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三台药材收购站作为川西北地区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依托三台县“中国麦冬之乡”“川芎规范化种植基地”等产业优势,已发展成为连接种植端与市场端的关键枢纽,该收购站成立于2005年,位于三台县潼川镇,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拥有标准化仓储区、质检中心和初加工车间,年收购量超5000吨,辐射绵阳、德阳、遂宁等10余个县市,带动当地及周边农户超2万户增收,是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收购药材种类与产地特色
三台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富含磷钾元素,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收购站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形成了以“道地药材为主、特色药材为辅”的收购体系,主要品种包括:
药材名称 | 产地特点 | 收购季节 | 品质要求 |
---|---|---|---|
麦冬 | 三台芦溪镇、西平镇为核心产区,肉质饱满、色泽黄白 | 5-6月 | 无须根、无霉变、含水量≤12% |
川芎 | 潼川镇、乐加镇种植,根茎肥厚、香气浓郁 | 7-8月 | 无空心、无虫蛀,总灰分≤5% |
白芷 | 以金石镇、八洞镇为主,条粗壮、质地坚实 | 9-10月 | 分叉少、表面灰白色,欧前胡素≥0.4% |
丹参 | 塔山镇、刘营镇种植,根条紫红、有效成分高 | 11-12月 | 无芦头、长度≥10cm,丹酚酸B≥3% |
柴胡 | 北部山区种植,根直、味苦 | 春季3-4月 | 野生或仿野生,柴胡皂苷a≥0.3% |
收购流程与质量控制
收购站建立了“产地预检—专业质检—分级定价—仓储加工”的全流程管理体系,确保药材质量可控,种植户可通过两种渠道交售:一是定点收购站现场交售,收购站每年在乡镇设立20余个临时收购点;二是预约上门收购,针对种植大户或合作社,提供免费运输服务,质检环节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仪等设备,重点检测农残、重金属及有效成分含量,不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的药材一律拒收,推行“优质优价”政策,对符合有机标准的药材给予10%-15%的价格补贴,鼓励标准化种植。
带动作用与产业延伸
收购站的运营不仅解决了农户“卖难”问题,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农资统购等服务,推动中药材产业向规范化、品牌化发展,针对麦冬产业,收购站联合科研单位培育“三台麦冬1号”优良品种,推广“稻药轮作”生态种植模式,使亩产提升20%,农户亩均增收超3000元,收购站还与北京同仁堂、四川科伦药业等3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同时开发中药饮片、养生茶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助力三台县打造“川西北中药材产业带”。
相关问答FAQs
Q1:种植户如何获取最新的药材收购价格信息?
A1:收购站通过“三台中药材信息网”实时发布当日行情,同时开通微信公众号“三台药材通”,每周推送价格预测、市场分析等内容,农户也可拨打收购站服务热线(0816-4520888)咨询,或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查询公示价格。
Q2:收购站对药材的储存条件有何要求?
A2:收购站采用恒温恒湿仓储系统,常温药材库控制在15-25℃,湿度60%-70%;对易虫蛀的药材(如川芎、白芷)采用低温冷藏(0-4℃),并定期进行硫熏蒸或充氮养护,确保储存期间有效成分不流失、无霉变,药材出库前需再次复检,合格后方可发往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