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石苇的功效、用法、适用人群、禁忌及药用价值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石韦,作为我国传统中草药中的常用药材,其应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历代医籍中均有记载,如《名医别录》言其“主劳虚益精”,《本草纲目》则强调其“主淋癃不通”,石韦以其利尿通淋、清热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在临床及民间中广泛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多种出血证,现代药理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其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展现出传统中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独特价值。

l中草药石苇

来源与植物学特征

石韦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Pyrosia sheareri (Bak.) Ching)、石韦(Py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或有柄石韦(Pyrosia petiolosa (Christ) Ching)的干燥叶,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及须根,晒干或阴干,庐山石韦叶片多略内卷,披针形,长10-25cm,宽3-6cm,叶面有凹点,叶背密被星状毛,孢子囊群在侧脉间排列整齐;石韦叶片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长8-12cm,宽1-3cm,叶背孢子囊群布满中叶及侧脉;有柄石韦叶片多卷曲,卵圆形或长圆形,长4-8cm,宽2-4cm,叶柄明显,长1-5cm,三者性状略有差异,但功效相近,均以叶厚、完整、背面有毛者为佳。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石韦性苦、甘,微寒,归肺、膀胱经,其性寒能清热,味苦可降泄,甘能生津,既入膀胱经而利尿通淋,又入肺经而清热止咳,同时兼能止血,故临床主要用于:

  • 利尿通淋:治疗热淋、石淋、血淋等,症见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尿中带砂石或血尿,常与车前子、金钱草、海金沙等配伍,增强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之效;
  • 清热止血: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等,尤其对尿血、血淋效果显著,可配小蓟、白茅根、藕节等凉血止血药;
  • 止咳化痰:治疗肺热咳喘,症见咳嗽痰黄、气急喘促,常与桔梗、甘草、桑白皮等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化学成分研究

现代化学研究表明,石韦的活性成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l中草药石苇

  1. 黄酮类化合物:如山奈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及其苷类(如山奈酚-3-O-葡萄糖苷),是其抗氧化、抗炎、利尿的主要活性成分;
  2. 三萜类化合物:如里白烯(diploptene)、石韦苷(pyroside),具有抗菌、增强免疫等作用;
  3. 多糖类:从石韦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
  4. 挥发油:含多种萜类、醇类化合物,具有止咳、平喘作用;
  5. 其他成分:含绿原酸、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微量元素(如锌、铜、锰)等,共同参与其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机制

石韦的药理作用广泛,主要与其化学成分相关,现代研究已证实以下作用:

  • 利尿作用:石韦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尿量及钠、钾、氯离子的排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有关,对急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水肿有良好效果;
  • 抗菌抗病毒:黄酮类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可用于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 抗炎与抗氧化:槲皮素等黄酮类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同时清除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对肾炎、肺损伤等有保护作用;
  • 降血糖:石韦多糖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水平,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
  • 免疫调节:多糖成分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慢性反复感染患者有益。

临床应用与配伍

石韦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病症辨证配伍,常见应用如下:

  1. 泌尿系统疾病
    • 急性尿路感染:石韦15g,车前子12g,蒲公英2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清热利湿通淋;
    • 尿路结石:石韦20g,金钱草30g,海金沙15g,鸡内金10g,滑石12g,利尿排石,适用于结石直径<0.6cm、无尿路梗阻者;
    • 慢性肾炎:石韦15g,黄芪20g,益母草15g,白茅根30g,益气利水、活血化瘀,减少蛋白尿。
  2. 呼吸系统疾病
    • 急性支气管炎:石韦12g,桔梗10g,前胡12g,浙贝母10g,甘草6g,清肺化痰止咳;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石韦15g,鱼腥草20g,桑白皮15g,款冬花12g,控制感染、缓解喘咳。
  3. 出血性疾病
    • 血尿(肾性、结石性):石韦15g,小蓟15g,白茅根30g,藕节12g,凉血止血;
    • 崩漏(血热型):石韦炭12g,地榆炭15g,茜草12g,阿胶10g(烊化),清热止血固经。

用法用量与使用禁忌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鲜品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布。
  • 炮制:生用偏于清热利尿,蜜炙后可增强润肺止咳之功(取石韦片,用炼蜜炒至不粘手,放凉)。
  • 使用禁忌
    1. 性寒滑利,脾胃虚寒、无湿热者慎用,症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畏寒肢冷;
    2. 孕妇慎用,因其利尿作用可能增加子宫平滑肌张力;
    3. 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
    4. 长期服用者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泻),可减量或停药。

石韦快速信息表

项目
拉丁名 Py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 / Pyrosia sheareri (Bak.) Ching
别名 石皮、金背茶、星树皮、石苇
性味归经 苦、甘,微寒;归肺、膀胱经
主要功效 利尿通淋、清热止血、止咳化痰
主治病症 热淋、石淋、血淋、小便不通、尿血、肺热喘咳、咳血、吐血
用法用量 煎汤3-9g;鲜品15-30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忌与藜芦同用

相关问答(FAQs)

问:石韦与车前子均有利尿通淋功效,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答:石韦与车前子均能利尿通淋,但功效侧重点不同:石韦性寒,味苦甘,偏于清热止血,主治热淋、血淋,尤其适用于尿中带血、小便涩痛者,兼能止咳,可用于肺热咳喘;车前子甘寒滑利,偏于渗湿止泻,主治热淋、石淋、水肿,兼能清肝明目、渗湿止泻,对肝热目赤、暑湿泄泻有效,临床应用时,若以血淋、尿血为主,选石韦;若以水肿、泄泻或肝热目赤为主,选车前子;若淋证兼水肿,二者可配伍使用(如石韦配车前子、茯苓)。

l中草药石苇

问:石韦治疗慢性肾炎时,可以长期服用吗?需要注意什么?
答:石韦可用于慢性肾炎(尤其是湿热型)的治疗,具有利尿、减少蛋白尿、抗炎的作用,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不宜自行长期服用,注意事项包括:① 辨证属湿热瘀阻型(症见水肿、尿少、尿黄、舌红苔黄腻)者适用,脾肾阳虚型(症见面色㿠白、畏寒肢冷、舌淡胖)慎用;② 需配合西药(如降压药、激素)综合治疗,不可替代常规治疗;③ 服药期间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若出现血肌酐升高、电解质紊乱,需及时停药并就医;④ 避免与肾毒性药物同用,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乌贼骨有何独特功效与应用价值?
« 上一篇 09-20
河北中药材批发市场
下一篇 » 09-2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