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冬瓜,又名桤木、水青冈、水柯子,为桦木科桤木属植物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的干燥树皮、叶或果序,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西北及长江流域地区,生长于海拔500-3000米的山坡、林缘、溪边等湿润地带,其作为民间常用中草药,历史悠久,《四川中药志》《贵州草药》等地方药材著作均有记载,具有清热利湿、止咳化痰、止血解毒等功效,临床常用于感冒咳嗽、痢疾、水肿、皮肤瘙痒等症,以下从植物特征、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化学成分、临床应用及使用注意等方面详细介绍。
水冬瓜基本信息表
项目 | |
---|---|
植物名称 | 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 |
科属 | 桦木科桤木属 |
别名 | 水冬瓜树、水青冈、水柯子、罗拐木 |
分布区域 | 中国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西南、西北及长江流域 |
药用部位 | 干燥树皮、叶或果序(秋季采收果序,春、夏季采收树皮与叶,晒干或阴干) |
性味归经 | 树皮:苦、涩,凉,归肺、大肠经;叶:苦、涩,平,归肺、肝经;果序:苦,凉,归肺、膀胱经 |
功效主治 | 树皮:清热利湿,止咳化痰,止血;叶: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果序:清热利湿,止咳 |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树皮
性苦、涩,凉,归肺、大肠经。
功效:清热利湿,止咳化痰,止血。
主治:
- 呼吸系统疾病: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支气管炎,可单用或配鱼腥草、枇杷叶增强清肺化痰之效;
- 消化系统疾病:湿热泻痢、黄疸,配马齿苋、黄柏清热燥湿;
- 出血性疾病:吐血、衄血、外伤出血,研末外敷或配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
叶
性苦、涩,平,归肺、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主治:
- 皮肤疾病:湿疹、皮炎、皮肤瘙痒,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
- 感冒发热:风热感冒,配金银花、薄荷煎服,疏风解热;
- 水肿:小便不利,配车前子、泽泻利水消肿。
果序
性苦,凉,归肺、膀胱经。
功效:清热利湿,止咳。
主治:
- 咳嗽痰多:用于肺热咳嗽、百日咳,配枇杷叶、桑白皮煎服;
- 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淋证,配木通、滑石增强利尿通淋之效。
主要化学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冬瓜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是其药效的物质基础:
- 黄酮类:槲皮素、山奈酚、芦丁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止咳作用;
- 鞣质:没食子酸、儿茶素等,能收敛止血、抑制肠道炎症;
- 三萜类:桤木酸等,具有抗微生物、调节免疫活性;
- 挥发油:含桉叶素、樟脑等,可抑菌、祛痰;
- 多糖类: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辅助抗炎。
临床应用与配伍
呼吸系统疾病
- 急性支气管炎:水冬瓜树皮15g,鱼腥草20g,枇杷叶12g(去毛),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
- 百日咳:水冬瓜果序10g,百部6g,川贝母3g(研末冲服),水煎频服,以止咳化痰。
消化系统疾病
- 湿热痢疾:水冬瓜树皮18g,马齿苋30g,黄柏9g,水煎服,每日2次,清热燥湿、止痢。
- 黄疸型肝炎:水冬瓜叶15g,茵陈20g,栀子10g,配伍使用,利湿退黄。
皮肤与外科疾病
- 湿疹:鲜水冬瓜叶适量,捣烂取汁,外涂患处,每日2-3次,或干品30g煎水洗患处,清热止痒。
- 外伤出血:水冬瓜树皮研细末,撒于伤口,压迫止血,用于小面积出血。
水肿与淋证
- 小便不利:水冬瓜果序12g,车前子15g,泽泻10g,水煎服,利尿通淋。
使用注意
-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慎用(树皮性凉,易致腹泻);孕妇慎用(其活血利湿作用可能影响胎元);对水冬瓜过敏者禁用。
- 剂量控制:内服煎汤,树皮9-15g,叶6-12g,果序10-15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或煎水洗。
- 配伍禁忌:不宜与温热性药物(如附子、干姜)同用,以免降低清热功效;止咳化痰时不宜与收敛性过强的药物(如五倍子)长期配伍,可能导致痰液滞留。
相关问答FAQs
Q1:水冬瓜和普通冬瓜是同一种药材吗?
A:不是,水冬瓜是桦木科植物桤木的树皮、叶或果序,而普通冬瓜是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果实,二者科属、药用部位、功效均不同,水冬瓜以清热利湿、止咳为主,冬瓜则主要用于清热利水、消肿,临床应用需区分,不可混淆。
Q2:水冬瓜可以长期服用吗?长期服用会有副作用吗?
A:不建议长期服用,水冬瓜性凉,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寒症状,如需长期使用(如慢性咳嗽、反复水肿),应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配伍温中健脾的药物(如党参、白术),并定期调整剂量,避免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