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名称大全有哪些?其功效与应用如何详解?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中药材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养生保健及食疗调理,其种类繁多,按功效可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益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不同药材性味归经各异,针对病症各有侧重,以下为常见中药材名称及其主要作用的梳理,帮助大家系统了解其应用价值。

中药材名称大全和作用

解表药

解表药主要用于发散表邪,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等表证,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性温味辛,归肺、膀胱经,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常用于风寒感冒咳嗽、风水水肿;桂枝则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适用于风寒湿痹、关节冷痛,辛凉解表药以薄荷为代表,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对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有良效;菊花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常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目眩。

清热药

清热药用于治疗里热证,如高热、口渴、疮痈等,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为治疮痈要药,常与连翘配伍;连翘消肿散结、清热解毒,对瘰疬、丹毒疗效显著,苦寒燥湿的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用于湿热痞满、泻痢黄疸;黄芩则长于清肺热、泻实火,常用于肺热咳嗽、高烦渴。

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用于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等,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为“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对胸痹心痛、月经不调有较好效果;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被誉为“血中之气药”,常用于头痛、胸胁刺痛,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适用于经闭、产后瘀阻;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对癥瘕结块、肠燥便秘有效。

中药材名称大全和作用

补益药

补益药是中药调理的核心,分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补气药中,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适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对气虚乏力、自汗有显著疗效,补血药如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妇科要药;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补阴药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适合肺热燥咳、胃阴不足;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对心烦失眠、津伤口渴有益,补阳药鹿茸补肾阳、益精血,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对腰膝酸痛、胎动不安有调理作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用于咳嗽、痰多、气喘等症,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对痰多咳喘、呕吐有良效;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常用于脘腹胀满、痰湿咳嗽,贝母分为川贝和浙贝,川贝润肺止咳、化痰散结,适用于肺虚久咳、燥痰;浙贝清热化痰、开郁散结,多用于风热咳嗽、瘰疬,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对咳嗽气喘、肠燥便秘有效。

常用中药材名称及作用简表

药材名称 主要作用 常见应用
麻黄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风寒感冒、咳嗽气喘
金银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痈肿疔疮、风热感冒
丹参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胸痹心痛、月经不调
人参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体虚欲脱、气虚乏力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痰多咳喘、呕吐
当归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血虚萎黄、月经不调

中药材的应用需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根据体质、病症选择合适的药材,避免盲目使用,部分药材如附子、雷公藤等具有毒性,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确保安全有效。

中药材名称大全和作用

相关问答FAQs

问:中药材可以长期服用吗?
答: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中药材需根据体质和辨证结果使用,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脏腑功能,如黄芪长期服用可能引起上火,枸杞子过量可能导致湿热,长期用药需在医师指导下,定期调整方案,避免不良反应。

问:如何辨别中药材的真伪?
答:可通过“看、闻、尝、摸”初步辨别:观察药材的形状、颜色(如真黄芪断面呈“菊花心”,伪品可能无);闻气味(如当归有浓郁香气,伪品气味淡);尝味道(如黄连味极苦,伪品可能味淡);摸质地(如枸杞子干燥、质地柔软,硫磺熏制的则发硬),若无法辨别,建议选择正规药店或医疗机构购买,避免买到伪劣药材。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什么中草药能缓解头痛?适用类型、用法用量及禁忌有哪些?
« 上一篇 09-21
名贵中草药为何不要光?生长需求有何特殊之处?
下一篇 » 09-2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