄褐色,内含1-6粒种子,槐树花期7-8月,果期8-10月,药用部位为花蕾,故“槐米”实为“槐花蕾”,因形似米粒而得名。
槐米的性状特征与图片识别要点
槐米的性状特征是图片识别的核心依据,干燥的槐米呈卵形或椭圆形,似米粒,长2-6毫米,直径约2毫米,花萼钟状,先端5浅裂,裂片三角形,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密生白色短柔毛,基部有明显的纵纹,花瓣5片,黄白色或类白色,皱缩卷曲,包裹于花萼内,质稍硬,轻捏有弹性,气微,味微苦涩,优质槐米应完整、饱满,颜色黄绿或黄褐,无枝梗、杂质及霉变;若花蕾开放、颜色暗淡或发黑,则品质较次。
从图片角度识别,需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形态,完整的花蕾呈卵形,未开放,花瓣紧包;二是颜色,表面以黄绿色或黄褐色为佳,若颜色过浅(发白)可能未成熟,过深(深褐)则可能受潮或陈化;三是表面特征,密生白色短柔毛,放大镜下可见细密绒毛,这是区别于伪品的重要标志;四是质地,干燥但轻捏有弹性,易碎则可能过度干燥或受潮。
槐米的采收加工与炮制方法
槐米的采收时间对品质影响较大,需在夏季花蕾未开放时(7月上中旬)采收,此时芦丁含量最高,若花蕾开放,则花瓣散落,药用部位减少,且有效成分下降,采收时需选择晴天,早晨露水未干时采摘,避免烈日暴晒,以免花蕾开放或变色,采后除去花梗、枝叶等杂质,及时干燥,干燥方式以阴干或晒干为宜,温度不超过60℃,否则易导致芦丁分解,若遇阴雨天气,可用烘干设备低温烘干,但需注意通风排湿,防止霉变。
槐米的炮制方法包括生用和炒炭用,生槐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生用长于清热凉血、降压,常用于高血压、头痛、目赤肿痛,炒槐米取净槐米,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内部黄褐色,取出晾凉,炒炭后性涩,止血作用增强,常用于便血、崩漏、痔出血等症,炮制过程中需控制火候,炒制过度则有效成分破坏,药效降低。
槐米的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槐米性微寒,味苦,归肝、大肠经,其功效主要为清热凉血、止血、降压,中医理论中,苦能泄、能燥,寒能清热,故槐米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症,如便血、痔血、崩漏、吐血等,尤其对下焦出血(如便血、痔血)效果较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槐米中的芦丁能维持血管弹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起到降压、止血作用;芦丁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功效,可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疾病,临床常配伍地榆、侧柏叶等治疗便血;配伍黄芩、夏枯草治疗高血压;炒炭后配伍地榆炭、棕榈炭治疗崩漏。
槐米的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槐米的用法为内服,煎汤,常用量为5-15克;或入丸散剂,外用可适量研末撒患处或煎水洗,使用时需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因其性寒,易伤脾胃,可能出现腹泻、腹痛等不适;阴虚发热者不宜单独使用,需配伍养阴药;孕妇慎用,尤其炒槐米活血作用较强,可能引起流产,槐米不宜与藜芦同用,属于中药“十八反”禁忌,长期服用需注意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过量。
槐米的真伪鉴别(表格)
项目 | 正品槐米(槐树花蕾) | 常见伪品(如刺槐花蕾、染色伪品) |
---|---|---|
形态 | 卵形或椭圆形,似米粒,花萼5浅裂,花瓣紧包 | 多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花萼裂片不明显,花瓣松散 |
颜色 | 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密生白色短柔毛 | 颜色不自然,如深绿或暗褐,无白色绒毛或表面光滑 |
表面特征 | 密生白色短柔毛,放大镜下可见细密绒毛 | 无绒毛或人工涂抹色素,易脱落,用水洗掉色 |
气味 | 气微,味微苦涩 | 气味淡或有异味,味苦涩感不明显或发酸 |
水浸 | 水浸后溶液呈淡黄绿色,无沉淀 | 水浸后溶液呈深黄色或浑浊,可能有色素沉淀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槐米图片中如何判断槐米的品质优劣?
解答:槐米图片中判断品质优劣可从“形、色、质、杂”四方面入手,形:以完整、饱满、未开放的花蕾为佳,破碎或开放的花蕾(花瓣外露)品质较差;色: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为优,颜色过浅(发白)表示未成熟,过深(深褐)则可能陈化或受潮;质:干燥但轻捏有弹性,易碎则可能过度干燥,发软则受潮;杂:无枝梗、叶片、花萼等杂质,无霉斑或虫蛀,优质槐米断面黄白色,中心有细小的胚芽,而伪品或劣质品断面常呈灰褐色或空洞。
问题2:槐米和槐花的图片有什么区别?两者功效有何不同?
解答:槐米与槐花同源于槐树,但药用部位和采收时间不同,图片特征差异明显:槐米是未开放的花蕾,呈卵形、似米粒,表面密生白色柔毛,花瓣紧包;槐花是开放的花,呈碟形,花瓣5片,黄白色或淡黄色,展开后可见雄蕊和雌蕊,花萼较小,功效上,槐米(生用)长于清热凉血、降压,常用于高血压、血热出血;槐花(含槐花)性味归经与槐米相似,但清热力量稍弱,兼能凉血止血、清肝泻火,常用于肝火上炎的头痛目赤、皮肤瘙痒,两者炒炭后止血作用均增强,但槐米止血力更强,槐花则多用于便血、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