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消肿是中医治疗水湿停聚所致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的重要方法,中草药通过促进水液代谢、通利水道,排出体内多余水湿,缓解水肿症状,中医认为,水液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密切相关,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阳不足均可导致水湿内停,而利水消肿药多通过调节脏腑功能,达到“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的治疗目的,现将常用利水消肿的中草药按药性功效分类介绍,并结合配伍应用、注意事项进行说明,最后附相关问答。
常用利水消肿中草药
(一)淡渗利水药
此类药性味多甘淡平,主入脾、肾、膀胱经,作用平和,通过利水渗湿使水湿从小便排出,适用于各类水肿、小便不利,常作为利水消肿的基础药物。
药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 | 主治 | 用法用量 | 使用注意 |
---|---|---|---|---|---|
茯苓 |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 小便不利,水肿,脾虚泄泻,心悸失眠 | 9-15g | 虚寒精滑者忌用 |
猪苓 |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 利水渗湿 | 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 | 6-12g | 无水湿者忌用 |
泽泻 |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 利水渗湿,泄热 | 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遗精 | 6-12g | 肾虚精滑者慎用 |
薏苡仁 |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 | 小便不利,水肿,脾虚泄泻,脚气肿痛,风湿痹痛 | 9-30g | 脾虚便溏者慎用 |
(二)清热利水药
此类药性味多苦寒或甘寒,主入膀胱、小肠、肺经,在利水渗湿的同时能清泄湿热,适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小便短赤、水肿淋痛、黄疸等症。
药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 | 主治 | 用法用量 | 使用注意 |
---|---|---|---|---|---|
车前子 | 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 | 小便不利,水肿,淋证,泄泻,目赤肿痛 | 9-15g,包煎 | 肾虚遗滑者慎用 |
滑石 | 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 | 利尿通淋,清热解暑 | 热淋,石淋,尿闭,水肿,暑湿,湿温 | 10-20g,包煎 | 脾虚、精滑、孕妇忌用 |
木通 | 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 利尿通淋,清心火,通下乳 | 热淋,水肿,小便不利,口舌生疮,心烦尿赤,乳汁不通 | 3-6g | 不宜过量,孕妇慎用 |
瞿麦 | 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 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 热淋,血淋,石淋,水肿,月经闭止,痈肿 | 9-15g | 孕妇忌用 |
(三)温阳利水药
此类药性味多辛甘温热,主入肾、脾、心经,能温补肾阳、健脾益气以助化水,适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等症,常与淡渗利水药配伍增强疗效。
药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 | 主治 | 用法用量 | 使用注意 |
---|---|---|---|---|---|
附子 |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 亡阳厥逆,阳虚水肿,脾肾阳衰,寒痹痛 | 3-15g,先煎1-2小时 | 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等同用 |
肉桂 |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 肾阳虚水肿,腰膝冷痛,心腹冷痛,寒痹痛 | 2-5g,焗服或后下 | 不宜与赤石脂同用,阴虚火旺者忌用 |
干姜 | 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咳喘 | 3-10g |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
(四)健脾利水药
此类药性味多甘温,主入脾、胃经,通过健脾益气以运化水湿,适用于脾虚失运所致的水肿、便溏、乏力等症,为“培土制水”法的核心药物。
药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 | 主治 | 用法用量 | 使用注意 |
---|---|---|---|---|---|
白术 | 苦、甘,温;归脾、胃经 |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 脾虚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痰饮,自汗,胎动不安 | 6-12g | 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用 |
黄芪 | 甘,微温;归脾、肺经 |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 | 脾气虚水肿,肺气虚自汗,气血亏虚疮疡久不收口 | 9-30g | 表实邪盛、气滞湿阻者忌用 |
山药 | 甘,平;归脾、肺、肾经 | 补脾养肺,固肾益精 | 脾虚水肿,便溏,肾虚遗精,带下,肺虚咳喘 | 15-30g | 湿盛中满、有积滞者忌用 |
(五)逐水峻下药
此类药性味多苦辛寒,有毒,药力峻猛,能攻逐水饮,适用于水肿、臌胀等水湿壅盛之重症,一般仅用于体质壮实者,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药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 | 主治 | 用法用量 | 使用注意 |
---|---|---|---|---|---|
甘遂 |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 水肿,臌胀,胸胁停饮,风痰癫痫,痈肿疮毒 | 5-1.5g,炮制后入丸散 | 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
大戟 | 苦、辛,寒,有毒;归肺、脾、肾、大肠经 |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 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痈肿疮毒,瘰疬 | 3-3g,炮制后入丸散 | 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
配伍应用
利水消肿药需根据病因病机合理配伍,以增强疗效、兼顾兼证:
- 脾虚水肿:配健脾药如白术、黄芪,如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白术、甘草),健脾利水治气虚水肿。
- 肾阳虚水肿:配温阳药如附子、肉桂,如真武汤(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生姜),温阳化饮治阳虚水泛。
- 湿热水肿:配清热燥湿药如黄柏、栀子,如八正散(车前子、瞿麦、滑石等),清热利水治湿热淋痛。
- 气滞水肿:配行气药如陈皮、木香,如五皮散(桑白皮、陈皮、茯苓皮等),理气行水治皮水。
- 血瘀水肿:配活血药如丹参、泽兰,如桂枝茯苓丸加减,活血利水治水瘀互结。
注意事项
- 耗伤津液:利水药易伤阴津,阴虚津少者(如口干、舌红少苔)慎用,或配伍养阴药如麦冬、沙参。
- 峻下药毒性:甘遂、大戟等逐水药有毒,需严格炮制,控制剂量,中病即止,孕妇、体弱者禁用。
- 辨证施治:水肿需明确病因,排除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治疗。
- 饮食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以免助湿伤脾,影响疗效。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利水消肿的中草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解答:不建议长期服用,多数利水药(如茯苓、猪苓、泽泻)有耗伤津液的作用,长期服用易导致口干、舌燥、便秘等阴虚症状;逐水峻下药(如甘遂、大戟)毒性大,严禁长期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应用,若需长期调理,应辨证配伍健脾、养阴之品,并定期复诊调整用药。
问题2:水肿患者使用利水消肿药时需要注意饮食吗?
解答:非常重要,饮食调理是水肿治疗的重要环节,原则为“清淡利湿、忌伤脾胃”:①宜食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冬瓜皮、鲫鱼等;②忌食生冷寒凉(如冷饮、西瓜)、肥甘厚腻(如肥肉、油炸品)、辛辣刺激(如辣椒、花椒)及过咸食物(如腌制品),以免助湿生热或损伤脾阳;③脾虚水肿者可适量食用山药、莲子粥健脾;肾阳虚水肿者可少量食用生姜、羊肉温阳,但需避免上火,合理的饮食配合药物,可显著提高利水消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