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山地、丘陵、平原交错,复杂的地形与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素有“江南药库”之称,从古至今,浙江不仅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更是多种道地药材的核心产区,其出产的中药材以“道地、优质、高效”闻名,如享誉全国的“浙八味”便是典型代表,以下从不同类别介绍浙江特色中草药,展现其资源之丰与价值之重。
根及根茎类
根及根茎类药材是浙江中草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生长于山地丘陵,富含活性成分,应用广泛。
浙贝母: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主产于宁波象山、鄞州等地,是浙江最具代表性的道地药材之一,其鳞茎肥厚,粉性足,味苦,性寒,善于清热化痰、开郁散结,常用于风热咳嗽、瘰疬疮痈等症,区别于川贝母的润肺止咳,浙贝母更偏于清泄热痰。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磐安县为“中国药材之乡”,所产“磐安术”条粗坚实、断面黄白、香气浓郁,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之效,是中医“补气健脾”的要药,常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等症。
元胡(延胡索):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主产于东阳、磐安,其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具有显著镇痛作用,常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痛经等,被誉为“止痛良药”,是浙江“浙八味”之一。
玄参: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主产于磐安、东阳,根肥大质坚,味甘苦咸,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常用于热病伤阴、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是滋阴类药材的代表。
麦冬: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杭州萧山、慈溪为传统产区,所产“浙麦冬”表面黄白色、质柔润、味甘微苦,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效,常用于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心烦失眠等,亦是“浙八味”成员。
全草类
全草类药材多为植物的地上部分,富含挥发油、生物碱等成分,多具清热、解表、化湿等功效。
鱼腥草: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浙江各地均有分布,全株有鱼腥味,性微寒,味辛,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是治疗肺痈咳吐脓血、湿热淋证的常用药,也可作为野菜食用。
薄荷: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杭州、绍兴等地广泛种植,茎叶含薄荷脑,气味清香,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之功,既是常用中药,也是食品、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夏季常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
绞股蓝: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干燥地上部分,临安、天台等山地资源丰富,味甘苦,性寒,具有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之效,现代研究发现其含绞股蓝皂苷,具有降血脂、增强免疫等作用,被誉为“人参草”。
果实种子类
果实种子类药材多含油脂、有机酸等成分,具理气、消食、补肾等功效,部分为药食同源之品。
山茱萸: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杭州临安、淳安为主要产区,其果肉肉厚、色紫红、味酸涩,能补益肝肾、涩精固脱,是中医“固涩”类药材的代表,常用于腰膝酸痛、遗精尿频、崩漏带下等症,亦是“浙八味”之一。
覆盆子: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的干燥果实,衢州、丽水等山区资源丰富,味甘酸,能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常用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目暗昏花等,是传统补肾固精良药,近年来也用于开发保健食品。
佛手: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金华金东区为“中国佛手之乡”,其果实形似手掌、色泽金黄,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效,是中医理气药的佳品,常用于肝胃气痛、胸胁胀闷,也可作为观赏植物或果脯食用。
花类
花类药材多含挥发油,气味芬芳,具疏散风热、疏肝解郁等功效,应用轻灵。
杭白菊: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桐乡为“杭白菊之乡”,其花朵洁白、气味清香,性微寒,味甘苦,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是浙江著名的药食同源药材,常用于泡茶饮用,可缓解风热感冒、头痛眩晕,也可制作菊花糕。
金银花: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衢州、丽水等地有栽培,其花蕾呈棒状、表面黄白色或绿黄色,性寒,味甘,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是中医清热解毒的要药,广泛用于治疗痈肿疔疮、咽喉肿痛、风热感冒等,近年也用于开发凉茶、含片等产品。
主要中草药一览表
名称 | 类别 | 主产地 | 功效特点 |
---|---|---|---|
浙贝母 | 根及根茎类 | 宁波象山、鄞州 | 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
白术 | 根及根茎类 | 磐安 |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
元胡 | 根及根茎类 | 东阳、磐安 | 活血止痛、行气 |
玄参 | 根及根茎类 | 磐安、东阳 | 滋阴降火、凉血解毒 |
麦冬 | 根及根茎类 | 杭州萧山、慈溪 |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
鱼腥草 | 全草类 | 全省各地 |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 |
薄荷 | 全草类 | 杭州、绍兴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
绞股蓝 | 全草类 | 临安、天台 | 益气健脾、化痰止咳 |
山茱萸 | 果实种子类 | 杭州临安、淳安 |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
覆盆子 | 果实种子类 | 衢州、丽水 | 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 |
佛手 | 果实种子类 | 金华金东 |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
杭白菊 | 花类 | 桐乡 |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
金银花 | 花类 | 衢州、丽水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浙江中草药资源不仅种类丰富,更形成了“种植-加工-研发”的完整产业链,磐安、东阳等地建立了规范化种植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确保药材质量;胡庆余堂、方回春堂等老字号企业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开发出中成药、中药饮片、健康食品等多元产品,推动浙江中草药走向全国乃至世界,随着生态保护与科技研发的深入,浙江中草药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问答FAQs
浙江中草药中“浙八味”具体指哪几种药材?
“浙八味”是浙江最具代表性的八种道地药材,分别为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元胡)、白芍、玄参、杭白菊、山茱萸、麦冬,这些药材因生长环境独特、炮制工艺讲究、疗效确切,在中医药领域享有盛誉,是浙江中草药产业的“金字招牌”,其中白芍虽未在上述分类中详述,但亦是“浙八味”核心成员,主产于浙江磐安、东阳等地,具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之效。
浙江中草药资源面临哪些保护与利用的挑战?
浙江中草药资源虽丰富,但也面临多重挑战:一是部分野生药材(如蕲蛇、穿山甲等)因过度采挖导致资源减少,需加强野生资源保护与人工繁育技术研究;二是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变化(如土壤酸化、栖息地破坏)可能影响药材生长,需建立种质资源库和规范化种植基地;三是传统种植技艺与炮制工艺面临失传风险,需加强非遗保护与人才培养;四是市场对道地药材的需求增长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平衡,需通过科技手段提升产量与品质,实现“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