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煲汤文化源远流长,讲究“药食同源”,通过搭配不同药材,既能调和食材味道,又能根据季节和体质调理身体,广东煲汤药材种类繁多,性味各异,需根据需求合理搭配,方能发挥最佳功效,以下从补气、补血、滋阴、温阳、祛湿、健脾等类别,详细介绍常见煲汤药材及其应用。
补气类药材
补气药材主要用于改善气虚症状,如乏力、自汗、食欲不振等,适合体质虚弱、久病体虚者。
-
黄芪
性味甘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煲汤时常与排骨、鸡肉搭配,如“黄芪炖鸡汤”,能增强免疫力,改善气虚乏力,注意黄芪性偏温,实热体质者不宜过量。 -
党参
性味甘平,归脾、肺经,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与瘦肉、鸽子同炖可调理脾胃虚弱,适合食欲不振、气短心悸者,党参药力平和,适合长期调理,但湿热体质者需搭配祛湿药材。 -
白术
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常与茯苓、山药搭配,如“白术茯苓瘦肉汤”,能改善脾虚食少、腹胀便溏,白术燥湿,阴虚内热者慎用。 -
山药
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能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无论是新鲜山药还是干山药,均可与排骨、鸽子、莲子同炖,如“山药排骨汤”,适合脾胃虚弱、慢性腹泻者,山药药食同源,性质平和,多数人群适用。
补血类药材
补血药材主要用于改善血虚症状,如面色萎黄、头晕心悸、月经量少等,适合女性、术后或失血过多者。
-
当归
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与羊肉、鸡肉同炖可补血,如“当归生姜羊肉汤”,适合血虚宫冷、月经不调者,当归辛温走窜,月经量多、实热体质者慎用。 -
熟地黄
性味甘微温,归肝、肾经,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与枸杞、山药搭配,如“熟地黄鸡汤”,适合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者,熟地黄滋腻,脾胃虚弱者需搭配陈皮、砂仁等理气药材。 -
阿胶
性味甘平,归肺、肝、肾经,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常与红枣、桂圆、瘦肉同炖,如“阿胶红枣瘦肉汤”,适合血虚萎黄、失眠多梦、崩漏不止者,阿胶滋腻,消化不良者宜少量使用,或烊化后加入汤中。 -
桂圆肉
性味甘温,归心、脾经,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与红枣、鸡蛋同煮,如“桂圆红枣茶”(可做汤底),适合心血不足、失眠健忘者,桂圆肉温燥,体内有痰火、湿热者不宜多吃。
滋阴类药材
滋阴药材主要用于改善阴虚症状,如口干咽燥、潮热盗汗、心烦失眠等,适合熬夜、久病或热病后期者。
-
沙参
性味甘微寒,归肺、胃经,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与玉竹、麦冬、排骨同炖,如“沙参玉竹老鸭汤”,适合肺热燥咳、咽干口渴者,沙参性微寒,风寒咳嗽者不宜。 -
玉竹
性味甘微寒,归肺、胃经,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与沙参、瘦肉搭配,能增强滋阴效果,适合阴虚外感、干咳无痰者,玉竹性质平和,但脾虚便溏者需慎用。 -
麦冬
性味甘微苦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与百合、瘦肉同炖,如“麦冬百合瘦肉汤”,适合肺燥干咳、心烦失眠者,麦冬苦寒,脾胃虚寒者不宜单独使用。 -
石斛
性味甘微寒,归胃、肾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与老鸭、排骨同炖,如“石斛老鸭汤”,适合热病伤津、口干舌燥、腰膝酸软者,石斛价格较高,宜久炖,脾胃虚寒者可搭配生姜、红枣中和。
温阳类药材
温阳药材主要用于改善阳虚症状,如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等,适合体质虚寒、老年人或久病者。
-
肉桂
性味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与羊肉、排骨同炖,如“肉桂炖羊肉”,适合肾阳不足、畏寒怕冷者,肉桂大热,阴虚火旺、孕妇不宜。 -
干姜
性味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与羊肉、胡椒同煮,如“干姜羊肉汤”,适合脾胃虚寒、脘腹冷痛者,干姜辛热,实热、阴虚者忌用。 -
杜仲
性味甘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与排骨、猪腰同炖,如“杜仲猪腰汤”,适合肾虚腰痛、胎动不安者,杜仲温补,阴虚火旺者需搭配滋阴药材。 -
巴戟天
性味辛甘微温,归肾、肝经,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与枸杞、鸡肉同炖,如“巴戟天鸡汤”,适合肾阳虚导致的阳痿早泄、腰膝酸软者,巴戟天温燥,阴虚火旺者不宜。
祛湿类药材
祛湿药材主要用于改善湿气重症状,如肢体困重、腹胀纳差、舌苔厚腻等,适合南方潮湿气候或湿体质者。
-
薏苡仁
性味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与排骨、冬瓜同炖,如“薏米冬瓜排骨汤”,适合水肿、湿热泄泻者,薏苡仁性微寒,可炒制后使用以减轻寒性,孕妇慎用。 -
赤小豆
性味甘酸平,归心、小肠经,利水消肿、解毒排脓,与鲤鱼、陈皮同炖,如“赤小豆鲤鱼汤”,适合水肿、脚气者,赤小豆与红豆(赤豆)不同,后者偏于补,前者偏于利水。 -
土茯苓
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与猪骨、龟同炖,如“土茯苓龟汤”,适合湿热疮毒、梅毒、关节疼痛者,土茯苓性质平和,多数人群适用,但肝肾阴虚者不宜过量。 -
陈皮
性味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常与各类汤品搭配,如“陈皮瘦肉汤”“陈皮老鸭汤”,能理气助消化,减轻滋腻药材的副作用,陈皮温燥,实热、阴虚者不宜多用。
健脾类药材
健脾药材主要用于改善脾胃虚弱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乏力倦怠等,适合饮食不规律、脾胃功能失调者。
-
白扁豆
性味甘微温,归脾、胃经,健脾化湿、和中消暑,与莲子、薏米同炖,如“扁豆莲子汤”,适合脾虚湿盛、夏季暑湿者,白扁豆需煮熟,否则可能引起中毒。 -
莲子
性味甘涩平,归脾、肾、心经,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与百合、银耳同炖,如“莲子百合汤”,适合脾虚泄泻、心悸失眠者,莲子去心可减轻苦味,增强健脾功效。 -
芡实
性味甘涩平,归脾、肾经,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与莲子、山药同炖,如“芡实莲子山药汤”,适合脾虚泄泻、肾虚遗精者,芡实涩肠,便秘者不宜。
常见煲汤药材分类简表
类别 | 药材名称 | 性味 | 主要功效 | 适用人群 |
---|---|---|---|---|
补气 | 黄芪 | 甘温 | 补气固表 | 气虚乏力、自汗 |
补血 | 当归 | 甘辛温 | 补血活血 | 血虚萎黄、月经不调 |
滋阴 | 沙参 | 甘微寒 | 养阴清肺 | 肺热燥咳、咽干口渴 |
温阳 | 肉桂 | 辛甘大热 | 补火助阳 | 肾阳虚、畏寒肢冷 |
祛湿 | 薏苡仁 | 甘淡微寒 | 利水渗湿 | 湿热泄泻、水肿 |
健脾 | 莲子 | 甘涩平 | 健脾止泻 | 脾虚泄泻、心悸失眠 |
相关问答FAQs
Q1:广东煲汤药材是否所有人都适合?
A: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药材需根据体质搭配,如湿热体质者不宜使用温补药材(如肉桂、当归),阴虚体质者慎用温燥药材(如干姜、黄芪),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寒凉药材(如沙参、麦冬),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盲目进补。
Q2:煲汤时药材需要浸泡吗?浸泡多久合适?
A:一般建议浸泡,根茎类药材(如黄芪、党参、熟地黄)需提前30分钟至1小时浸泡,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花叶类药材(如沙参、玉竹)浸泡15-20分钟即可;种子类(如薏苡仁、莲子)浸泡2小时以上,更易煮烂,但矿物类(如龙骨、牡蛎)无需浸泡,直接炖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