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树根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 (A.Juss.) Roem.的干燥根或根皮,是我国传统中草药之一,其药用历史可追溯至《本草纲目》,历代医籍中多有记载,认为其性凉,味苦、涩,归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收敛止血、止痢、杀虫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泄泻、痢疾、崩漏、便血、风湿痹痛、疔疮肿毒等症,现代研究表明,香椿树根含有黄酮类、生物碱、鞣质、挥发油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止血、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香椿树根的植物形态与资源分布
香椿为落叶乔木,高可达10余米,树皮赭褐色,呈片状剥落;叶互生,偶有羽状复叶,长25-40cm,小叶10-13片,对生或近对生,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揉碎后有特殊香气;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白色,有香气;蒴果狭椭圆形,成熟后红褐色,种子上部有膜质长翅,香椿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多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地、平原、房前屋后,资源丰富,易于采集栽培,其根呈圆柱形或略扭曲,长15-30cm,直径0.5-3cm,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硬而脆,断面不平坦,皮部浅黄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味苦、涩。
香椿树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香椿树根的活性成分复杂,现代分离鉴定发现其主要含有以下几类物质:
- 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山奈酚、芦丁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作用,能清除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对肠道黏膜损伤有修复作用。
- 生物碱:如香椿苦素、苦木素等,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尤其对肠道致病菌效果明显,是其治疗湿热痢疾的物质基础。
- 鞣质:含没食子酸、儿茶素等,能与黏膜表面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减少分泌物渗出,同时收缩血管,起到收敛止血、止泻的作用,常用于崩漏、便血、腹泻等症。
- 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茅醛、柠檬烯等,具有芳香气味,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同时有一定的驱虫功效,可治疗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 其他成分:含多糖、有机酸、微量元素(如锌、铁、钙)等,多糖成分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提高抗病能力。
药理研究显示,香椿树根煎剂对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125mg/mL和0.25mg/mL;其提取物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可达40%以上;鞣质成分能缩短小鼠凝血时间,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缓解作用;黄酮类成分可降低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发挥肝脏保护作用。
香椿树根的临床应用
香椿树根在临床应用广泛,可内服也可外用,单用或配伍其他药物使用,具体病症及用法如下:
(一)消化系统疾病
- 湿热泄泻、痢疾:症见腹痛泄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臭秽,或里急后重、下痢赤白,香椿树根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单用30g煎服即可奏效,亦可配伍马齿苋15g、黄连6g、木香6g,增强清热燥湿、行气止痢之功(《河北中草药》),现代临床用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总有效率达85%以上。
- 消化性溃疡:香椿树根的鞣质成分可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常配伍海螵蛸12g、白及10g、延胡索9g,水煎服,每日1剂,4周为一疗程,能显著改善胃脘疼痛、泛酸等症状。
(二)妇科疾病
- 崩漏、月经过多:症见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尽,色红质稠,香椿树根炒炭后可增强收敛止血之效,取香椿树根炭30g,配伍地榆炭15g、艾叶炭10g、阿胶珠10g,水煎服,适用于血热妄行型崩漏(《实用中医妇科学》)。
- 带下过多:湿热下注所致带下色黄、有异味,可配伍黄柏10g、苍术10g、薏苡仁30g,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一疗程。
(三)风湿痹痛
香椿树根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症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可配伍威灵仙15g、独活12g、秦艽10g、桑寄生15g,水煎服,或用香椿树根60g,白酒500mL浸泡7天后,每次服10-15mL,每日2次(《四川中药志》)。
(四)外科疾病
- 疔疮肿毒、湿疹:香椿树根外用可清热解毒、燥湿止痒,取鲜香椿树根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适用于疖肿、乳腺炎初起;或配伍苦参30g、蛇床子20g、地肤子20g,煎水熏洗,治疗湿疹、阴痒。
- 烧烫伤:香椿树根研细末,麻油调敷创面,能形成保护膜,减少渗出,促进愈合。
(五)其他病症
- 肠道寄生虫病:香椿树根煎剂对蛔虫有麻痹作用,可配伍使君子15g、槟榔10g,空腹服用,驱虫效果显著。
- 高血压:现代研究发现,香椿树根中的黄酮类成分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可单用15g煎服,或配伍夏枯草15g、钩藤12g、决明子10g,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为便于临床应用,现将香椿树根主治病症及常用配伍归纳如下:
主治病症 | 常用配伍 | 用法用量 |
---|---|---|
湿热痢疾 | 马齿苒15g,黄连6g,木香6g | 水煎服,每日1剂 |
崩漏(血热型) | 地榆炭15g,艾叶炭10g,阿胶珠10g | 水煎服,每日1剂 |
风湿痹痛 | 威灵仙15g,独活12g,秦艽10g | 水煎服,或泡酒服 |
疔疮肿毒 | 鲜品捣烂外敷 | 每日1次 |
高血压 | 夏枯草15g,钩藤12g,决明子10g | 水煎服,每日1剂 |
香椿树根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使用方法
- 内服:煎汤,10-30g;或研末,3-6g/次;或入丸、散,炒炭后可增强止血效果。
-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二)注意事项
-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慎用,症见腹痛喜温、大便溏薄者不宜;孕妇禁用,其活血收敛之性可能影响胎元;过敏体质者需慎用,使用前可少量试服,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立即停用。
-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服用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 不良反应:过量服用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一般停药后可自行缓解;长期服用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蓄积毒性。
相关问答FAQs
Q1:香椿树根可以和哪些食材搭配食用增强药效?
A:香椿树根药性偏凉,搭配食材时需考虑体质平衡,若用于清热利湿止痢,可搭配马齿苋(同属清热燥湿类食材)煮粥,或加入粳米50g、红枣3枚(健脾护胃),既增强药效又减少对脾胃的刺激;若用于止血,可搭配藕节30g、黑木耳15g,煮水或炖汤,协同增强收敛止血作用;虚寒体质者若需使用,可配生姜3片、红枣5枚,中和寒性,需注意,食材搭配仅作为辅助调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具体配伍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Q2:香椿树根的采集有什么讲究?如何储存?
A:香椿树根的最佳采集时间为秋季落叶后至春季发芽前(10月至次年3月),此时植物处于休眠期,有效成分(如生物碱、鞣质)积累较多,药效最佳,采集时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挖取根部,洗净泥土,去除须根及腐烂部分,趁鲜切片或段状,厚度0.3-0.5cm,晒干或阴干(忌暴晒,以免挥发油损失),储存时需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防潮、防霉、防虫,可用麻袋或纸袋包装,避免使用塑料袋(易导致霉变),若为鲜品,可短期冷藏(2-5℃,不超过1周),或切片后晒干长期保存,储存期间需定期检查,发现受潮或虫蛀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