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图像是辨识与应用的基础,其形态特征与功效用途紧密相连,既蕴含传统中医药的智慧,也需借助现代技术精准传递,从根茎到花果,不同部位的中草药在图像上呈现出独特的外观特征,这些特征不仅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也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参考。
根茎类中草药常呈结节状、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纹理与颜色是关键辨识点,如人参主根呈圆柱形,表面浅黄或浅灰黄,有明显的纵纹和横长皮孔,断面呈淡黄白色,味微苦而回甘,其图像特征可辅助区分园参与野山参——野山参芦头稀疏、环纹深,园参则根体肥硕、芦头密集,功效上野山参大补元气之力更强,甘草根和根茎呈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芽痕和突起支根痕,断面纤维性,味甜,图像中特有的“菊花心”(断面放射状纹理)是其标志,常用于调和诸药、补脾益气。
叶类中草药的图像重点在于叶片形态、叶缘及叶面特征,薄荷茎方形,叶片对生,卵形或长圆状卵形,边缘有钝锯齿,表面深绿,背面色浅,揉搓后有清凉香气,图像中清晰的锯齿和茎方形特征可区分唇科其他植物,其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与薄荷醇成分相关,叶片颜色深浅常反映挥发油含量,艾叶叶片羽状深裂,表面灰绿色,密布灰白色绒毛,背面灰白色,图像中丝状的裂片和白色绒毛是辨识关键,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与挥发油和鞣质有关,陈艾叶的图像特征为颜色灰褐、绒毛脱落较少。
花类中草药以花蕾或花序入药,图像需关注花形、颜色和苞片,金银花花蕾呈棒状,上部膨大,下部较细,表面黄白色或绿黄色,密被短柔毛和腺毛,图像中“二白一黄”(黄绿色花萼、白色花冠、黄褐色雄蕊)的特征明显,其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与绿原酸相关,开放后的花朵图像则呈蝶形,功效略逊,菊花因品种不同图像差异大,亳菊呈倒圆锥形或扁球形,舌状花白色或黄色,中心管状花黄色,图像中松散的花序和管状花密集的特点可区分杭菊(碟形、色白)和贡菊(花朵较小、色泽均匀),其疏风清热、平肝明目功效与黄酮类成分相关。
果实种子类中草药的图像特征包括形状、表面纹理和种脐,枸杞果实呈椭圆形或纺锤形,表面鲜红或暗红,柔润,内有种子多数,图像中“果蒂处小白点”(果柄脱落痕)和果皮皱缩的特征明显,其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与枸杞多糖、胡萝卜素相关,优质枸杞图像中果实饱满、种子不凸起,连翘果实呈长卵形或卵形,表面有不规则的纵沟及凸起的小斑点,老熟者自顶端开裂,图像中“青翘”(未熟,绿褐色)与“老翘”(熟透,黄棕色)的外观差异可区分药用部位,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与连翘苷有关。
以下为部分中草药图像特征与用途的对照表:
中草药名称 | 图像特征 | 主要用途 |
---|---|---|
人参 | 主根圆柱形,浅黄/浅灰黄,纵纹明显,断面淡黄白色,味微苦回甘 |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
金银花 | 花蕾棒状,上部膨大,黄白色/绿黄色,密被短柔毛和腺毛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枸杞 | 果实椭圆形/纺锤形,鲜红/暗红,柔润,果蒂有小白点,种子不凸起 |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
甘草 | 根和根茎圆柱形,红棕色/灰棕色,有芽痕和支根痕,断面纤维性,味甜 |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
薄荷 | 茎方形,叶片对生卵形,边缘有钝锯齿,揉搓有清凉香气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
随着技术发展,中草药图像识别已从传统经验判断转向AI辅助分析,通过显微成像可观察粉末特征(如黄连的“过桥”结构、黄芪的纤维),高光谱成像能分析成分分布,避免性状相似药材(如北沙参与南沙参)的混淆,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辨识效率,也为中草药资源保护、标准化种植和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保障。
FAQs
-
如何通过中草药图像区分北沙参与南沙参?
北沙参与南沙参均为沙参属药材,图像上可通过根的形态、表面纹理和断面区分:北沙参根细长,呈圆柱形,表面淡黄白色,有不规则纵沟和点状须根痕,断面皮部浅黄,木部黄色,形成“菊花心”;南沙参根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或灰棕色,横纹明显,断面多裂隙,呈“海绵状”,北沙参质地坚硬,南沙参体轻质松,气味上北沙参微甘,南沙参味微甘淡。 -
AI图像识别在中草药鉴定中有哪些优势?
AI图像识别具有高效、精准、可量化的优势:一是处理速度快,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样本分析,适合药材市场、药企质检等场景;二是特征提取能力强,能捕捉人眼难以分辨的细节(如叶缘锯齿密度、毛被类型、显微结构),减少主观误判;三是结合数据库可实现实时识别,如通过手机APP拍摄中草药图像,AI即可匹配相似度最高的药材品种,并提示功效与禁忌,尤其适合基层用药和大众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