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临床常见的外感疾病,中医认为感冒多因风邪侵袭所致,兼夹寒、热、暑、湿等邪气,导致卫表失和、肺气失宣,治疗感冒需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草药处方,以祛邪解表、调和营卫为基本原则,以下就常见感冒证型的中草药处方、用法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
常见感冒证型与中草药处方
风寒感冒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吐白稀痰、舌苔薄白、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袭,卫阳被遏,肺气失宣。
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
处方组成: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0g、独活10g、柴胡10g、前胡10g、川芎6g、枳壳6g、茯苓15g、甘草6g、桔梗10g。
功效: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方解:荆芥、防风辛温解表,祛风散寒为君药;羌活、独活、柴胡助君药发散风寒,除湿止痛为臣药;川芎行气活血,前胡、桔梗宣肺化痰,茯苓健脾渗湿,枳壳理气宽中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辛温解表、散寒祛湿之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药后可饮适量热粥以助药力,微汗出则佳,避免大汗淋漓。
风热感冒
症状: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咽喉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涕、咳吐黄黏痰、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病机:风热犯表,卫气失和,肺失清肃。
代表方剂:银翘散
处方组成:金银花15g、连翘15g、桔梗10g、薄荷6g(后下)、竹叶10g、生甘草6g、荆芥穗10g、淡豆豉10g、牛蒡子10g。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方解: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表为君药;薄荷、荆芥穗、淡豆豉辛凉解表,透散风热为臣药;桔梗、牛蒡子宣肺利咽,竹叶清热除烦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辛凉与辛温并用,既清热解毒又透表散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薄荷需后下,以免有效成分挥发,发热甚者可加黄芩10g、石膏15g(先煎)以增强清热之力。
暑湿感冒
症状:多发于夏季,身热不扬(体温不高但自觉热)、头重如裹、胸闷恶心、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舌苔白腻、脉濡数。
病机:暑湿伤表,脾胃失和。
代表方剂:藿香正气散
处方组成:藿香15g、紫苏叶10g、白芷10g、大腹皮10g、茯苓15g、白术10g、半夏曲10g、陈皮10g、厚朴10g、桔梗10g、甘草6g。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方解:藿香芳香化湿,解表和中为君药;紫苏叶、白芷辛温发散,助藿香解表化湿为臣药;厚朴、大腹皮行气除湿,陈皮、半夏曲理气化痰,茯苓、白术健脾渗湿为佐药;桔梗宣肺利膈,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解表与化湿并举,兼顾脾胃。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若兼见腹泻,可去白术,加苍术10g以增强燥湿健脾之力。
气虚感冒
症状:平素体弱,反复感冒,恶寒发热、自汗(不活动也易出汗)、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浮弱。
病机:气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
代表方剂:参苏饮
处方组成:人参6g(或党参15g)、紫苏叶10g、葛根10g、前胡10g、半夏10g、茯苓15g、陈皮10g、桔梗10g、枳壳6g、甘草6g、木香6g、大枣5枚。
功效: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方解:人参(或党参)益气健脾,固表为君药;紫苏叶、葛根解表散邪为臣药;前胡、半夏、陈皮、桔梗、枳理气化痰,茯苓健脾渗湿,木香行气止痛为佐药;甘草、大枣调和脾胃为使药,全方标本兼顾,既解表邪又扶正气。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若气虚甚者,可加黄芪15g以增强益气固表之效。
感冒证型鉴别与用药简表
证型 | 主要症状特点 | 代表方剂 | 核心药物 |
---|---|---|---|
风寒感冒 |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流清涕、苔薄白 | 荆防败毒散 |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 |
风热感冒 | 发热重、微恶风、咽痛、流黄涕、舌尖红 | 银翘散 | 金银花、连翘、薄荷、桔梗 |
暑湿感冒 | 夏季发病、身热不扬、头重胸闷、苔白腻 | 藿香正气散 | 藿香、紫苏叶、白芷、厚朴 |
气虚感冒 | 体弱反复感冒、自汗、气短、舌淡苔白 | 参苏饮 | 党参、紫苏叶、葛根、茯苓 |
注意事项
- 辨证用药是关键:感冒证型不同,用药方向迥异,如风寒感冒误用银翘散等辛凉药可能加重恶寒、无汗等症状;风热感冒误用荆防败毒散等辛温药可能助热伤阴,需在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
- 特殊人群需谨慎:孕妇慎用羌活、独活等活血化瘀药;儿童、老人及体弱者剂量应酌减,气虚感冒者可适当配伍补气药。
- 饮食配合:服药期间宜饮食清淡,忌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风寒感冒可适量饮用生姜红糖水以助散寒。
- 及时就医:若感冒持续3天不缓解,或出现高热(体温>38.5℃)、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相关问答(FAQs)
问1:感冒了能自己买中草药吃吗?
答:不建议自行用药,感冒分风寒、风热、暑湿等多种证型,中草药需辨证使用,若证型不符可能加重病情,风寒感冒误用银翘散(辛凉解表)会导致恶寒、无汗等症状加重;风热感冒误用荆防败毒散(辛温解表)可能助热伤阴,出现咽喉肿痛加剧、口干舌燥等,若症状轻微,可先选用对症中成药(如风寒感冒颗粒、银翘片),服药2天无效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问2:如何区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答:可通过“寒热轻重”“分泌物颜色”“咽喉情况”等核心症状区分:① 风寒感冒:以“寒象”为主,表现为恶寒重(怕冷明显)、发热轻、无汗、头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清稀鼻涕、咳吐白稀痰、舌苔薄白、脉浮紧;多见于秋冬季节或淋雨受凉后。② 风热感冒:以“热象”为主,表现为发热重(体温较高)、微恶风(怕风但不太怕冷)、有汗、咽喉红肿疼痛、鼻塞流黄稠鼻涕、咳吐黄黏痰、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多见于春夏季或气候温暖时,若仍无法判断,建议及时咨询中医师,避免误诊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