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青花中草药有何独特功效与临床应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地青花,又名地青草、地锦草、红莲草等,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紫花地丁或同属近缘植物的干燥全草,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中草药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多生长于山地、林缘、路旁、田埂等阴湿处,其性寒,味苦、辛,归肝、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炎止痛等功效,在中医临床及民间验方中应用广泛,常用于治疗热毒病症、出血证及外伤感染等。

地青花中草药

地青花的植物来源与形态特征

地青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短粗,主根黄白色,略呈圆柱形,有分枝,基生叶丛生,叶片呈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1.5-5厘米,宽1-3厘米,先端钝圆,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具圆钝齿,叶面深绿色,常具紫色斑块,叶背淡紫色,故得名“地青花”;叶柄细长,具翼,花期为4-6月,花梗自叶丛中抽出,单花顶生,花色多为淡紫色或紫红色,花瓣5片,下方花瓣距囊状;果期为5-7月,蒴果椭圆形,熟时沿腹缝线开裂,内含多数黄褐色种子,其全草入药,采收多在夏秋二季花开时,拔取全草,洗净泥沙,晒干或鲜用。

地青花的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地青花性寒,味苦、辛,苦能泄、能燥,辛能散,寒能清热,入肝经血分及肺经,故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

清热解毒

地寒主清,味苦泄降,善清解热毒,尤其适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疮毒等症,若治咽喉肿痛,可单用鲜品捣烂绞汁含漱,或配伍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增强清热解毒之力;治疔疮肿毒、乳痈、肠痈等,可鲜品捣外敷,或内服配伍蒲公英、野菊花等,如《本草纲目》载其“治痈疽、疔肿、瘰疬,散热消肿”。

凉血止血

地青花入肝经血分,性寒能凉血,味苦能泄降,有凉血止血之效,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如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治咳血、吐血,可配伍白茅根、侧柏叶、栀子等凉血止血药;治崩漏下血,常配伍地榆、槐花、茜草根等以增强止血固涩之功;外伤出血可用鲜品捣烂外敷,直接作用于局部,促进凝血。

地青花中草药

消炎止痛

地青花所含成分具有抗菌、抗炎作用,能缓解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常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热淋、小便涩痛,或湿热痹阻关节的红肿热痛,治热淋,可配伍车前子、滑石、木通等利尿通淋;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疼痛,可配伍忍冬藤、秦艽、防己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其外用还可治疗湿疹、皮炎、毒蛇咬伤等,具有解毒消肿、止痒止痛的效果。

地青花的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可用30-60g;或捣汁饮,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漱。

使用注意

地青花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痛、腹泻;孕妇及体质虚弱者应遵医嘱使用,避免寒凉之品损伤正气;外敷时需注意观察皮肤反应,若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其与同属植物白花地丁、黄花地丁等功效相似,但紫花地丁(地青花)偏于清热解毒、凉血,而白花地丁偏于利湿,黄花地丁(蒲公英)偏于通乳,临床应用时需加以区分。

地青花的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地青花主要含有黄酮类、生物碱、香豆素类、有机酸、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地青花中草药

  • 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显著;
  • 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缓解红肿热痛;
  • 止血作用:能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聚集,发挥局部止血作用;
  • 抗氧化作用:所含黄酮类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可延缓衰老;
  • 抗病毒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有抑制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地青花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尿路感染、急性肠炎、外伤感染、妇科炎症等疾病,如以地青花为主制成的“地锦草片”,用于治疗菌痢、肠炎;或将其制成注射液,用于抗感染治疗,地青花在兽医学中也有应用,如治疗畜禽肠炎、肺炎等,效果显著。

地青花基本信息表

项目
植物学名 堇菜科堇菜属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xim.)或同属近缘植物
别名 地青草、地锦草、红莲草、紫花地丁(部分地区)
科属 堇菜科堇菜属
药用部位 干燥全草(鲜品亦可)
性味 性寒,味苦、辛
归经 归肝、肺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炎止痛
主治 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疮毒、热淋涩痛、血热出血、外伤出血、湿疹皮炎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及体弱者遵医嘱

相关问答FAQs

Q1:地青花和蒲公英(黄花地丁)有什么区别?
A:地青花与蒲公英均为常用的清热解毒药,但二者在来源、性味归经及功效侧重点上存在差异,地青花为堇菜科植物,性寒味苦辛,归肝、肺经,偏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热毒疮疡、血热出血及咽喉肿痛等,尤其擅长凉血止血;蒲公英为菊科植物,性寒味苦甘,归肝、胃经,偏于清热解毒、利湿通乳,主治乳痈、疔疮肿毒、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且具良好的通乳作用,地青花长于凉血止血,蒲公英长于利湿通乳,临床需根据病症特点选用。

Q2:地青花可以长期服用吗?长期服用会有副作用吗?
A:地青花性寒,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因此一般不建议长期连续服用,若需长期使用(如慢性反复出血或慢性炎症患者),应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健脾和胃药物(如党参、白术、茯苓等),以减轻寒凉之性,地青花对部分人群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外敷后出现皮肤红疹、瘙痒,应立即停用并就医,健康人群短期服用(一般不超过2周)通常较为安全,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避免自行长期服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吉林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现状如何?主要种植品种有哪些?经济效益怎样?
« 上一篇 09-20
中药材泡水治哮喘气短真的有效吗?
下一篇 » 09-2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