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三七种植技术需从选地整地、繁殖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环节严格把控,其核心是为三七创造适宜的阴凉湿润、排水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药材品质与产量。
选地与整地
三七适宜生长在海拔800-1200米、年均温15-20℃、年降水量1000-1500mm的山区,需选择坡度5°-15°的缓坡地,避免低洼积水地,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值5.5-6.5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或腐殖土为佳,前茬作物以玉米、土豆为宜,忌连作(需间隔5年以上)。
整地需在播种前1个月进行,深翻25-30cm,清除石块、杂草,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kg、过磷酸钙50kg、复合肥30kg作基肥,耙细整平后开沟起畦,畦面宽1.2-1.5m、高20-25cm,畦沟宽30cm,四周开排水沟,确保雨季无积水。
繁殖方式
三七主要采用种子繁殖,也可利用子条(休眠芽)繁殖,但种子繁殖为主流。
种子处理
三七种子成熟期为10-11月,当果实呈鲜红色时采收,搓洗果肉,用清水漂洗干净种子,阴干至含水量15%-20%(忌暴晒),种子需层积沙藏:将种子与湿沙(含水量60%)按1:3比例混合,置于阴凉处,每15天翻动一次,防止霉变,至次年2-3月播种。
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春播3-4月(土壤温度稳定在10℃以上)、秋播10-11月(种子自然休眠,出苗整齐)。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在畦面按行距15-20cm开浅沟(深2-3cm),或按株距5-8cm、行距15cm挖穴(穴深2cm),每穴播1-2粒种子,覆细土1-2cm,盖草2-3cm保湿,每亩用种量4-5kg。
表:三七播种技术要点
| 项目 | 技术要求 |
|--------------|--------------------------------------------------------------------------|
| 播种时间 | 春播3-4月(土温≥10℃),秋播10-11月(种子成熟后) |
| 播种方法 | 条播(行距15-20cm,沟深2-3cm)或穴播(株行距5cm×15cm,穴深2cm) |
| 覆土厚度 | 1-2cm,过厚影响出苗,过浅易干旱 |
| 盖草厚度 | 2-3cm,保湿保温,防止板结 |
| 出苗期 | 春播30-45天,秋播次年3-4月出苗,出苗率约70%-80% |
田间管理
遮阴
三七为阴性植物,需搭设遮阴网,透光率以30%-40%为宜,苗期(1-2年生)可透光率35%,展叶后逐渐降至30%;3年生开花结果期需更弱光照,透光率控制在25%-30%,遮阴网高度1.8-2.0m,夏季高温时可覆盖双层遮阴网或增加喷水降温。
中耕除草与施肥
中耕除草:出苗后每月进行1次,浅耕(深度≤3cm),避免伤根;雨后及时松土,防止板结,人工除草,禁用除草剂。
施肥:遵循“薄肥勤施、有机为主”原则,苗期(1年生)每月施1次稀薄人粪尿或0.5%尿素溶液;2年生展叶后,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kg+复合肥20kg,分2次施用(4月、6月);3年生结果期,增施磷钾肥,每亩施过磷酸钙30kg+硫酸钾15kg,促进块根膨大,施肥后需浇水,防止肥害。
水分管理
三七喜湿润但怕涝,土壤含水量以25%-30%为宜,干旱时早晚喷灌,保持畦面湿润;雨季及时清理排水沟,避免积水(积水超过6小时易引发根腐病)。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
- 根腐病:多雨季高发,根部腐烂,植株枯萎,防治方法:轮作、排水;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灌根,每株200ml,7天1次,连用2-3次。
- 黑斑病:叶片出现褐色病斑,扩展至叶柄、花轴,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每7天1次,连用3次。
- 立枯病:幼苗基部缢缩,倒伏死亡,用20%甲基立枯磷1000倍液喷雾,或撒施草木灰(每亩50kg)预防。
主要虫害
- 地老虎:咬食幼苗根茎,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拌毒饵(麦麸)诱杀,或清晨人工捕杀。
- 蚜虫:吸食叶片汁液,用10%吡虫啉2000倍液喷雾,重点喷叶背。
防治原则:以农业防治为主(轮作、清洁田园、合理密植),化学防治为辅,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采收前30天停药)。
采收与加工
采收年限
三七种植3-4年后采收,最佳时期为9-11月(地上部分枯萎后),此时块根饱满,有效成分(三七皂苷)含量最高。
采收方法
用锄头小心挖取,避免损伤块根,剪去芦头、支根、须根,洗净泥土,分级处理:主根(“三七头”)单独加工,支根(“筋条”)和根茎(“剪口”)分别处理。
加工方法
- 干燥:将鲜竹置于晒场,阳光下晒至半干(含水量40%左右),用麻袋或木板轻轻揉搓,使其呈团状,再晒至全干(含水量<12%),忌暴晒、火烤,否则有效成分分解。
- 分级:按大小分等,如20头(每500g20个以内)、30头、40头、60头、无数头(60个以上),无破损、无霉变者为佳。
相关问答FAQs
问:三七种植为什么不能连作?
答:三七连作会导致土壤中病原菌(如根腐病菌、镰刀菌)和有害代谢物积累,破坏土壤微生态平衡,同时养分失衡(特别是中微量元素缺乏),引发连作障碍,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发黄、病虫害高发,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需与非五加科作物(如玉米、水稻)轮作,间隔5年以上。
问:三七种植中如何调节遮阴网透光率?
答:透光率需结合季节和生育期调整:①苗期(1年生):透光率35%-40%,避免强光灼伤幼苗;②展叶期(2年生):透光率30%-35,满足光合作用需求;③开花结果期(3年生):透光率25%-30%,促进养分向块根积累;④夏季(6-8月):高温强光时,覆盖双层遮阴网或增加喷水,透光率降至20%-25%;⑤冬季(12-2月):弱光时,拆除部分遮阴网,透光率提至40%-45%,确保植株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