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草类中草药查询有哪些实用方法?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查询-全草类是指以草本植物的地上全株或全草作为药用部位的一类中药材,这类药材因包含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多个部位,往往含有多种活性成分,通过协同作用发挥综合功效,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尤其在清热解毒、解表散邪、活血化瘀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全草类中草药的性味与功效多与其生长环境、采收时节密切相关,正确查询和使用需结合其性味归经、主治病症及注意事项,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中草药查询-全草类

清热解毒类全草中草药

清热解毒类全草中草药性多寒凉,具有清解热毒、消痈散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热毒炽盛所致的疮疡肿毒、咽喉肿痛、肺痈肠痈等病症。

常见品种及功效

药材名称 来源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
蒲公英 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的干燥全草 苦、甘,寒;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鱼腥草 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辛,微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肺痈、痰热咳嗽、热淋、痈肿疮毒
紫花地丁 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 苦、辛,寒;归心、肝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用法与注意事项

蒲公英可内服煎汤(9-15g),外用鲜品捣敷;脾胃虚寒者慎用,过量易致腹泻,鱼腥草煎汤后下(15-25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不宜久煎,以免挥发油损失,紫花地丁煎汤(9-15g),外用鲜品捣烂调敷;阴疽漫肿者忌用。

解表类全草中草药

解表类全草中草药性多辛散,具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作用,主要用于感冒、发热、头痛、身痛等外感表证,分为辛温解表(如荆芥、紫苏)和辛凉解表(如薄荷、牛蒡子)。

常见品种及功效

药材名称 来源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
薄荷 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辛,凉;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肝郁气滞
荆芥 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 辛,微温;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 风寒感冒、风疹瘙痒、麻疹不透、疮疡初起
紫苏 唇形科紫苏的干燥茎叶 辛,温;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行气和胃,解鱼蟹毒 风寒感冒、脾胃气滞、胸闷呕吐、鱼蟹中毒

用法与注意事项

薄荷煎汤后下(3-6g),或入丸散;表虚自汗、阴虚血燥者慎用,荆芥可生用(解表)或炒炭(止血);表虚多汗者忌用,紫苏煎汤(5-10g),鲜品加倍;温病及气虚表虚者慎用。

活血化瘀类全草中草药

活血化瘀类全草中草药性多辛散温通,能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等瘀血阻滞病症。

中草药查询-全草类

常见品种及功效

药材名称 来源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
益母草 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 苦、辛,微寒;归心、肝、膀胱经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
泽兰 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干燥地上部分 苦、辛,微温;归肝、脾经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痛经经闭、产后瘀阻、水肿、跌打损伤

用法与注意事项

益母草煎汤(9-30g),鲜品50-10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孕妇慎用,无瘀滞者不宜用,泽兰煎汤(6-12g),外用适量捣敷;月经过多者慎用。

利水渗湿类全草中草药

利水渗湿类全草中草药性多甘淡或苦寒,能促进水液代谢,消除体内湿邪,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淋证、黄疸、湿疮等水湿内停或湿热下注病症。

常见品种及功效

药材名称 来源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
车前草 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全草 甘,寒;归肾、膀胱、肝、肺经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祛痰止咳 热淋涩痛、水肿尿少、暑湿泄泻、痰热咳嗽、目赤肿痛
金钱草 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黄疸尿赤、胆胀胁痛、热淋石淋、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与注意事项

车前草煎汤(9-30g),鲜品50-100g;外用适量捣敷,肾虚滑精者慎用,金钱草煎汤(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补益类全草中草药

补益类全草中草药性多甘平,能补益正气,调理脏腑功能,常用于气虚、血虚、阴虚或阳虚所致的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失眠等病症,代表药材如绞股蓝、黄芪(全草)。

常见品种及功效

药材名称 来源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
绞股蓝 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干燥全草 甘、苦,寒;归脾、肺、肾经 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肺虚咳嗽、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黄芪(全草)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地上部分 甘,微温;归脾、肺经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肌排脓 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表虚自汗、水肿尿少

用法与注意事项

绞股蓝煎汤(10-20g),或泡茶饮;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大量使用,黄芪全草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汤洗;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忌用。

中草药查询-全草类

采收与炮制要点

全草类中草药的采收多在植物生长旺盛期至开花前,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如薄荷在夏季开花前采收,蒲公英在春末至初夏开花前采收,炮制方法以晒干或阴干为主,部分鲜用(如鱼腥草、绞股蓝),忌高温烘烤以免破坏挥发油等有效成分,部分药材需洗净泥土,切段后干燥,如益母草、紫苏等。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全草类中草药和单一部位(如根、茎)入药的中草药功效有何不同?
解答:全草类中草药因含植物多个部位,成分协同作用更全面,如蒲公英兼具根的清热解毒、叶的利尿通淋、花的消肿散结,适合复杂病症;而单一部位如人参(根)侧重补气,黄连(根)专于清热燥湿,功效更聚焦,全草类常用于表证、热证、瘀证等需要多靶点调节的病症,单一部位则针对特定病机更精准。

问题2:使用全草类中草药时,如何避免不良反应?
解答:首先需辨证用药,如薄荷性凉,风寒感冒不宜单用;其次控制剂量,如车前草过量可能致腹泻;再者注意禁忌人群,孕妇慎用益母草、紫苏等活血药;最后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如绞股蓝虽平和,但脾胃虚寒者久服可能伤阳,用药期间出现不适需立即停用并咨询医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一年收三次怎么做到?高产技术有何特别之处?
« 上一篇 09-19
附子作为壮阳中草药,提升硬度效果真的可靠吗?
下一篇 » 09-1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