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大狠毒图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大狠毒”并非正式学名,而是民间对某些毒性较强的大戟科植物的俗称,其中最常见的是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又名“猫眼草”“龙虎草”“膨胀草”等,作为传统中药,大戟以其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被历代医籍记载,但其毒性显著,使用不当可致严重中毒,故有“大狠毒”之名,本文将从植物形态特征、地理分布、毒性成分、药用价值、使用规范及图片识别要点等方面,详细解析这一兼具药性与毒性的中草药。

中草药大狠毒图片

大戟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80厘米,根呈圆锥形,略弯曲,长10-15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红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的皮孔,质坚硬,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有菊花心纹,茎直立,单一或上部分枝,被白色短柔毛,折断后有白色乳汁流出(这是大戟科植物的典型特征),叶互生,无柄或具短柄;叶片呈长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0.5-1.5厘米,基部渐狭,先端锐尖,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被疏柔毛,花序通常生于枝顶,呈杯状聚伞花序,总苞片5枚,轮生,呈卵状三角形或阔三角形,长1.5-2厘米,先端尖,边缘有睫毛,表面被短柔毛,内面有腺体;花序中央有多数雄花,边缘有1雌花,雌花子房三棱形,蒴果呈三棱状球形,直径约6-8毫米,表面被疣状突起,成熟后3瓣裂,每室有种子1枚,种子卵圆形,长约3毫米,表面灰褐色,有光泽。

从地理分布来看,大戟主要分布于中国华东、华中、华北、西南及东北地区,如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四川、贵州等地,多生于海拔100-2000米的山坡、路旁、荒地、林缘、灌丛间等向阳处,适应性强,耐旱、耐贫瘠,常呈野生状态分布,部分地区有少量栽培。

大戟的毒性主要集中在其根部和茎叶的白色乳汁中,目前已分离出的有毒成分包括大戟苷(三萜类化合物)、大戟毒素(二萜类)、树脂、大戟醇等,这些成分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接触后可引起红肿、瘙痒、起泡,甚至溃烂;内服后对消化道黏膜有腐蚀作用,可导致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有时呈血便),严重者可损伤肝脏、肾脏,出现黄疸、蛋白尿、少尿,甚至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大戟提取物可刺激子宫收缩,孕妇服用可能引起流产;其某些成分还具有致突变性,长期或过量使用存在潜在致癌风险。

中草药大狠毒图片

尽管毒性较强,大戟在中医临床中仍是一味重要的泻下逐水药,中医理论认为,大戟性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传统应用中,常用于治疗:1. 水肿、鼓胀、胸腹积水等实证,如与甘遂、芫花、大枣同用(十枣汤),可攻逐水饮,缓解胸胁胀满、咳喘不得卧;2. 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等,可单用研末醋调外敷,或与雄黄、白矾等配伍,以增强解毒散结之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戟提取物中的大戟苷、树脂等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对肝癌、胃癌等细胞株有抑制作用)、抗炎作用(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及抗病毒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有抑制效果),但这些研究多停留在体外实验或动物实验阶段,其临床应用仍需严格控制在安全剂量内,并需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与安全性。

鉴于大戟的毒性,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中医“有毒之药,中病即止”的原则,具体注意事项包括:1. 炮制减毒:生大戟毒性强烈,临床多用醋制品(醋制大戟),即取净大戟,用米醋拌匀,闷润至透,文火炒至微干,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2. 用量严格控制:内服剂量一般1-3克,入丸散剂更应减量,不可过量或久服;3. 禁忌人群:孕妇、体虚者、脾胃虚弱者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4. 配伍禁忌:不宜与甘草同用(“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以免增强毒性;5. 外用注意:外敷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接触眼睛及黏膜,若出现皮肤过敏应立即停用。

为帮助准确识别大戟,避免误采误用,以下是其图片识别要点的归纳(表格形式):

中草药大狠毒图片

部位 形态特征 颜色与质地
圆锥形,略弯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表面红褐色/棕褐色,断面类白色/黄白色,质坚硬
直立,单一或上部分枝,被白色短柔毛 绿色至绿褐色,折断后有白色乳汁流出
互生,无柄或短柄;长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 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被疏柔毛
花序 杯状聚伞花序,总苞片5枚轮生,卵状三角形/阔三角形,边缘有睫毛 总苞片表面被短毛,内面有腺体
果实 三棱状球形,表面被疣状突起,成熟后3瓣裂 成熟时黄褐色,种子卵圆形,灰褐色有光泽
乳汁 茎叶折断后流出 乳白色,遇空气后可能变淡黄色

相关问答FAQs

问:大戟与哪些植物容易混淆?如何区分?
答:大戟易与同属植物或外形相似的草药混淆,如“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和“甘遂”(Euphorbia kansui),区分要点如下:①泽漆:植株较矮小(高10-30厘米),叶互生,叶片倒卵形或匙形,茎顶有5片轮生的叶状苞片,花序伞状,与大戟的长披针形叶和单生总苞片不同;②甘遂:根呈长纺锤形或长圆柱形,表面棕褐色,断面类白色,粉性,而大戟根呈圆锥形,断面有菊花心纹,粉性较弱,大戟茎折断后有白色乳汁,泽漆、甘遂也有乳汁,但泽漆叶形和花序特征更明显,甘遂根形与断面特征可资鉴别,若无法准确区分,建议咨询专业中药师,避免误采误用。

问:误服大戟中毒后怎么办?
答:误服大戟中毒后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送医:①立即停止服用大戟,并尽量残留呕吐物或药物包装,方便医生判断中毒剂量;②若服用时间在1-2小时内,可立即催吐(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喉部),或口服温盐水、温肥皂水导泻,减少毒物吸收;③若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应立即饮用大量温糖水或淡盐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④密切观察病情,若出现呼吸困难、昏迷、少尿、血便等严重症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医,途中保持患者侧卧位,防止呕吐物窒息;⑤送医后,医生可能会给予洗胃、导泻、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并使用保护胃黏膜、保肝、肾的药物,严重者可能需要血液净化治疗,需注意,大戟中毒无特效解毒剂,及时救治是关键,切勿自行用药或拖延。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河北安国药材市场蝎子价格为何波动?货源质量如何保证?
« 上一篇 09-21
中草药治疗阴茎炎效果如何?是否安全有效?
下一篇 » 09-2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