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处中原,气候温和,地形多样,平原、山地、丘陵兼具,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贯穿其间,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据统计,河南境内已知中草药资源约2000种,其中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有300余种,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尤以“四大怀药”(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最为闻名,此外还有丹参、连翘、金银花、白芷等众多道地和大宗药材,以下从不同药用部位分类介绍河南主要中草药及其特点。
根及根茎类中草药
根及根茎类是河南中草药资源中占比最大的一类,多生长于平原、丘陵及山地边缘,土壤深厚疏松的环境利于根部生长。
-
怀山药:主产于焦作(古怀庆府),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是“四大怀药”之首,怀山药分为毛条山药和光条山药,以铁棍山药品质最优,其质坚实、粉性足、味甘,药用价值极高,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肺虚喘咳、肾虚遗精等症,现代研究表明,怀山药含薯蓣皂苷、淀粉酶、多糖等成分,具有调节免疫、降血糖、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
-
怀地黄:主产于焦作,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分为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鲜地黄性寒,清热凉血、生津润燥;生地黄性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性微温,经九蒸九晒炮制后,滋阴补血、益精填髓,怀地黄中地黄苷、梓醇含量高于其他产区,是六味地黄丸等经典名方的主要原料,临床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内热消渴等症。
-
怀牛膝:主产于焦作,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因茎节膨大似牛膝而得名,怀牛膝以条根粗长、皮肉灰黄色、味微甜苦者为佳,性平,味苦、酸,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的作用,常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癥瘕、跌扑损伤等症,其有效成分含三萜皂苷、蜕皮甾酮,具有抗炎、镇痛、促进骨修复的功效。
-
丹参:主产于河南伏牛山、太行山一带,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以条粗、色紫红、质坚实者为道地,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如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丹参含丹参酮、丹参酚酸,具有改善微循环、抗心肌缺血、降血脂等作用。
-
白芷:主产于南阳、许昌等地,为伞形科植物白芷的干燥根,以根条粗大、质坚实、香气浓烈者佳,性温,味辛,归肺、胃、大肠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带下过多等症,白芷含欧前胡素、香豆素类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果实种子类中草药
果实种子类中草药多生长于平原、丘陵或山地阳坡,果实成熟期多在秋季,河南产量较大的有连翘、山楂、酸枣仁等。
-
连翘:主产于伏牛山、太行山及豫北地区,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以青翘(未成熟果实)和老翘(成熟果实)入药,性微寒,味苦,归肺、心、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的功效,是“疮家圣药”,常用于痈疽瘰疬、风热感冒、热毒疮疡等症,河南连翘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豫西卢氏、栾川等地为连翘道地产区,其连翘苷含量高,质量上乘。
-
山楂:主产于豫北安阳、新乡及豫西山区,为蔷薇科植物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以个大、皮红、肉厚者佳,性微温,味酸、甘,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功效,常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等症,现代研究表明,山楂含山楂酸、黄酮类、有机酸,具有促进消化、降血压、降血脂、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
酸枣仁:主产于太行山、伏牛山山区,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以粒大、饱满、色红棕、有光泽者为道地,性平,味甘、酸,归肝、胆、心经,具有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的功效,常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等症,酸枣仁含皂苷、黄酮、脂肪油,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全草类中草药
全草类中草药多为植物的地上部分,生长于田间、山地、草地等环境,河南常见的有金银花、蒲公英、益母草等。
-
金银花:主产于封丘(“中国金银花之乡”)、密县(今新密)等地,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性寒,味甘,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是治疗热毒血痢、痈肿疔疮、风热感冒的良药,河南金银花以“南银花”(密县产)和“北银花”(封丘产)闻名,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高,广泛用于中成药如银翘解毒片、双黄连口服液等。
-
蒲公英:广泛分布于河南平原、山地及田野路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干燥全草,以叶多、色灰绿、根完整者佳,性寒,味苦、甘,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常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热淋涩痛等症,蒲公英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具有抗菌、抗炎、保肝、利胆的作用。
-
益母草:主产于平原及丘陵地区,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地上部分,以茎细、叶多、色绿者为佳,性微寒,味苦、辛,归肝、心、膀胱经,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等症,益母草含益母草碱、水苏碱,具有兴奋子宫、改善微循环、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花叶类及其他类中草药
花叶类中草药以花或叶入药,河南怀菊花、桑叶等较为著名;此外还有动物类、矿物类药材,但以植物类为主。
-
怀菊花:主产于焦作,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分为怀菊(亳菊、滁菊、贡菊、杭菊并称“四大菊”,怀菊为怀庆府产),以花朵完整、色泽黄白、气清香、味甘苦者为佳,性微寒,味甘、苦,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症,怀菊花含挥发油、黄酮类、菊苷,具有抗炎、解热、降血压、抗氧化作用。
-
桑叶:主产于豫东周口、商丘等桑蚕产区,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以叶大、完整、色黄绿、质厚者为佳,性寒,味甘、苦,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桑叶含生物碱、黄酮类、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衰老、调节免疫的作用。
河南主要中草药资源概况表
药材名称 | 主要产地 | 药用部位 | 核心功效 |
---|---|---|---|
怀山药 | 焦作 | 根茎 |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
怀地黄 | 焦作 | 块根 | 滋阴补血、清热凉血 |
怀牛膝 | 焦作 | 根 | 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 |
怀菊花 | 焦作 | 头状花序 |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
丹参 | 伏牛山、太行山 | 根及根茎 |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 |
连翘 | 豫西、豫北 | 果实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金银花 | 封丘、新密 | 花蕾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酸枣仁 | 太行山、伏牛山 | 种子 |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
白芷 | 南阳、许昌 | 根 |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 |
山楂 | 豫北、豫西 | 果实 |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河南“四大怀药”为何被誉为“道地药材”?其道地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答:“四大怀药”因产于古怀庆府(今河南焦作一带)而得名,其道地性源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严格的加工工艺,焦作地处北纬34°-35°,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加之黄河、沁河冲积形成的沙壤土,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矿物质,特别适合怀药生长,怀药种植始于唐宋,兴于明清,曾为宫廷贡品,历代医家对其品质推崇备至,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和炮制经验,道地怀药有效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区,如怀山药的尿囊素、怀地黄的梓醇、怀牛膝的蜕皮甾酮等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临床疗效确切,因此被誉为“道地药材”。
问题2:河南中草药资源保护面临哪些挑战?目前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
解答:河南中草药资源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①过度采挖和野生资源萎缩,如连翘、酸枣仁等野生药材因长期无序采挖,导致蕴藏量下降;②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结构调整占用种植土地,道地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减少;③种质资源退化,长期人工种植导致部分药材抗性降低、有效成分含量下降;④市场波动影响种植积极性,药农重产量轻质量,忽视道地性保护。
针对这些问题,河南采取的保护措施主要有:①建立中药材资源保护区,如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行山生态保护区,对野生药材实行封育轮采;②推广规范化种植(GAP),在焦作、南阳等地建设怀药、丹参等道地药材种植基地,统一品种、栽培和加工标准;③加强种质资源库建设,保存怀山药、怀地黄等优良品种的种质资源,防止遗传多样性丧失;④政策扶持,对道地药材种植给予补贴,鼓励企业参与“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稳定种植规模;⑤科技研发,通过现代育种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提升道地药材质量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