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海桐草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海桐草,又名景天三七、土三七、费菜等,为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费菜(Sedum aizoon L.)的干燥全草,是我国传统中草药之一,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其名称源于民间对形态或功效的俗称,因叶片肥厚似海桐叶,又具止血化瘀之效,故得“海桐草”之名,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等地的山坡草地、林缘、灌丛中,资源丰富,易于采收。

中草药海桐草

植物学特征与资源分布

海桐草为多年生肉质草本,株高20-50厘米,根茎短粗,呈块状,须根多数,茎直立或斜升,单生或数丛生,具多数分枝,上部有微柔毛,叶互生或对生,叶片肉质,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3-8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叶面深绿色,背面有时带紫色,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多数,密集成伞房状,花瓣5片,黄色,长圆形,雄蕊10枚,较花瓣短,蓇葖果呈星芒状排列,种子多数,细小,褐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海桐草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喜生于阳光充足的山坡、林缘或草甸,常成片生长,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东北、华北地区资源尤为丰富,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根据《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等记载,海桐草性平,味甘、微酸,归心、肝经,其核心功效为止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临床应用广泛,既可用于多种出血证,又适用于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症。

传统功效应用

  1. 止血化瘀:海桐草止血而不留瘀,对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多种出血症均有良效,如《百草镜》载其“治吐血,衄血,血崩,能止血消瘀”,常单味应用或配伍三七、仙鹤草等止血药增强疗效,对于跌打损伤所致的瘀肿疼痛,可配伍乳香、没药、红花等活血化瘀药,促进瘀消肿退。
  2. 消肿止痛:用于痈肿疮疡、乳痈、虫蛇咬伤等,内服外用皆可,内服可清热解毒,外用可捣烂敷患处,直接发挥消肿作用,如《江苏药材志》云其“治毒蛇咬伤,痈肿疔疮,捣烂外敷”,常配伍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
  3. 宁心安神:部分医籍记载海桐草有“养心阴、安心神”之效,可用于心悸、失眠、多梦等症,多配伍柏子仁、酸枣仁等养心安神药。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海桐草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黄酮类(槲皮素、山奈酚、芹菜素等)、有机酸(没食子酸、咖啡酸等)、三萜类(齐墩果酸、熊果酸等)、多糖、甾体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钙、镁、铁、锌等),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

中草药海桐草

  • 止血作用:能缩短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增加血小板数量,改善凝血功能,其止血活性成分主要为没食子酸和黄酮类化合物。
  • 抗炎镇痛: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组胺)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肿胀和疼痛,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
  • 抗氧化:黄酮类和多糖成分能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预防氧化应激相关疾病。
  • 保护心脑血管: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同时能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 促进伤口愈合: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加速伤口修复,对皮肤溃疡、烫伤等有较好疗效。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海桐草的用法灵活,内服、外用均可。

  • 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可用30-60克);或研末,每次3-6克;或泡酒饮用(如海桐草酒,取海桐草100克,白酒500毫升,浸泡7天后,每次服10-20毫升)。
  •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干品研末,用麻油、醋调敷;或煎水洗患处。

注意事项

  1. 孕妇慎用:海桐草活血化瘀作用较强,孕妇服用可能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需禁用或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 无瘀血者不宜:因其性平偏凉,且具活血作用,若出血证属气虚不摄、无瘀滞者(如崩漏色淡、质稀、面色苍白),单用可能加重出血,需配伍补气药(如黄芪、党参)。
  3. 不宜与抗凝药同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与海桐草合用,可能增强抗凝作用,增加出血风险,需遵医嘱调整剂量。
  4. 脾胃虚寒者慎服:部分人群服用后可能出现轻微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可配伍陈皮、生姜等健脾和胃药缓解。

临床配伍与制剂应用

海桐草在临床常根据不同病症配伍使用,以提高疗效,常见配伍方案如下表所示:

适应证 配伍方案 功效
咯血、吐血 海桐草30克,白及15克,三七粉6克(冲服) 止血化瘀,收敛生肌
跌打损伤瘀肿 海桐草20克,乳香、没药各10克,当归15克,煎服;渣敷患处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痈肿疮毒 海桐草、蒲公英各30克,野菊花15克,煎服;鲜品捣烂外敷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心悸失眠 海桐草15克,柏子仁、酸枣仁各12克,远志6克,煎服 养心安神
崩漏下血 海桐草25克,黄芪20克,阿胶10克(烊化),艾叶6克 益气摄血,止血调经

现代制剂方面,已有以海桐草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如“景天三七片”“止血宁胶囊”等,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疗效确切,海桐草还常作为保健品原料,开发成养生茶、口服液等,应用于日常保健。

相关问答FAQs

Q1:海桐草和三七(田七)有什么区别?二者如何选择?
A:海桐草与三七均为止血化瘀良药,但性味归经、功效侧重有所不同,海桐草性平,味甘微酸,归心、肝经,止血兼能清热解毒,且长于消肿止痛,适用于血瘀兼热毒的出血证(如外伤出血、疮疡肿毒)及跌打损伤;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经,止血化瘀力更强,兼能补虚,适用于血瘀而无明显热象的出血证(如咯血、吐血、崩漏)及冠心病、心绞痛等瘀血重症,选择时,若出血兼热毒、肿胀或外伤,优先选海桐草;若纯瘀血出血或需活血补虚,优先选三七。

中草药海桐草

Q2:海桐草可以长期泡水喝吗?有没有副作用?
A:海桐草不宜长期泡水饮用,虽其性平,但长期服用可能因活血化瘀作用过度,导致月经量增多、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部分人群可能因药性偏凉,出现脾胃虚寒症状(如腹泻、腹痛),建议在医师指导下短期服用,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2周;若需长期使用,需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并配伍健脾或温里药(如生姜、大枣)以平衡药性,孕妇、月经期女性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瑞丽中药材批发市场
« 上一篇 09-20
中草药安国市场
下一篇 » 09-2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