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是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多地,如浙江、江苏、福建、四川等地,因香气浓郁而备受喜爱,常被用于观赏、食品调味(如桂花糕、桂花酒)及香精制作,从中医药的角度来看,桂花确是一味常用的中草药,其药用历史悠久,在多部古典医籍中均有记载,具有明确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价值。
桂花作为中草药的理论基础
在中医药理论体系中,药物的应用基于“四气五味”“归经”等核心理论,桂花性温,味辛,归肺、脾、肾经。《本草汇言》记载:“桂花,散冷气,消瘀血,止肠风血痢。”其性温的特点决定了它主要用于调理寒性病症,味辛则能发散行气,归肺、脾、肾经则提示其作用主要与这三个脏腑的功能相关。
中医认为“温能通寒,辛能行散”,因此桂花的功效核心在于“温中散寒、化痰止咳、暖胃止痛、生津辟秽”,这些功效在历代医籍中均有体现,如《本草纲目》指出桂花“治百病,调中,止暴心疼,贲豚肾气”;《陆川本草》则提到其“治痰饮咳喘”,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桂花的临床应用与配伍
桂花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寒性病症及部分虚证的调理上,具体应用可分为内服和外用两大类,且常根据不同病症配伍其他药物,以增强疗效。
寒性胃痛、腹痛
桂花性温,能温中散寒、暖胃止痛,适用于胃寒引起的胃脘冷痛、喜温喜按、呕吐清水等症状,临床常配伍高良姜、香附、吴茱萸等温里行气药,如《证治准绳》中的“良姜香附丸”即用桂花辅助散寒止痛;对于虚寒性腹痛,可配伍干姜、肉桂、白术等健脾温里药,增强温中健脾之效。
咳嗽痰多、咳喘不止
桂花归肺经,能温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风寒咳嗽或痰湿壅肺所致的咳嗽痰白、质稀量多、胸闷气喘等症状,常与半夏、陈皮、茯苓等化痰药配伍,如二陈汤加桂花,增强燥湿化痰、温肺止咳的作用;若兼有外感风寒,可配伍紫苏叶、生姜、杏仁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药。
牙痛、口臭
桂花能生津辟秽、消肿止痛,适用于虚火或胃热引起的牙痛、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对于虚火牙痛,可配伍玄参、麦冬、牛膝等滋阴降火药;对于胃热口臭,可配伍藿香、佩兰、黄连等清热化湿、辟秽和中药,既能缓解症状,又能调理根本。
皮肤瘙痒、湿疮
桂花外用可活血散瘀、祛湿止痒,适用于皮肤瘙痒、湿疮、疥癣等症,取适量桂花煎水外洗,或配伍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等祛风除湿止痒药,可增强疗效,现代临床也有用桂花提取物制成膏剂,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等,取得较好效果。
其他应用
桂花还可用于调理女性痛经,因其能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常配伍当归、川芎、红花等活血调经药;对于产后腹痛、恶露不尽等症,也有辅助治疗作用,桂花能生津止渴,适用于津液不足引起的口干舌燥,可配伍沙参、麦冬、玉竹等养阴生津药。
桂花的用法用量与使用禁忌
用法用量
桂花的用法分为内服和外用,内服可煎汤(一般3-10克,不宜久煎,以免挥发油损失),或泡茶饮用(如桂花3-5克+红茶3克,沸水冲泡),也可酿酒、煮粥或做馅料(如桂花汤圆、桂花糕),外用可煎水含漱(治牙痛)、熏洗(治皮肤瘙痒)或捣敷(治疮疡)。
使用禁忌
桂花性温,虽药性平和,但仍需注意禁忌:
- 阴虚火旺者慎用:如伴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等症状,不宜单独使用桂花,以免助热伤阴。
- 实热证禁用:如风热感冒、肺热咳嗽、胃热牙痛等热证,使用桂花可能加重病情。
- 孕妇慎用:桂花活血作用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不宜过量:过量服用可能引起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一般建议每日用量不超过10克。
现代药理学研究支持
现代药理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桂花的药用价值,为其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桂花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挥发油(如芳樟醇、罗勒烯、β-紫罗兰酮等)、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酚类物质等,具有以下作用:
- 抗菌抗炎: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酮类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缓解炎症反应。
- 抗氧化:桂花提取物能清除自由基,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
- 止咳平喘:挥发油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咳嗽反射,缓解支气管痉挛,对慢性支气管炎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 促进消化:能增加消化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寒引起的腹胀、腹痛。
桂花药用信息速查表
项目 | |
---|---|
性味归经 | 性温,味辛;归肺、脾、肾经 |
核心功效 | 温中散寒、化痰止咳、暖胃止痛、生津辟秽 |
主治病症 | 胃寒胃痛、咳嗽痰多、牙痛口臭、皮肤瘙痒、痛经、产后腹痛等 |
常用配伍 | 胃寒痛:配高良姜、香附;咳嗽:配半夏、陈皮;牙痛:配玄参、麦冬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10克,泡茶3-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敷 |
使用禁忌 | 阴虚火旺、实热证者禁用;孕妇慎用;不宜过量 |
相关问答FAQs
Q1:桂花可以天天泡水喝吗?
A1:不建议长期天天大量饮用,桂花性温,健康人群偶尔泡水饮用(每周2-3次,每次3-5克)有温中散寒、清新口气的作用,但长期过量饮用可能导致“上火”,出现口干、咽痛、便秘等症状,特别是阴虚火旺体质者,更应避免长期饮用,以免加重阴虚,若需长期调理,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其他药物,平衡药性。
Q2:桂花和桂花根的功效有什么区别?
A2:桂花与桂花根虽同属木犀科植物,但药用部位不同,功效有所差异,桂花(花)性温,偏于温中散寒、化痰止咳、生津辟秽,主要用于调理脾胃虚寒、咳嗽痰多、口臭等症;桂花根(根)性平,味甘涩,偏于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要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痛、跌打损伤等症,桂花偏于调理“里寒”和“气分”,桂花根偏于调理“风湿”和“血分”,需根据具体病症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