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材止痒靠谱吗?哪些草本最适合缓解皮肤瘙痒?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医认为,瘙痒是皮肤病常见的自觉症状,其病因多与“风、湿、热、虫、血瘀、血虚”等相关,如《诸病源候论》言“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外科正宗》指出“湿疮……由脾胃湿热,外受风邪,袭于皮肤所致”,中草药材止痒多通过“祛风、燥湿、清热、杀虫、活血、养血”等综合作用,既针对病因,又能缓解症状,且副作用相对较小,临床应用广泛,以下按功效分类详细介绍常用止痒中草药材。

止痒的中草药材

清热燥湿止痒类

此类药材性多寒凉,能清泄湿热、燥湿止痒,适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皮肤瘙痒,如湿疹、阴囊湿疹、足癣等,症见皮肤红斑、丘疱疹、渗出、瘙痒剧烈,或伴脘腹胀闷、口苦苔黄。

药材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外用) 注意事项
黄柏 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湿热湿疹、阴痒、足癣 煎水冷湿敷,或研粉调敷 脾胃虚寒者慎用
苦参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疥癣、湿疹、阴痒、荨麻疹 煎水洗患处,15-30分钟/次 内服不宜过量,脾胃虚寒者忌
地肤子 苦寒,归肾、膀胱经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皮肤瘙痒、湿疹、风疹块 煎水洗患处,或研粉外撒 无湿热者慎用
龙胆草 苦寒,归肝、胆经 清热燥湿,泻肝火 肝经湿热阴痒、外阴湿疹 煎水熏洗,10-15分钟/次 脾胃虚寒者忌用,不宜久煎
黄芩 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湿热疮疡、皮肤红肿瘙痒 煎水湿敷,或研粉调油涂 脾胃虚寒者慎用

祛风止痒类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侵袭或血虚生风,均可致肌肤瘙痒,特点为瘙痒游走不定,时发时止,或伴皮疹色红、风团,此类药材能祛风解表、疏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

药材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外用) 注意事项
荆芥 辛温,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 风疹瘙痒、荨麻疹、湿疹 煎水洗患处,或鲜品捣烂外敷 表虚自汗者慎用
防风 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痉 风寒湿痹、皮肤瘙痒、荨麻疹 煎水洗,或研粉调敷 阴血亏虚、热病阴伤者慎用
白鲜皮 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湿热疮疹、疥癣、皮肤瘙痒 煎水洗患处,30分钟/次 脾胃虚寒者慎用
蒺藜 苦辛平,归肝经 平肝疏肝,祛风止痒 肝郁风痒、荨麻疹、白癜风 煎水洗,或研粉调油涂 孕妇慎用
蝉蜕 甘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透疹止痒 小儿湿疹、风疹瘙痒、咽喉肿痛 煎水洗,或研粉外撒 孕妇慎用

活血化瘀止痒类

“不通则痛,不通则痒”,血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可致肌肤甲错、瘙痒顽固,常见于慢性湿疹、瘀血型银屑病、瘢痕瘙痒等,此类药材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痒,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止痒的中草药材

药材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外用) 注意事项
丹参 苦微寒,归心、肝经 活血化瘀,凉血消痈 瘀血阻滞的慢性瘙痒、痈肿 煎水湿敷,或研粉调醋涂 反藜芦,孕妇慎用
赤芍 苦微寒,归肝经 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血热瘀滞的疮疡瘙痒、跌打损伤 煎水洗患处,或鲜品捣烂外敷 虚寒性出血者忌用
桃仁 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瘀血闭阻的皮肤瘙痒、痈肿 捣烂外敷,或煎水洗 孕妇忌用,便溏者慎用
红花 辛温,归心、肝经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血瘀型慢性瘙痒、瘢痕瘙痒 煎水湿敷,或泡酒外涂 孕妇忌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当归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补血活血,润燥止痒 血虚风燥瘙痒(如老年皮肤瘙痒) 煎水洗,或研粉调油涂 湿盛中满、大便溏泄者忌用

杀虫止痒类

虫毒侵袭肌肤,可致疥癣、阴虱等瘙痒,特点为瘙痒剧烈,夜间尤甚,或伴丘疹、水疱、结痂,此类药材能杀虫灭虱、燥湿止痒,适用于真菌、寄生虫感染性皮肤病。

药材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外用) 注意事项
蛇床子 辛苦温,归肾经 杀虫止痒,燥湿祛风 疥癣、阴痒、湿疹、足癣 煎水洗患处,15-20分钟/次 阴虚火旺者慎用
土荆皮 辛温,归肺、脾经 杀虫止痒,燥湿癣 体癣、足癣、手癣(金钱癣) 酊剂外涂,或研粉调醋敷 有毒,不可内服
百部 甘苦微温,归肺经 杀虫灭虱,润肺止咳 疥癣、虱疮、皮肤瘙痒 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洗 脾胃虚寒者慎用
硫磺 酸温,有毒,归肾、大肠经 外用杀虫止痒,内服助阳通便 疥癣、湿疹、痤疮 研粉调敷,或制成软膏涂患处 有毒,不可过量,孕妇忌用
苦参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疥癣、湿疹、阴虱(见前文) 煎水洗,或研粉调敷 内服需控制剂量

注意事项

  1. 辨证使用:中草药材止痒需根据病因(风、湿、热、虫、瘀、虚)辨证选药,如湿热证选黄柏、苦参,风邪选荆芥、防风,血瘀选丹参、赤芍,虫毒选蛇床子、硫磺,避免盲目用药。
  2. 外用规范:外用煎水洗时,温度不宜过高(35-40℃),避免烫伤;研粉调敷需用基质(如香油、凡士林)调和,避免刺激;皮肤破损处慎用刺激性强的药材(如硫磺、土荆皮)。
  3. 内服禁忌:部分药材性寒(如黄柏、苦参)或有毒(如硫磺),内服需遵医嘱,脾胃虚寒者慎用寒凉药,孕妇忌用活血化瘀药(如红花、桃仁)及毒性药(如土荆皮)。
  4. 过敏反应:使用中草药外用制剂后,若出现红肿、灼热、皮疹加重,应立即停用,必要时就医。

相关问答FAQs

Q1:中草药材止痒可以长期使用吗?
A:不建议长期使用,中草药材虽相对安全,但长期外用可能引起皮肤依赖性或过敏反应,如苦参、蛇床子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干燥、脱屑;内服则可能损伤脾胃(如黄柏、黄芩苦寒伤胃),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周期,症状缓解后及时停药或改用温和调理药物(如当归、黄芪养血润燥)。

Q2:止痒中草药外用时,如何避免刺激皮肤?
A:为减少刺激,需注意以下几点:① 煎水洗时控制温度(35-40℃),避免高温烫伤;② 研粉调敷需用温和基质(如香油、蜂蜜),避免直接用纯粉;③ 皮肤破损、糜烂处禁用刺激性药材(如硫磺、土荆皮),可用温和的甘草、地榆煎水湿敷;④ 首次使用前,先在耳后或手臂内侧做小面积皮肤试验,观察24小时无红肿、瘙痒再使用;⑤ 若用药后出现局部刺痛、红肿加剧,立即停用并清水冲洗,必要时就医。

止痒的中草药材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季节性中药材
« 上一篇 09-22
上海药材买卖网
下一篇 » 09-2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