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临床常见病症,中医称为“便秘”,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为主要表现,其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肝、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医认为,便秘多因燥热内结、气滞不行、气血亏虚、阳寒凝滞等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中草药治疗便秘注重辨证论治,通过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润肠通便、攻下积滞、行气导滞等效果,且副作用相对较小,临床应用广泛,以下详细介绍治便秘常用中草药的分类、功效及应用。
润肠通便类
此类药物质地多含油脂,性味甘平或甘凉,能润肠燥、通大便,适用于肠燥便秘,尤其适用于老年、产后或体虚者。
-
火麻仁
-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 功效: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 主治:肠燥便秘,尤其适用于老人、产妇及血虚津亏者,常与杏仁、当归配伍(如麻子仁丸)。
- 用法用量:煎服,10-30g,打碎入药以增强润肠效果。
- 注意事项:便溏者慎用,过量可能导致腹泻。
-
郁李仁
- 性味归经: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 功效:润肠通便,行水消肿。
- 主治:肠燥便秘、水肿腹水,尤其适用于气滞兼水肿者,常与火麻仁、杏仁同用。
- 用法用量:煎服,6-12g,打碎。
-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便溏者不宜。
-
杏仁
- 性味归经:苦微温,归肺、大肠经。
- 功效: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 主治:肠燥便秘兼咳嗽者,常与火麻仁、枳实配伍。
- 用法用量:煎服,3-10g,生用打碎。
- 注意事项:阴虚咳喘及便溏者慎用。
攻下通便类
此类药物性味多苦寒,能泻下通便,适用于实热、燥屎坚结之便秘,常用于急症,但需中病即止,避免久伤正气。
-
大黄
-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 功效:攻下积滞,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
- 主治:实热便秘、腹痛拒按,如大承气汤;亦用于热毒疮疡、瘀血证。
- 用法用量:煎服,3-10g,后下(泻下力强);或酒制(活血)、炒炭(止血)。
-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月经期、哺乳期慎用;脾胃虚寒者不宜。
-
芒硝
- 性味归经: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 功效:软坚泻下,清热泻火。
- 主治:实热便秘、燥屎坚结,常与大黄配伍(如大承气汤);亦用于咽喉肿痛、口疮。
- 用法用量:冲服,10-15g,不入煎剂(以免溶化失效)。
-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无实热积滞者不宜。
-
番泻叶
-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大肠经。
- 功效:泻下导滞,清热行水。
- 主治:热结便秘、腹部胀满,泡服或煎服。
- 用法用量:泡服,1.5-3g;煎服不超过6g。
- 注意事项:久用可致依赖性,孕妇、哺乳期、月经期禁用;肠梗阻、腹痛未明确诊断者忌用。
行气导滞类
此类药物性味多辛苦温,能行气消胀、导滞通便,适用于气滞便秘(腹胀、嗳气、胸胁胀痛)。
-
枳实
- 性味归经:苦辛酸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 功效:破气除痞,消积导滞。
- 主治:气滞便秘、腹胀痛,常与厚朴、大黄配伍(如厚朴三物汤)。
- 用法用量:煎服,3-10g,炒用(缓和药性)。
-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脾胃虚弱者不宜。
-
厚朴
-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 功效:行气除满,燥湿消积。
- 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常与枳实、大黄同用。
- 用法用量:煎服,3-10g,姜制(温中和胃)。
-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津液亏耗者不宜。
-
莱菔子
- 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脾、胃、肺、大肠经。
- 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润肠通便。
- 主治:食积腹胀、便秘,常与山楂、神曲配伍;兼痰多咳嗽者可加用。
- 用法用量:煎服,6-12g,生用或炒用(炒用消食力强)。
- 注意事项:气虚者慎用,不宜与人参同用。
养血润燥类
此类药物性味甘温或甘平,能养血滋阴、润肠通便,适用于血虚津亏之便秘(面色苍白、头晕心悸、口干少津)。
-
当归
-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 功效:补血活血,润肠通便。
- 主治:血虚肠燥、便秘,常与火麻仁、杏仁配伍(如润肠丸)。
- 用法用量:煎服,6-12g,酒制(活血)。
- 注意事项:湿盛中满、便溏者慎用。
-
何首乌
- 性味归经:苦甘涩微温,归肝、肾经。
- 功效:补益精血,润肠通便,截疟,解毒。
- 主治:精血亏虚、肠燥便秘,制首乌补益,生首乌润肠通便。
- 用法用量:制首乌煎服10-30g,生首乌煎服10-30g。
- 注意事项:生首乌滑肠,便溏者慎用;不宜与萝卜、葱、蒜同食。
-
柏子仁
-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肾、大肠经。
- 功效: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 主治:心虚失眠、肠燥便秘,常与火麻仁、松子仁同用。
- 用法用量:煎服,10-20g,打碎。
- 注意事项:便溏、痰多者慎用。
温阳通便类
此类药物性味甘温或辛热,能温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适用于阳虚便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腰膝酸软)。
-
肉苁蓉
-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 主治:阳虚便秘、腰膝酸软,常与锁阳、当归配伍。
- 用法用量:煎服,10-20g,酒制(增强温阳作用)。
- 注意事项:便溏者慎用,阴虚火旺者不宜。
-
锁阳
-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大肠经。
-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止。
- 主治:阳虚便秘、不孕不育,常与肉苁蓉、怀牛膝同用。
-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不宜,实热便秘者禁用。
-
巴戟天
-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肾、肝经。
- 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 主治:阳虚便秘、腰膝酸软,常与肉苁蓉、菟丝子配伍。
- 用法用量:煎服,6-15g,盐制(引药入肾)。
-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不宜。
常用中草药简表
药名 | 性味归经 | 功效 | 主治 | 常用用量 | 注意事项 |
---|---|---|---|---|---|
火麻仁 | 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 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 肠燥便秘(老人、产后) | 10-30g | 便溏者慎用 |
大黄 | 苦寒,归脾、胃、大肠经 | 攻下积滞,清热泻火 | 实热便秘、腹痛拒按 | 3-10g(后下) | 孕妇忌用,脾胃虚寒者不宜 |
枳实 | 苦辛酸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 破气除痞,消积导滞 | 气滞便秘、腹胀痛 | 3-10g | 孕妇慎用 |
当归 |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 补血活血,润肠通便 | 血虚肠燥便秘 | 6-12g | 湿盛中满、便溏者慎用 |
肉苁蓉 | 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 补肾阳,润肠通便 | 阳虚便秘、腰膝酸软 | 10-20g | 便溏者慎用 |
辨证用药指导
中医治疗便秘强调“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 实热便秘:大便干结、腹胀痛、口臭、苔黄燥,用大黄、芒硝攻下泻热;
- 肠燥便秘:大便干结、口干少津、舌红少苔,用火麻仁、郁李仁、杏仁润肠通便;
- 气滞便秘:大便不干结、腹胀嗳气、胸胁胀痛,用枳实、厚朴、莱菔子行气导滞;
- 血虚便秘:面色苍白、头晕心悸、唇甲色淡,用当归、何首乌、柏子仁养血润燥;
- 阳虚便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腰膝酸软,用肉苁蓉、锁阳、巴戟天温阳通便。
使用注意事项
- 辨证选药:避免盲目使用“泻药”,如气虚便秘误用攻下药会加重虚损;
- 中病即止:攻下类(大黄、芒硝)久用易损伤脾胃正气,症状缓解后即停用;
- 禁忌人群:孕妇禁用攻下、行气破气药(如大黄、枳实);脾胃虚寒者慎用寒凉药(如大黄、番泻叶);便溏者慎用润肠药(如火麻仁、杏仁);
- 配合调护:服药期间需饮食清淡、多饮水、增加膳食纤维(如蔬菜、粗粮),适当运动,避免久坐;
- 及时就医:若便秘伴腹痛、呕吐、便血或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需警惕肠道器质性疾病,应立即就诊。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长期使用中草药治疗便秘会产生依赖性吗?
答:合理使用中草药(如润肠通便类的火麻仁、养血润燥类的当归)一般不会产生依赖性,但若长期滥用攻下药(如大黄、番泻叶),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产生药物依赖,甚至加重便秘,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辨证用药,症状缓解后以调理体质为主(如健脾、补肾),避免长期依赖泻药。
问题2:哪些人不适合用中草药治便秘?
答:以下人群需慎用或禁用中草药治便秘:①孕妇(禁用大黄、芒硝、枳实等攻下、行气破气药,以免流产);②脾胃虚寒者(慎用大黄、番泻叶等寒凉药,以免加重腹泻);③有肠道器质性疾病者(如肠梗阻、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需先明确病因,盲目用药可能延误病情;④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含蒽醌类成分的药物,如大黄,以免加重肝肾负担);⑤儿童、老年人(需根据体质调整剂量,避免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