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乳瓜根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乳瓜根,作为传统中医药体系中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植物根茎,其应用历史可追溯至古代医籍,在现代研究中也逐渐展现出独特的药理活性与临床潜力,乳瓜根的基原植物通常指番木瓜科番木瓜属植物番木瓜(Carica papaya L.)的根,因番木瓜茎叶折断后流出白色乳汁,果实形似瓜,故得名“乳瓜”,其根则称“乳瓜根”,番木瓜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等地均有种植,资源较为丰富。

中草药乳瓜根

基原与植物学特征

番木瓜为软木质小乔木,株高可达5-8米,具乳汁,茎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具大型叶痕,叶大,互生,聚生于茎顶,叶柄中空,长可达60-100厘米;叶片掌状深裂,5-9裂,每裂片再羽状深裂,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或同株,雄花组成圆锥花序,生于茎上部,花冠乳黄色,钟形;雌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花冠较雄花大,子房下位,果实为大型浆果,长圆形或近球形,成熟时黄色或橙黄色,果肉柔软,味香甜,内含多数黑色种子,花期全年,果期亦因栽培地区而异,乳瓜根呈圆柱形,弯曲,长15-30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类白色,木部淡黄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乳瓜根性味甘、微辛,平,归肝、脾经,其功效主要表现为祛风湿、舒筋络、健脾和胃、解毒消肿,历代医籍中虽对乳瓜根的记载较少,但在民间及地方用药经验中,其应用已有一定历史。

功效主治

  1. 祛风湿,舒筋络:乳瓜根性平偏温,能祛除风湿,舒展筋脉,适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拘挛、关节酸痛、腰膝酸软等症,尤其适用于风湿日久、肝肾不足者,常配伍独活、桑寄生、牛膝等药材同用,以增强祛风湿、强筋骨之效。
  2. 健脾和胃:乳瓜根味甘能补,归脾经,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化积之功,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少便溏等症,可配伍党参、白术、茯苓、焦山楂等,以健脾益气、消食导滞。
  3. 解毒消肿:乳瓜根外用可解毒散结、消肿止痛,用于痈肿疮毒、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可鲜品捣烂外敷,或研末用醋调敷患处,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民间亦有将乳瓜根用于治疗产后乳汁不足、小儿疳积等症,其机制可能与健脾通乳、消积导滞相关,但需进一步验证。

化学成分研究

现代化学成分分析表明,乳瓜根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类、多糖、有机酸、挥发油及多种微量元素等,这些成分是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见表1):

成分类别 代表成分 含量范围 主要生理活性作用
生物碱 番木瓜碱(carpaine) 1%-0.3% 抗炎、抗肿瘤、驱虫、抑制中枢神经
黄酮类 木犀草素、槲皮素 2%-5% 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保护心血管
皂苷类 番木瓜皂苷A、B 5%-1.5% 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脂
多糖 番木瓜根多糖(PRP) 10%-15% 增强免疫、抗肿瘤、抗氧化、调节血糖
有机酸 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 3%-6% 促进消化、抗氧化、调节体液酸碱平衡
微量元素 钙、镁、锌、铁、硒 5%-2% 参与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力、抗氧化

番木瓜碱是乳瓜根中特有的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及炎症因子释放有关;黄酮类和多糖成分则通过清除自由基、激活抗氧化酶系统,发挥抗氧化作用,同时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活性及抗体产生。

中草药乳瓜根

现代药理研究

随着对中草药研究的深入,乳瓜根的药理作用逐渐被揭示,主要集中在抗炎镇痛、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及保护消化系统等方面。

  1. 抗炎镇痛作用:乳瓜根提取物对急、慢性炎症模型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番木瓜碱能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降低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E₂(PGE₂)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黄酮类成分可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镇痛实验显示,乳瓜根水提物可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减少醋酸引起的扭体次数,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当,但无胃肠道副作用。

  2. 免疫调节作用:乳瓜根多糖是免疫调节的主要活性成分,可显著提高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增加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促进细胞因子(如IL-2、干扰素-γ)分泌有关,对免疫功能低下具有改善作用。

  3. 抗氧化作用:乳瓜根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80%以上,其抗氧化活性与黄酮类、多糖及维生素C的含量呈正相关,通过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生成,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乳瓜根对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4. 抗肿瘤作用:体外实验表明,乳瓜根提取物对人肝癌HepG2、肺癌A549、乳腺癌MCF-7等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番木瓜碱可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Bax、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激活Caspase-3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皂苷类成分则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移,且对正常细胞毒性较低。

  5. 保护消化系统:乳瓜根中的木瓜蛋白酶(papain)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可分解蛋白质,促进食物消化,改善消化不良;同时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食欲,乳瓜根提取物对酒精性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黏液合成、减轻炎症反应,维持胃黏膜屏障完整性。

临床应用与用法用量

基于传统用药经验与现代药理研究,乳瓜根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消化不良、疮疡肿毒等疾病,可内服或外用,具体用法用量需根据病情及个体差异调整。

中草药乳瓜根

临床应用

  1. 风湿痹痛:乳瓜根15-30g,配独活15g、桑寄生20g、牛膝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属风湿痹阻者。
  2. 消化不良:乳瓜根10-15g,配党参15g、白术10g、焦山楂10g、麦芽10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脾胃虚弱、食积停滞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3. 疮疡肿毒:鲜乳瓜根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或干品研末,用醋调敷,适用于疖肿、乳腺炎、跌打肿痛等。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每次3-6g。
  •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乳瓜根性平,但有小毒,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脾胃虚寒者慎用;外用皮肤过敏者应立即停用。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番木瓜作为热带经济作物,其果实(木瓜)广泛食用,市场需求量大,而乳瓜根作为副产物,常在果实采收后从根部挖掘,若过度采收易导致资源枯竭,需加强乳瓜根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推广番木瓜规范化种植(GAP),合理规划采收期,避免采挖过深,留部分根系保证植株再生;开展乳瓜根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扩大种植面积,同时加强活性成分提取与制剂研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如开发乳瓜根颗粒、胶囊、外用搽剂等现代制剂,拓展其临床应用范围。

相关问答FAQs

Q1:乳瓜根与木瓜根是同一种药材吗?二者有何区别?
A:乳瓜根与木瓜根并非同一种药材,乳瓜基原为番木瓜科番木瓜属植物番木瓜的根,性平,味甘微辛,归肝、脾经,功效以祛风湿、舒筋络、健脾和胃为主;而木瓜根为蔷薇科木瓜属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或皱皮木瓜(Chaenomeles cathayensis)的根,性温,味酸涩,归肝、脾经,功效以舒筋活络、和胃化湿为主,二者科属、性味、功效均有差异,临床应用时需加以区分。

Q2:乳瓜根有小毒,使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A:乳瓜根虽有小毒,但合理使用可避免不良反应,使用时需注意:①严格遵循医嘱,控制内服剂量,常规煎汤用量为6-15g,不宜超过30g;②长期服用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避免蓄积中毒;③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或慎用;④外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无红肿瘙痒等反应方可使用;⑤若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就医,可催吐、洗胃及对症治疗。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治疗妇科病的中药材有哪些?如何科学对症选用见效快?
« 上一篇 09-20
香椿树根作为中草药有哪些独特功效?
下一篇 » 09-2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