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金狗仔,学名金毛狗脊,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 Sm.的干燥根茎,是传统中医临床常用的补益肝肾、强健筋骨的良药,其名称源于根茎密被金黄色长柔毛,形似金毛覆盖的狗脊,故得“金毛狗脊”之名,民间亦称“金狗仔”“猴毛头”“金毛狮子”等,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如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多生于山脚沟边及林下阴湿处,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叶柄,晒干或蒸后晒干入药。
金毛狗脊的根茎呈不规则的长圆柱形或略扁,长10-30cm,直径2-7cm,表面深棕褐色,密被金黄色长柔毛,柔软如绒,触之有弹性,老则渐脱落;质坚硬,断面浅棕色,有粉性,维管束点状排列成环,内侧可见一条黄棕色的维管束环纹,气微弱,味微涩,其性温,味苦、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腰膝酸软无力、风湿痹痛、下肢痿弱、遗尿、白带过多等症,对肝肾不足所致的各种筋骨疾病尤为适用。
从化学成分来看,金毛狗脊含多种活性物质,主要包括黄酮类、三萜类、甾体类、鞣质及挥发油等,黄酮类化合物如金毛狗脊苷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三萜类成分如蕨素类物质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鞣质则有助于收敛固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毛狗脊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促进骨细胞增殖、改善骨质疏松、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活性、降低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有关,而促进骨修复作用则与其富含的钙、磷及微量元素,以及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相关。
在临床应用中,金毛狗脊常与其他配伍以增强疗效,治疗肾虚腰痛、腰膝酸软,可配杜仲、续断、牛膝,如《景岳全书》中的“青娥丸”加减;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可配威灵仙、鸡血藤、独活,以祛风湿、通经络;治疗肾虚遗尿、尿频,可配桑螵蛸、益智仁、菟丝子,以补肾固涩;治疗妇女白带过多、属肾虚带下者,可配芡实、海螵蛸、白果,以固肾止带,金毛狗脊还可用于外伤出血,研末外敷有收敛止血之效。
金毛狗脊的用法用量需根据病情和剂型调整,内服煎汤,常用量为10-15g;或入丸、散剂;亦可浸酒服用,如“金毛狗脊酒”,取金毛狗脊、杜仲、牛膝各30g,白酒1000ml,浸泡7天后服用,每次15-30ml,每日2次,适用于肝肾不足、腰膝冷痛者,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布,但需注意,金毛狗脊性温,凡阴虚火旺、内有实热、孕妇及湿热腰痛者忌用;其表面绒毛可能刺激咽喉,煎煮时应先用纱布包煎,或用砂烫、砂炒法去毛(传统炮制方法),以减少不良反应。
以下是金毛狗脊主要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作用的简要归纳:
成分类别 | 主要成分 | 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 |
---|---|---|
黄酮类 | 金毛狗脊苷、槲皮素 |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抑制NF-κB通路) |
三萜类 | 蕨素C、蕨素Z | 抗炎(抑制COX-2、PGE2生成)、抗肿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鞣质 | 没食子酸、儿茶素 | 收敛固涩(减少分泌物)、抗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多糖 | 均匀多糖(CPS) | 增强免疫力(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淋巴细胞增殖) |
微量元素 | 钙、锌、铁、锰 | 促进骨代谢(钙、磷沉积)、改善贫血(铁、锌参与造血) |
相关问答FAQs:
问:金毛狗脊与“狗脊”是否为同一药材?两者有何区别?
答:金毛狗脊与“狗脊”(又称“黑狗脊”或“粗茎鳞毛蕨”)并非同一药材,来源和功效有所差异,金毛狗脊为蚌壳蕨科植物,根茎密被金黄色长毛,性温,味苦甘,偏重于补肝肾、强腰膝,兼有祛风湿作用;而“狗脊”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表面密被黑色或棕褐色鳞片,性微温,味苦、甘,以祛风湿、补肝肾为主,但强腰膝作用略逊于金毛狗脊,两者性状、成分不同,临床应用时需辨证选用。
问:服用金毛狗脊期间需要注意哪些饮食禁忌?
答:服用金毛狗脊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冰镇饮料、西瓜、苦瓜等),因其性温,与寒凉食物同食可能降低药效或引起脾胃不适;同时忌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如辣椒、花椒、肥肉等),以免助湿生热,影响药物吸收,阴虚火旺者(表现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舌红少苔)慎用,若需服用应配伍滋阴降火药物(如知母、黄柏),并遵医嘱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