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退黄方剂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黄疸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与湿邪相关,涉及脾胃肝胆,病因包括湿热、寒湿、瘀血、脾虚等,治疗需分型论治,以化湿退黄为核心,中草药退黄方剂历史悠久,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已有记载,如茵陈蒿汤至今仍为临床常用基础方。

中草药退黄方剂

黄疸的中医辨证与方剂应用

湿热黄疸(最常见)

病因病机:感受湿热疫毒,或饮食不节,湿热蕴结脾胃,熏蒸肝胆,胆汁外溢肌肤。
症状特点:黄色鲜明如橘色,口渴喜冷饮,腹部胀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代表方剂:茵陈蒿汤(《伤寒论》)

  • 药物组成:茵陈30g,栀子15g,大黄6g(后下)。
  • 功效:清热利湿,泻下退黄。
  • 加减应用:热重者加黄连、黄芩(如黄连解毒汤)增强清热燥湿;湿重者加茯苓、猪苓、泽泻(合五苓散)健脾利湿;胁痛明显者加郁金、川楝子疏肝理气。

湿重于热黄疸

症状特点:黄色不如鲜明,头身困重,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胸闷呕恶,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代表方剂: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

  • 药物组成:茵陈30g,茯苓15g,猪苓12g,白术10g,泽泻10g,桂枝6g。
  • 功效:利湿化浊,健脾退黄。
  • 加减应用:湿盛者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脾虚明显者加党参、炒白术增强健脾益气。

寒湿黄疸

病因病机:素体阳虚,或感受寒湿之邪,寒湿困遏脾胃,胆汁疏泄失常。
症状特点:黄色晦暗如烟熏,畏寒肢冷,脘腹胀闷,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迟。
代表方剂: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

  • 药物组成:茵陈30g,制附子10g(先煎),白术12g,干姜6g,甘草6g。
  • 功效:温阳化湿,健脾退黄。
  • 加减应用:腹胀者加厚朴、木行气消胀;胁痛者加吴茱萸、小茴香温肝散寒。

瘀血黄疸

病因病机:湿热或寒湿日久,气滞血瘀,胆汁瘀积不泄。
症状特点:黄色晦暗,面色黧黑,胁下痞块刺痛,皮肤可见蛛纹丝缕,舌紫暗有瘀斑,脉涩。
代表方剂:下瘀血汤(《金匮要略》)合鳖甲煎丸

中草药退黄方剂

  • 药物组成:桃仁10g,大黄6g,蟅虫6g,鳖甲15g,丹参15g,赤芍12g。
  • 功效:活血化瘀,软坚退黄。
  • 加减应用:瘀血重者加三棱、莪术破血消癥;黄疸久不退者加金钱草、海金沙利胆排石。

脾虚黄疸(日久不愈)

症状特点:黄色不泽,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代表方剂:归脾汤(《济生方》)

  • 药物组成: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当归10g,酸枣仁10g,茵陈20g。
  • 功效:健脾益气,养血退黄。
  • 加减应用:湿盛者加薏苡仁、扁豆健脾渗湿;血虚明显者加熟地、白芍滋阴养血。

中草药退黄的配伍规律与药理机制

中草药退黄方剂的核心配伍包括:

  • 清热利湿药:如茵陈(为“退黄要药”,促进胆汁分泌与排泄)、栀子(清泻三焦湿热,利胆退黄)、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温阳化湿药:如附子、干姜(温中散寒,助阳化湿,适用于寒湿黄疸)。
  • 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改善微循环,促进胆汁瘀消散)。
  • 健脾益气药:如黄芪、党参(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杜绝生湿之源)。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草药退黄机制多样:茵陈、栀子可增加胆汁流量,降低血清胆红素;大黄通过泻下作用促进胆红素排泄;附子、干姜能改善肝脏微循环,减轻肝细胞损伤;丹参、赤芍可抑制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

中草药退黄常用方剂简表

证型 代表方剂 主要药物 功效 加减应用方向
湿热(热重) 茵陈蒿汤 茵陈、栀子、大黄 清热利湿泻下 加黄连、黄芩清热燥湿
湿热(湿重) 茵陈五苓散 茵陈、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 利湿化浊健脾 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
寒湿 茵陈术附汤 茵陈、附子、白术、干姜、甘草 温阳化湿健脾 加厚朴、木行气消胀
瘀血 下瘀血汤合鳖甲煎丸 桃仁、大黄、蟅虫、鳖甲、丹参 活血化瘀软坚 加三棱、莪术破血消癥
脾虚 归脾汤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茵陈 健脾益气养血 加薏苡仁、扁豆健脾渗湿

相关问答FAQs

问1:中草药退黄方剂适合所有黄疸患者吗?
答:并非如此,黄疸病因复杂,需明确中医辨证分型,湿热黄疸用茵陈蒿汤有效,但寒湿黄疸误用则会加重病情;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疫毒)需清热解毒,而慢性肝炎日久(脾虚血瘀)则需健脾活血,服用前必须经中医师辨证,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如肝功能、影像学)明确病因,避免盲目用药。

中草药退黄方剂

问2:服用退黄方剂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首先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长期服用(如含大黄方剂久服易伤脾胃);其次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戒烟酒,以免助湿生热;再者注意观察症状变化,若黄疸加深、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加重等,需立即停药并就医;孕妇、体质虚弱者及有慢性病者(如肝硬化、肾病)应在医师指导下慎用,部分药物(如附子、大黄)需特殊煎服(附子先煎1-2小时,大黄后下)。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亳州市药材药材市场电话
« 上一篇 今天
药材价格报价表包含哪些最新品种及价格?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tjadmin
TA的最新作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