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部中草药是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有效成分在根部积累丰富,具有补气、养血、活血、清热等多种功效,临床应用广泛,以下为常见根部中草药的详细介绍,包含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图片特征描述,帮助大家通过形态特征识别药材。
常见根部中草药大全及图片特征
根部中草药的图片通常聚焦于根的形态、颜色、断面及表面纹理,以下是8种常用品种的详细信息:
名称 | 性味归经 | 功效主治 | 图片特征描述 |
---|---|---|---|
人参 | 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经 |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 | 主根呈圆柱形,顶端有“芦头”,下部有分支(参腿),表面浅黄白色,断面显菊花心,皮部有细密放射状纹理。 |
黄芪 | 甘,温;归脾、肺经 | 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排脓,生肌 | 根长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浅棕褐色,有不纵皱纹及横向皮孔,断面纤维性强,粉性,黄白色,形成层环明显。 |
当归 |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 根略呈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多数横向皮孔,断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形成层环黄棕色,有裂隙。 |
甘草 |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 根长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沟纹及皮孔,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裂隙,微甜。 |
党参 | 甘,平;归脾、肺经 |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生津养血 | 根长圆锥形,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有纵沟及不规则皱纹,断面有裂隙或“菊花心”,皮部淡黄白色,木部淡黄色。 |
丹参 | 苦,微寒;归心、肝、心包经 |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 根砖形或纺锤形,表面砖红色或暗红色,粗糙,有纵皱纹,断面红褐色,颗粒状,导管孔明显。 |
地黄 | 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 | 鲜地黄清热凉血,生津养阴;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 块根纺锤形或条状,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有不规则横曲纹,断面乌黑油润,质地柔软,味微甜。 |
白芍 |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 根圆柱形,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断面平坦,类白色,形成层环明显,木部有放射状纹理。 |
根部中草药鉴别要点
通过图片识别根部中草药时,需重点关注以下特征:
- 颜色:如人参色白、丹参色红、地黄色黑,颜色是初步鉴别的重要依据;
- 断面:人参的“菊花心”、黄芪的“纤维性断面”、地黄的“油润乌黑”等,断面特征是区分品种的关键;
- 气味与味道:甘草微甜、当归浓郁香气,虽图片无法体现,但结合形态特征可辅助判断。
相关问答FAQs
Q1:根部中草药图片如何辨别真伪?
A:辨别真伪需结合“看、闻、记”三步:看根的形态(如人参芦头、当归身与归尾的区别)、颜色(真品颜色自然,伪品常人工染色);闻气味(如黄芪有豆腥味,伪品气味淡或刺鼻);记特征(如丹参的砖红色断面、白芍的放射状纹理),若图片特征模糊,建议结合专业书籍或咨询药师。
Q2:根部中草药煎煮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A:煎煮前需先浸泡30分钟(便于有效成分溶出);部分药材需特殊处理,如黄芪、党参宜久煎(40-60分钟),以发挥补气功效;地黄鲜品宜后下(避免有效成分破坏);人参宜单独煎煮(不宜与萝卜、藜芦同用),煎煮水量以没过药材2-3cm为宜,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确保药效充分释放。
根部中草药的应用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体质辨证选用,避免盲目用药,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中国药典》或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